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甘肃省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他们生活在农村的最底层,他们的收入连维持自己的生活尚且困难却又不失作为“人师”的尊严,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他们是一个拥有60万人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甘肃省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  相似文献   

3.
秦珍子 《新闻天地》2011,(11):41-42
他用原本捐给自己的4万多元钱,创办了一所免费幼儿园。为了把幼儿园支撑下去,他搬水泥、卸货,做苦力打工赚钱。在此之前,他还办起过两所小学。可他至今也只是大山深处一名每月赚180元的代课教师。  相似文献   

4.
一向不喜欢“最佳”“最美”这样绝对化的字眼,不过,近段时间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两个“最美”,却让我非但不觉生厌,反而倍感名副其实、打动人心。这两个“最美”,一个是2006年为救助溺水女童,放弃抢新闻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记者曹爱文;一个是6年来拿着每月200元的菲薄工资,却将出嫁条件定为将来的丈夫要同意自己继续留在大山深处教育孩子们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河南林州乡村代课教师王梅香。仅从容貌上看,两个被冠以“最美”的女孩虽然能够称得上漂亮,但绝非倾国倾城,让她们无愧于这个“最”字的,还是她们身上所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芒,这光芒映射出了善良、关爱、坚持等等这些我们时代最需要同时却又日渐稀缺的“至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梁牛 《新闻三昧》2006,(4):17-17
据某媒体报道,南方某省一乡村女教师,为供3个弟弟上学,竟瞒着家里人长期靠卖身筹集学费和偿还家庭债务。她周一至周五在乡村学校教书,周六和周日到城里卖身,直至两年后道德的自责与身体的病痛行将压垮时才停止卖身生涯。呜呼!读了这则新闻,谁不为这位“卖身供读”的女教师爱恨交加!据报道,这位女教师家境贫寒,2001年中专毕业后当上了一个乡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自己生活非常节俭,省下工资作为3个弟弟的学费。后来父亲患病做手术又欠下许多的债。2002年春节前,她瞒着家里人“豁出去了”。此后这样的日子被她形容为“周六到周日是魔鬼,周一到周五…  相似文献   

6.
正【今日微议#记者该拿多少工资#】编者按:《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显示:九成以上新闻从业者月收入低于10000元,其中近一半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只有7%的人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之间。理想在心中还是"饥寒交迫"的记者?#记者该拿多少工资?#微议一@媒体小喇叭:都说做新闻的是民工,可能如今有些民工又要"呻  相似文献   

7.
据《现代人报》消息:陕西渭北秦椒加工厂最近爆出新闻:职工每天上班都要交作业,每周要写三则日记,每月要读一本书,月底要汇报读书、写日记的心得体会。其考核结果,与职工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只有考核合格,才能全部拿到占每月工资15%的浮动工资。  相似文献   

8.
读着长篇小说《不夜的山村》,一批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村新人带着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一齐生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刘大勇、钟世波、李宏坤、苏玉清、喜妹子、刘东海、吳昌明……他们身上既有时代特色,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们平凡、朴实、真切、可信。他们在暗山寨这个穷山村兴办小水电站,饱经曲折艰难,他们的生活平常不过而又妙趣横生。小水电站明珠般的闪闪灯光,照出了一代社会主义的农村新人。一《不夜的山村》中主要人物木匠刘大勇形  相似文献   

9.
3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表达了清退代课教师的决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字,截至2005年,中小学代课教师总量约有44.8万人。其中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占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9%。王旭明强调,1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其中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的制度”,也就是说要想当一名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对于如何保障清退之后师资力量不受影响,王旭明表示,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和积极…  相似文献   

