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鼓励的魅力     
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开启学生心灵之窗,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情感交流,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是教育的最好的调节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者具备一颗爱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用炽热的激情,把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上,让它发芽、开花;用爱的甘露滋润学生心灵的心田,扬起树立美好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教学中师生如何焕发创造激情,使自然课堂充满创造活力,教师怎样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得以形成,日益提高?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一些探索体会。1  相似文献   

4.
我爱妈妈     
仇淑娴 《阅读》2011,(12):25-25
我非常喜欢我的妈妈。 她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上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一张樱桃般的小嘴。她的穿着是那样的朴素、大方。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她可爱她的学生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她关心学生比关心我还多。听奶奶说,妈妈在当地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实施赏识教育应当坚持以生为本、鼓励为主、关注个性、互动分享等基本原则,关注学生言行的每个细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赏识方式,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倾向的影响,许多教师把学科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他们认为德育教育是政治教师和政治工作者的事,与已无关,严重削弱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致使许多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知之甚少;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认识不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较差,缺乏为祖国建设艰苦创业的精神准备。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加强各学科中的德育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冯继芳 《阅读》2014,(Z3):19-20
<正>小女孩十二岁那年,因车祸,左小腿中下部截肢了。那段时间,小女孩度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小女孩手术出院后,没回学校上课。妈妈理解小女孩的心思,就请了长假在家陪她。每天,妈妈陪小女孩吃完早饭,就推着她外出散心。妈妈希望小女孩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和阳光下,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师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产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通过“做”“说”“思”去碰撞智慧的火花,更深层次地去把握知识生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60 Ma前开始最初的碰撞,持续至今已造成亚洲一侧至少1 000 km以上的缩短,形成巨大的青藏高原。是怎样一种力驱动着印度板块能够克服巨大的欧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阻力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持续向北运动是岩石圈动力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利用S20RTS地震层析成像模型S波速度分布换算出的地球密度和温度结构为初始条件,以绝对板块运动为地表约束,开展三维地幔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印度板块之下软流圈地幔对岩石圈向北的拖曳力,可能是印度板块持续运动和造成青藏高原隆起的驱动力的主要来源。在碰撞边界下,印度岩石圈向北俯冲带动了地幔软流层运动。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突出,特别是高校德育教育与当前时代的需要已形成很大差距,变革发展的形势已刻不容缓。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理顺德育教育创新的新思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应该严肃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面对生活中的苦闷无奈,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断裂,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用心灵与人建立沟通的桥梁。艺术家用心记载,我们也惟有用心欣赏,懂得心灵的碰撞才会擦出最美的火花。立足于存在主义的人文关怀,以电影《海上钢琴师》,海子的诗歌,梵高的画等艺术作品为例,讨论艺术领域中的真情。由此,感悟人间真谛,追求终极价值与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如何用好教材?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带着探索与学习开始了新教材教法的尝试。一、想说就说,大胆思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思想得以交流,经验得以传播、继承,知识体系得以形成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的承担者和交际的媒介,具有概括、传递、交流和调节的作用。自然,对初中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为举足轻重,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即所为言为心声。那么怎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表达呢。“超级女生想唱就唱”这句耳熟能响的话,激起我的一个教学设想——“语文课堂,想说…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让学生奇思妙想,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就产生了“散而不聚”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只是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只适应于课外活动。这些只重视表面现象而不能深入本质的认识显然是不当的。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分析观察,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以语文教学为例,我在讲《田忌赛马》一文时,有这么一句话,“孙膑让田忌将下等马跟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结果输了第一场”,我就问学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格言 (OlympicMotto)  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 (Henri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 ,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 ,他说 :“在这里 ,你们的口号是 :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 ,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 192 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 ,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此后 ,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 ,Altius,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运会的…  相似文献   

15.
我很高兴     
李蓓 《阅读》2014,(39):38-38
<正>一位老师问他的学生:"你们当中有谁让别人高兴过?""我,老师。"一个小男孩说,"我昨天就让我的奶奶高兴了。""好孩子。现在告诉我们,你是怎样使你的奶奶高兴的?""我昨天去看我的奶奶,在她那儿呆了三个小时。然后我跟她说:‘奶奶,我要回家了。’她说:‘好的,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6.
一个现世悲剧,带有它的普遍性,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涵盖所有的学科的,这是毋须争议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怎样渗透、渗透的量、渗透技巧、渗透后的信息反馈等问题,这值得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去深思。  相似文献   

17.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和工作生活中,多阅读一些教育杂志及启迪智慧的书籍,经常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思维训练从而纠正和克服长期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有:课前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激活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深思质疑,通过交流讨论去解决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指导学生写想像作文,先进行句段写作训练然后进行篇章的写作训练;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等。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差生的学习是很困难的。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呢?我经过几年的探索,有这样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寻找长处,培养自信心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对学习英语缺少信心。其次,差生、优生是相对而言的,外语差不等于其它功课都差,更不等于什么都不行,如果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加以鼓励,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就能培养起差生的信心。班上有一位学生学语文数学等学科都很好,就是外语成绩差。他常和我说:“我大脑是不是缺少学习英语的那根…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鉴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事件、现象都充满好奇心,都想问清楚,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这一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专心致志地和教师一道深入学习与研究化学学科呢?确切地说,应该怎样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如何以“小实…  相似文献   

20.
说 来惭愧 ,我对余先生的散文 ,尽管心仪已久 ,但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 ,还是最近的事。前不久 ,读到一篇对余先生散文提出异议的文章。大致意思是指责余先生的散文具有居高临下的“教师姿态” ,读来费力、难解云云……正是这个异议 ,促使我有了对余先生散文一吐为快的冲动。尽管我深知由于自己缺乏系统理论学习 ,认识肤浅 ,很难形成有说服力的、独到的见解 ,但我还是想把自己读后的切身感受 ,零星的思想火花 ,稍纵即逝的情感涟猗付诸于笔端 ,与同仁商榷。余先生的散文创作 ,在当代中国文坛乃至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