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技风》2020,(26)
随着机翼增升装置的发展,很多机翼内侧都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前缘绕铰链轴向下旋转一定角度的结构,与使用最多的前缘缝翼相比较,这种结构具有减小阻力、降低噪声和提高升阻比等许多优点。本文是基于对RAE2822翼型的研究,使用专业制图软件生成不同前缘下垂角的一系列翼型,并利用POINTWISE软件和FLUENT软件联合运用,研究了不同的前缘下垂角度对机翼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且在所研究范围内得出相对最佳的前缘下垂角,最后与RAE2822原翼型及其他不同前缘下垂角度翼型的气动性能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升阻比随着前缘下垂角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使用前缘下垂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个翼型的气动特性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民丰洼陷有利储层类型,但是由于多物源多期三角洲的汇集造成三角洲前缘储层边界刻画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次研究从波动方正演入手,讨论了与射线追踪方法相比波动方程正演由于信息全面、精度高等特点更适用于地质情况复杂地区,设计了波动方程正演流程。并以民丰洼陷沙三中亚段多物源多期三角洲前缘砂体汇集区为实例建立了井控各向同性均匀地质模型,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总结出不同物源多期三角洲前缘砂体叠置时的边界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岩性对边界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的运动型式,及多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及性能分析,为民用飞机设计时提供了襟缝翼控制运动机构的选型思路。  相似文献   

4.
飞机产品设计采用了MBD技术,研制周期短、技术难度高的特点使得机翼前缘与缝翼采用数字化装配协调技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机翼前缘与缝翼产品技术要求及装配协调难点,确定了数字化装配协调方法和技术措施,实现了飞机机翼前缘与缝翼在总装配现场所有交点一次对合成功,展示了此类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王江波  何曼如  杨强 《内江科技》2011,32(7):139-140
本文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长6砂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储集砂体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永安地区戴一段沉积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沉积模式的研究分析,认为在断陷湖盆演化早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所需要的古地貌、古水深、古气候、古物源等有利条件。永安地区戴一段发育湿热气候背景下断陷早期形成的低缓阶地平台控制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表现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大致以坡折带为界分为内前缘沉积和外前缘沉积,内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河道冲刷叠置,平面连片分布,外前缘相带增加,砂体受湖浪改造作用增强,形态发生变化,受可容空间、物源供给、平面位置等方面的影响浅水三角洲在时空上表现出一定的演化规律。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分布广,延伸远,大大拓展了油气勘探范围,它的提出对永安地区进一步的油气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次加密试验区投产初期含水高于预测含水值的原因分析,认为萨Ⅱ组薄差层及表外储层的外前缘I、Ⅱ类在原井网动用较好,含水级别较高,外前缘Ⅲ类发育差、动用差;葡I组非主力油层和主力油层的河间砂动用较差,含水级别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超稠油注蒸汽驱油中,拥有驱动力、重力、毛管力这三种力,毛管力可以忽略,重力和蒸汽驱动力控制着蒸汽驱动原油的能力和蒸汽超覆的程度。驱泄复合开发即是利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将原油从地层中驱泄至生产井中采出。本文从驱泄复合受力和原油运动速度研究入手,通过分析推导出蒸汽腔前缘形态方程,可得到蒸汽腔前缘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之比、原油粘度、注汽速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不同时间蒸汽前缘运移到不同位置的蒸汽腔发育形态,温场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日喀则残留型弧前盆地的构造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在冈底斯岩浆弧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之间的日喀则群是残留型弧前盆地沉积。盆地的南部基底和前缘脊由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构成。盆地形成初期是一套蛇绿质碎屑沉积即冲堆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前缘脊;盆地发育中期主要是一套浊流成因的深海扇,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岩浆弧,少量来自前缘脊蛇绿岩;盆地发育晚期为一套浅海-滨海沉积,物源来自北部岩浆弧。至始新世末期或渐新世早期,盆地结束沉积。  相似文献   

12.
两滴水银     
2008年圣诞节,美航一架737-800型客机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机场着陆后起火爆炸,机上143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其中包括波音公司西雅图分部的数名高管以及一名等待换肾的孩子和一位刚刚幸运获得大笔遗产的年轻人。美英专家联合调查事故原因,得出的结果令人吃惊:飞机在起降时使用的机翼前缘襟翼的内部螺丝硬度不达标,  相似文献   

13.
联盟庄联西地区古近系E_2d_2~5为三角洲沉积,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储层孔隙以粒间溶孔为主,次为原生粒间孔,原始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并受沉积物分选影响,物性优劣顺序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溢岸沉积、分流河道间。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交代作用与溶蚀作用伴生。  相似文献   

14.
飞机翼面前缘的抗鸟撞性能要求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要满足的设计指标,如何快速有效的确定合理的结构优化布局及参数影响抗鸟撞性能的实现及飞机重量指标的满足。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利用三维线性规划优化方法,对前缘结构布局和厚度参数尺寸进行了研究,并利用SPH仿真方法和鸟撞试验对优化布局结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西峰油田M20井区长81沉积微相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确定物源方向。研究表明,M20井区长81油藏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天然堤、席状砂和远砂坝6个沉积微相,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主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次物源方向来自东北方向。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断裂广泛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复杂且关键。通过研究前缘带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构造流体成因来源、成岩环境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讨论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雷口坡组构造流体来源复杂,既有大气水渗入,也有深部流体混入,脉体成岩环境为渗入水和沉积水混合,秀水-薄阳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流体来源于同层沉积水和深部志留系流体,山前带内断裂活动相对不频繁,构造流体多来自与断裂带接触的围岩中。从前山带至山前带,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远离前山大断裂的山前隐伏带是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尼1井岩芯普通薄片的观察,分析碎屑岩沉积粒度特征,得出尼1井碎屑岩粒度特征为跳跃总体发育,含少量悬浮,整体表现为高斜两段式,个别表现为高斜两跳夹悬移及过渡式、两跳上拱式,结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等特征识别出的沉积环境有干旱滨湖盐沼、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  相似文献   

18.
宋晓倩 《内江科技》2023,(12):73-75
<正>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单元间矛盾突出,导致储层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为此,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针对三角洲前缘亚相开展储层构型特征研究,明确不同级次的储层构型单元及层次界面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由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剩余油提出优化挖潜措施,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Q块为中深层普通稠油油藏,该块于2006年年底开始了工业化转驱,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文从蒸汽驱开发阶段、动用程度、驱替地质体等多角度进行了工业化汽驱评价,并针对工业化实施过程中纵向蒸汽超覆、平面蒸汽前缘推进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多点注汽、多井采液、液流改向等调控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工业化蒸汽驱开发效果,为国内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环保购物袋的再设计方向。方法:以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和设计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种类的可持续性材料应用于环保购物袋设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用户研究的深入性、购物袋设计的可理解性、操作使用的易用性、情感化设计4个方面,分析环保购物袋再设计的设计方向。结论:再设计后环保购物袋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审美价值、情感体验、消费体验、使用体验等,以此为基点可以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