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翊鹏 《考试周刊》2012,(85):56-57
作文教学一直是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中心就是如何让学生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来,这当中指导写作固然是个关键,但有效地批改作文则是激励学生写作的动力。作者就如何批改作文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读中学时,作文全是老师批改,哪位老师在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位老师有本事,改文高人一筹。现在,自己又当了30多年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沿袭了老师的办法。但现实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至今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虚掷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呼声最高的是:“把语文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那么,有没有最佳的办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己又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生入学时,都认为自己会写作。通常会无所顾忌地涂鸦,并且很有自信地说出来给大家听。这些涂鸦,姑且称之为朦胧的写作,正是学生处于早期写作发展阶段的证据。有些老师会叫学生说说自己的涂鸦,并且请他们将自己的解释写在涂鸦下面。老师们需要利用学生对自己写作的信心,鼓励他们每天写作,学生便能迅速地学到“:如果我能把它说出来,我就能把它写出来。如果我能把它写出来,我就能把它读出来。”传统的写作指导强调的是制造产品。写作过程是学生对指定的题目写作,然后交出作文,老师再拿红笔评文章,圈改错误后打个分数。这种“指定题目——批改…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改不仅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要满足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因为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能够引起老师的共鸣,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董长民 《师道》2003,(6):47-47
孔子古训是教师“述而不作”,但我认为应该是“述而作”。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亲身体验其中的苦辣酸甜,探索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曾刊登一篇中学生文章,题目是《老师,您会作文吗》。原因是老师给这个学生批改作文,将自己认为不妥的一段给删掉了。而学生认为老师删掉的是自己作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于是谈了对老师的不同看法。这篇文章很有警醒作用:老师远离写作实践,不勤于笔耕、勉于思索,是绝对不行的。其一,会盲目评判,打失误球或擦边球;其二,长…  相似文献   

7.
<正>批示指的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过程中,就学生写作情况而写下的评语及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它是以作文为媒介而产生的师生对话,充分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肯定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同时也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修改建议与鼓励。因此,学生在收到教师的批改作文之前,都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他们想知道老师会对"我"说些什么,"我"那个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成语老师是不是注意到了;"我"那个费尽  相似文献   

8.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充分说明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同时也是改出来的。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特别重视作文修改,我始终奉行作文是三分写七分改,而且作文批改的方式从老师单一批改到放手给学生,首先要学生自改,再到学生彼此互改,最后再到老师精改。让学生在同学、老师批改评语中,找到自己作文的精彩和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启发、勉励自己今后的写作中,集思广益,仔细推敲而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36):35-36
作文评改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弊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积极性,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通过辛苦工作进行的,但其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要把作文的批改权限交给学生,老师教授给学生批改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评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让学生当老师,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批改过程中学习写作方式,总结自身的不足,达到通过批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痛苦的要算是批改作文了。原因是:我们教师费尽千辛万苦去批改一篇篇作文,但很少有同学去认真斟酌老师的批语,好多学生只是瞟一眼作文上的分数而已,殊不知,老师的辛苦,换来的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现就自己这几年作文教学中的体验,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作文批改方法可以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如以学生批改为主体,老师只是略加点拨指导。也可以  相似文献   

11.
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多读多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读和写,更离不开改,可以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写作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所以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蓝桂娥 《师道》2006,(8):58-59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言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看法,对我们今天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倡自改,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主体我们教师精批细改,对优秀的作文勾来勾去,大加赞赏,对于那些较差的作文,也注意删改、增添,及时加上表扬鼓励。可是学生把老师认真批改的作文只看一眼就随手一扔。他们所关心的是等第,“优秀”的自然高兴,而对于没有达到“优秀”的却失去信心。所以老师的批改,写上的批语,对他们的作用确实不大。师道二○○六年第八期叶老说:“我当…  相似文献   

13.
戴顺琪老师从高一年级起就为学生建立作文卡片,犹如学生的作文学习档案。这一做法无疑是件好事,值得称道。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无计划、无系统,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学生看分,故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十分严重。新修改的语文教材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不但在大纲上有要求,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采取措施得以体现;批改方法也有改进,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批改。但作文阶段性的努力目标,老师仍然交待不清,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又不能全面顾及,平时批改更做不到分项要求,直到高考了,才遇到分项打分、全面衡量的情况,这可苦了学生。现在设立作文卡片,分项批改打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个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而这一热点的中心就是如让学生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来,这当中指导写作固然是个关键步骤,但科学、有效地批改作文则是激励学生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才能“乐其业”,满意的习作也将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  相似文献   

15.
李媚 《教师》2012,(9):62-63
批改作文对于小学老师来讲,可谓是一件眼花缭乱的工作。有时候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些学生看过老师批改过的作文以后,直接把批改后的作文放在了一边。导致老师批改的作文起不到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写作水平的作用。互批作文有利于让学生学习同伴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一直认为,批改是老师的事情,只需看看老师的评语,并以评语的多少来判定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而对老师提出的不足之处及提出的修改意见却置之不理。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也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批改又是作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手段。我们许多勤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上肯定会下大力气花大工夫,精批细改,眉批总评俱全。可惜巨大精力并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老师的批改往往是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如生活经验、思想认知、知识水平等,而学生在这些方面肯定与为师者有一点的差距,因此,老师的修改并不一定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那么学生在翻看评语时就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教师的修改意图。此时为师者批改的作用已经打了折扣,再者,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让学生在课后详细地查看评语那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事,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学生互改作文的做法值得一试。首先要认识互改的必要性。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作文而言,写作实际上已经把自己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18.
批改作文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批改作文是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详改”,这样给老师增添工作量。当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多数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或是评价等级。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并不明显,教师为批改作文感到烦恼、困惑。怎样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工作之一,老师累的精疲力竭,然而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老师精批细改,眉批、旁批、总评一应俱全,包含了老师对这篇习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包含着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期待。但往往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只简单看看得分,不去细看老师批改的内容,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大都不管,甚至老师批改出来的错字病句也不放在心上,造成以后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依然如故。因此,这样的"改",也仅仅是教师方面的"一厢情愿",没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没能真正激起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再回首"。如果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习作加以完善;但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能批改一下错字错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