10.
9月优异策划     
《政府走来临时工》,《半月谈》,9月10日,2013年第17期
  简介:“临时工”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用工方式,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而当下国人所熟知的临时工群体则多分布于公安、城管等政府部门,名曰协管员、辅警、联防队员等。《半月谈》杂志记者在皖、鄂、赣、湘、晋等地的调研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编制外大量使用临时工,已成为当地财政的巨大负担。如安徽省宿州市2012年共招聘专职治安辅助人员6000余人,每人每年工资为13500元(含社保),人均办公培训经费1500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仅此一项,每年财政负担逾亿元。另外,在一些部门大量招聘临时工从事艰苦工作的背景下,在编人员“二线化”现象值得关注,如郑州汝河小区6名在编环卫工聘用临时工为自己代岗,这些在编环卫工以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雇用临时工代岗,自己不用上班、每月坐收3000元。这一专题由《政府临时工身份之惑》《、临时工现象折射体制之病》、《政府改革亟须再加力》三部分组成,既报道了当前一些地方临时工的用工现象,又采访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探讨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贺莉丹 《新闻天地》2010,(11):61-63
转正,是遥摇无期的梦想——所有代课教师,无一例外地这样感叹。他们似乎总是“运气”不好。但是,如果从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更清晰的个案,来看待代课教师的命运走向,或许更能理解他们当下困境的时代归因。  相似文献   

12.
在静冈县挂川市发行的《父母子女报》,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这张报纸每月发行一次,每期对开四版。报纸的工作,从编辑到发行都是户塚一个人干的。他今年七十六岁,据说办过25种报刊。户塚坚持办《父母子女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孩子不同于大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意愿和主张。大人们如果不了解孩子们的心意,就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幸。《父母子女报》有很多支持者,他们都是些不同意用主观主义方法教育孩子的人。去年11月1日的《朝日新闻》上还刊登文章,推荐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1981,(6)
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江从珍同志本着要为群众多做点好事的精神,将一九七八年以来购买的价值350元的670多册图书全部拿出来,同时用自己准备制家具的木材做了一个价值40多元的图书柜,利用自己的住房办起了一个图书室,公开向人们免费借阅,受到广大农村干部和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今年《湖南日报》、《中国青年报》分别登载了他的事迹,省电台拍了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老百姓不仅吃饱了穿暖了,住房条件改善了,就连村风村貌,大街小巷的卫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的繁荣必然促进精神生活的提升。《村志》作为记录宣传一个村庄历史传承和发展变化的载体被日渐搬上了生活舞台,许多村庄为了向外推荐自己的特色,激活旅游品牌,开始写自己的《村志》。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村志》编写中笔者结合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八间房村志》(1645——2015),浅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去年“工资偏低”造成的“用工荒”,企业如今大都对员工的工资加码,开价最高的企业,普通员工每月可拿2500元工资。春节过后就有加薪的消息,对外出找工作的民工来说,似乎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但在笔者看来,用工单位如在招工时候就开出高价,远比  相似文献   

16.
近期报纸上发表的两则消息,很值得新闻工作者深思。一则报道:青年作家肖复兴,前不久去采访温州附近的一个从事塑料制品生产的专业户。主人谈到准备订几十种报刊,以每月三百元的工资雇一个人来阅读,专门提供最新信息。(《南方周末》) 又一则报道:为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广开信息之窗,最近,安徽省怀远县委、县政府聘请全国十六省市的三十名记者担任该县发展商品生产的信息顾问。(《中国农民报》)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误会     
他心里有了仇恨感,这种仇恨感是从四次失业,三次打工拿不到工资,两次被城里人暴打后形成的. 本来,他是到城里寻梦来的,但现在,梦碎了.他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是给一家广告公司挂横幅,每月的工资是500元,这些钱只能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新闻     
哈报集团与俄《消息报》签署合作协议据《哈尔滨日报》报道:日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消息报》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将利用各种渠道支持两报之间的联系,定期互派记者进行友好访问,交流记者、编辑到对方或其他编辑部见习。从9月份起,双方每月定期交换两个城市的生活消息,互相约定专题新闻材料,并通过报纸媒体互相宣传。河南《天中晚报》全面改革分配制度据《新闻出版报》报道:河南《天中晚报》将工资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工资,即将每人原档案工资的60%作为基础工资。报社人员只要按时上班,…  相似文献   

19.
每月想拿多少钱,职工与企业可以“商量”着来。这是北京市即将试行的工资指导线制度规定的。工资指导线是由政府根据各项综合指数给企业工资增长定出一个幅度。企业与职工在这个幅度内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增加工资。 今年首次公布企业工资增长基准是:企业职工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表一篇《听副县长感叹"想廉洁很难"》的文章,说一个副县长用工资给自己夫人买了一条镀金项链,结果别人都不相信是用他自己的工资给老婆买的。于是他感叹:为什么别人会不相信呢?为什么想廉洁会这样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