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2年,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最深的7062米深潜纪录。如今,历经3年多时间,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研制成功并进行了水池试验!这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成为继"蛟龙号""深海勇士号"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下图中这个外形近似于卵形,同时科幻感十足的大型设备,就是我国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真身。全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也被称为全海深载  相似文献   

2.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13,(15):26-27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3年6月10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又起航了,它将执行为期113天左右的航海任务。自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已先后进行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的海试,并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打破了日本深潜器6527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5):6-7
<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5000米海深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2011年7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京时间13时02分下潜至5188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的海试任务。这是继2010年创下3759米的下  相似文献   

4.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5.
正8月12日,执行我国海洋科考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作业的工作母船"探索"一号首航归来,其搭载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8000米级、两次9000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作业,最大潜深达10767米,从而成为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与此同时,我国新建成的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也正在前往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测试它搭载的"宝贝"——"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未来的"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网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副总指挥、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长崔维成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将在总结“蛟龙”号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设计理念,2018年左右完成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攻关和研制。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11,(12):32
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拟于今夏"探触"5000米深海,届时"蛟龙号"有望再度刷新我国载人深潜的深度记录。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透露,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拟于今夏"探触"5000米深海,届时"蛟龙号"有望再度刷新我国载人深潜的深度记录。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第一副总工程师崔维成今天在“中国大洋资源研究开发15年成果展”上说:“我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简称7000米HOV)’目前已进入总装阶段,明年即可下水深潜。”  相似文献   

9.
自1964年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后,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发了各自的载人潜水器并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载人潜水器已搭载几万人下潜至深海海底,完成了万余次的下潜作业,载人潜水器已成为世界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我国的载人深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12年以来,"蛟龙"...  相似文献   

10.
7月16日上午,随着"向阳红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这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在此次海试任务期间,"蛟龙"号共完成6次下潜试验,其中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对潜水器  相似文献   

11.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2.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3.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4.
动态     
正"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历经40余天,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于6月8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海斗一号"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为10907米,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同时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正探索研究以及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了各国争先研究的目标,我国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拥有7000m级深海载人潜水器,其技术已经处在了世界的前端,但无人潜水器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无人潜水器发展现状,并结合青岛市现有的创新资源,提出了青岛市目前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青岛市无人潜水器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4-684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此次海试中,“蛟龙”号4次突破3000米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已经超过了最新公布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  相似文献   

17.
据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披露信息,隶属该局的中国大型远洋科考船"海洋六号"日前在执行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警戒与保障任务期间,首次对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南端的"挑战者深渊"进行了高精  相似文献   

18.
深海是当今国际科学探索的前沿,是世界各国对地球内层空间竞争的热点。而开发利用海洋离不开深海运载装备,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为推动我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高科技装备,同时为我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2002年,科技部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正式启动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其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代表着深海高科技领域的最前沿。在刚刚落幕不久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震撼亮相"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上期杂志中我们领略过"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速度后,这一次我们又把目光聚焦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来到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直面项目具体主管——李向阳高工,探求我国深海圆梦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8-588
8月18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参与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返航炊迎仪式在江苏江阴举行。“蛟龙”号本次海试自2011年7月11日出发,历时49天,航程万余海里,共进行了5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凯旋归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贺信祝贺。至此,"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划上完美的句号,一次次突破性的进展让中国在深海装备研究领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蛟龙号"海试现场副总指挥、"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蛟龙号"试航员崔维成,走近他的科研人生,聆听他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