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曹雪芹家世及李煦家世盛衰的档案史料,本馆曾先后公布过多篇。它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和“红学”的研究,起了一定作用。现从馆藏内务府满文《上传档》中,译出雍正二年查抄李煦家产并审讯其子李鼎及家人钱仲璇、沈毅士等人的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清史和“红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封建文明,如衣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娱乐文化、医药文化等等,是曹雪芹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其巾的成就是红学和曹学研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红楼梦》中蕴含各种思想,几乎每一行业都可以在该书中找到本行业的话题,例如企业家们在讨论王熙凤的管理思想,以对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真真假假     
读文学作品,硬要把作品中人与现实中人对号,每每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在文学研究中,还有人硬要把《红楼梦》里的贾府派作曹府,把贾宝玉认作曹雪芹,以致使“红学”成了“曹学”,但这种索隐派的研究方法早已为多数研究者所不取。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读文学作品喜欢对号入座或猜测书中人物是影射现实中的某人,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论断,也早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读新闻作品就不同了。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人和事,但如果其中掺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版本研究一直是红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本书延续传统考据学和实证主义方法,又引入了系统论方法考察《红楼梦》各版本的嬗递关系,得出了现存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均为程本之后的翻印本或整理本,并非曹雪芹原本的结论,而学界历来主张的抄本印本之“二分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研究中日益突出的矛盾。本书作者认为,现存诸本传播的路径应分为《红楼梦》和《石头记》两个版本源头,两者均源自曹雪芹稿本,但在传抄中存在分化与杂交的复杂关系;同时,程高本之第一代翻印本——东观阁本存在个别异文雷同于甲戌本等“古抄本”现象,究竟如何解释,以及如何重新审视甲戌本真伪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了一份新发现的曹雪芹家世满文档案史料。这件档案的公布,引起了红坛的关注和重视,认为这对于进一步探索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研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道路,以及素材取资、时代背景,具有密切的关系和重要价值。同时,由于这件新见档案与旧存档案之间有歧异,也向红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本刊记者戴晓明提起这位周先生周老爷子,很有说头。人人都知道他是位红学家、红学泰斗。一生潜心研红,著述鸿丰。解放周期,他在《红楼梦新证》里考明曹雪芹家是“满洲旗包衣人”,不是“汉军”,就在文化界引起轩然大波。其...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学者们利用清代的文书档案研究和考证《红楼梦》,写出了不少红学著作,可见,历史档案在红学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红楼梦》小说本身在写人叙事中也大量地涉及到了文书和档案.特别是书中人利用文档管理家务的例子十分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8.
每个时代都在用不同的主流文化解读着(《红楼梦》,而红学的曲径最终将通向最初的起点:把《红楼梦》看成一部小说,把曹雪芹当成一个作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凤 《兰台世界》2020,(5):44-4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楼梦》的分析与探讨已不再只限于文学领域,《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文学著作,在内容上和红学研究发展过程中,都涉及了档案学学科的知识。多次明确提到"档子"这一名词,也体现了档案对贾府事务管理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帮助。简述《红楼梦》中提到档案的情节,对其中的档案进行分类讨论,探寻明清时代家族内部的档案管理情况,分析《红楼梦》中各类家庭档案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红楼梦》对现代家庭档案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是曹雪芹先生逝世250年。笔者的拙作,并非是要触及红学、曹学以及清史的相关话题,只是对两座睿王府与《红楼梦》存在的各种联系感兴趣,而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抒发出来,以飨读者。和硕睿亲王是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第一代睿亲王是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对锦州明兵和察哈尔蒙古的战争中,利用自己的智谋连连取胜,从此深得皇太极的赏识,在初设六部时,就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事《红楼梦》研究以来,胡适便不是单独一个人在作研究,而是与早期从事红学研究的人物联系紧密。而这些联系,对于红学研究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小说的开场是从苏州的阊门讲起,小说塑造的十二金钗中的两块美玉——黛玉、妙玉均为苏州闺秀,十二伶官来自苏州民间,小说中有很多苏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先生的舅公李煦曾执掌苏州织造府,至今苏州十中校园内还有苏州织造府的遗迹。苏州书生程伟元发现、续编、出版了《红楼梦》。生长于苏州的俞平伯开创了“新红学派”,成为一代红学大师。新世纪苏州的一群红学爱好者出版了《梦里梦外探红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红楼梦》与苏州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是国家图书馆直属的以学术类图书为主要方向的出版机构。经过多年筹划酝酿 ,决定利用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 ,广为搜求 ,精心辑录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推出“红学”书系。书系包含《红楼梦》版本系列、评“红”专著系列、《红楼梦》工具书系列、“红楼文化”系列四大部分 ,具体书目见下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红楼梦》图书总目书名编著者装帧开本定价出版期甲辰本红楼梦 (全四册 )曹雪芹精 32 170 0 0已出稀世绣像珍藏本红楼梦 (全四册 )周书文点校精 32 10 0 0 0已出红楼真本———蒙府、戚序、南图三本石头记…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都知道“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一门科学。但是,“红学”一词最早出自何人之口,说起来,这还是一个笑话呢。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当时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但他却对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他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  相似文献   

15.
出版快讯     
香港中大出版《红楼梦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周策纵撰写的《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该书辑录周教授30年来散见于各报章杂志上的论红文章,每篇文章皆富有独到见解和新意,是红学方面的重要作品。 文章的内容包括:检讨红学研究的态度和未来方向;对胡适的“新红学”作了公平分析,并首次透露了胡适对作者所谈的自辩;探索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韩阳)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选秀活动近日在各大分赛区陆续启动。11月16日,一部由权威红学专家撰写的系统介绍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普及性读物——《话说<红楼梦>中人》由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崇文书局出版并已在全国各大书店正式销售。与曾经热闹一时的“索隐”“揭秘”“正说”“妙解”《红楼梦》不同的是,这部普及性论著立足于《红楼梦“》文本”本身,从“作品”出发,吸纳了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着意于《红楼梦》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阐释。问及该书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时,该书作者之一,中国红楼梦学…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所彰显的性别文化,延续了先秦时期《归藏易》、《道德经》一系的"崇阴"观念,但注入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兴价值观内容,开显出一种超越世俗名利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红楼梦》对传统文化的损益,乃至言情、写景,渲染丰富多彩的审美生活内涵,均围绕这一旨趣展开。洞悉该旨趣,"曹学"乃至整个"红学"中的一些难题,将得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19.
尽管红学界对脂钞、程刻的先后,优劣有较大分歧,但《红楼梦》这些钞本,刻本的丰富馆藏及由此贯穿的二十世纪红学发展史,却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近年来红学中的许多争议,其实正是由《红楼梦》不同版本的歧异外造成,混合两种版本系统来立说,势必产生种种矛盾和大相径庭的结论,这固然是由于钞本、刻本本身各自具有的不同文化意蕴,同时也与诠释者对文本的“前理解”和研究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脂扮英雄"这一首创的文学词语,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别称。它是全书主旨精神,也是曹雪芹所以著书的目的。本书汇红楼女性凡108人,以诗、文配图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对《红楼梦》中脂粉英雄激赏之情。诗、笺为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配。图为清代红楼名画家改琦绘。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