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阳有名胜曰凤凰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那容仪,传为瑞应。我始见浴火重生的《咸阳日报》,正好在凤凰台。1986年,我往咸阳采访两位当地名人——古文字学家何汉南、古天文史学家张鸿杰上班的地点,恰在凤凰台。在他们那里,我见到了复刊的《咸阳日报》。出于行业心理驱使,19  相似文献   

2.
近期有一条超乎一般人想像的新闻:陕西省咸阳市市委书记张立勇,高调力推足疗业,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并自任领导小组组长,有人由此笑称他为"洗脚小组组长".足疗业也由此被定义为咸阳的支柱产业,有人嘲讽说"到了咸阳不洗脚等于没到咸阳";书记想借此解决再就业问题,同样有人怀疑:"下岗工人年龄大,谁愿意招她们"……  相似文献   

3.
1993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咸阳视察期间,亲笔为咸阳人民题词:"改革开放发展咸阳".江总书记的题词是对咸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为了珍藏保管好这一咸阳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经咸阳市档案局(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方努力和争取,今年9月11日,中共咸阳市委办公室已将江总书记题词移交给市档案馆保存.  相似文献   

4.
差点当上胡宗南的侍卫 1938年9月18日,我考入抗大,在集体赴延安途中,被胡宗南的咸阳盘查哨扣押,后被转押到西安"战干四团"(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强制受训. 当时我名叫彭鼎煌,虽已21岁,但身材矮小,很像小孩,故假报为18岁,被编入"少年挺进队"(简称少挺队),上午读中学课程,下午受军训.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大潮中,咸阳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现已有师生一百多万人,教育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个百年大计,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咸阳日报社于2006年1月创办了<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几年来,这张彩色印刷的<周刊>努力实践"为教育工作大局服务、为教育工作者服务"的办报宗旨,以其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编读的互动,深受本地广大师生的欢迎,发行量从开办的一万份增加到现在的八万份,这在咸阳报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教育周刊>在省专业报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了佳绩,并被评为陕西省新闻名栏目.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10月22日,咸阳市档案馆藏红军名片的主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93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瘳汉生派秘书李迎选专程从北京赶到咸阳,查阅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军集结咸阳时作为捐粮收条保存在国民党咸阳县政府档案中的瘳老名片,向2000年从档案中发现红军名片的档案馆工作人员唐明详细了解了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咸阳报》社从去年10月份开始,组织记者、编辑开展异地采访活动,并开办专栏宣传远离故土的咸阳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古都咸阳,人杰地灵。过去,一批人靠刻苦学习,考上了高等学府,被分配到外地工作;有的工作成绩卓越,或升迁,或招用,成了外地咸阳人,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又有一批批有志向、有抱负的咸阳人远离故土,在京都、在特区、在天涯海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力拼搏,努力工作,谱写出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乐章。为了弘扬这批人爱业敬业精神,激励当地咸阳人为振兴咸阳作出新贡献,报社组织记者、编辑,分期分批赴京都、奔特区,到天涯海角采访外地咸阳人。 到目前为止,奔赴北京、深圳、厦门的采访团已回归,写出  相似文献   

8.
千年古都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在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秦始皇咸阳宫下命令"焚书坑儒",焚烧了六国档案典籍.而秦末刘邦起义军攻入咸阳.当"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时,唯有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使档案典籍避免战火的破坏,历代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9.
公元1998年8月11日至28日,古城咸阳,赤日炎炎,热浪袭人.  相似文献   

10.
<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如下记载: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相似文献   

11.
刘荣庆 《今传媒》2006,(7X):34-34
咸阳有名胜曰凤凰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那容仪,传为瑞应。我始见浴火重生的《咸阳日报》,正好在凤凰台。 1986年,我往咸阳采访两位当地名人——古字学家何汉南、古天史学家张鸿杰上班的地点,恰在凤凰台。在他们那里,我见到了复刊的《咸阳日报》。  相似文献   

12.
"沐猴而冠"不可滥用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有人劝说项羽应该在咸阳建都,项羽看到此地已经残破不堪,执意不从."说者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讽刺项羽就像沐猴(猕猴)戴上帽子,尽管装成人样,却办不成人事.  相似文献   

13.
新闻批评怎样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呢?我的体会是: 必须深入采访,实事求是,做到“拨水见石”.1983年12月,我们在采写《咸阳原上汉唐陵墓破坏严重》一稿时,仔细听了文管人员的叙述,翻阅了十多年的有关文物历史资料,又到咸阳原上查看了几十座唐古墓葬的破坏情况。即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世家》再版发行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是伊斯兰教至圣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我国元代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了世家》一书的作者纳为信先生是赛氏后裔,他仰慕先贤,披阅众家之说,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探讨了赛典赤在中亚的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一条消息:《天然气出厂价格上涨》。这则新闻关乎民生,老百姓自然关注。但看过媒体的报道,却总觉得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16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咸阳作家作品展”在咸阳图书馆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秀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养民,市政协副主席严宪文等为作品展剪彩。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3日,北京降下了近59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紧接着,气温骤降,城市天然气供应告急!在突发的极端天气面前,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政府和市民同心合力,战风雪、抗严寒,平安度过了这场难关,实现了城市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10月22日,咸阳市档案馆藏红军名片的主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93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瘳汉生派秘书李迎选专程从北京赶到咸阳,查阅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军集结咸阳时作为捐粮收条保存在国民党咸阳县政府档案中的瘳老名片,向2000年从档案中发现红军名片的档案馆工作人员唐明详细了解了发现过程。李秘书说,  相似文献   

19.
人四海归一,天下一统.咸阳城内欢庆了几十天.朝廷的大臣们知道秦王将在国家体制上有大的改变,在大政方针上有大的举措.可是谁也不知道怎样变?秦王政这时却深居宫中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20岁,我们正年轻岁月如重,光限似箭,弹指间《咸阳日报》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里程,迎来了复刊20周年的喜庆日子。值此之际,我们谨代表《咸阳日报》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报社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广大请者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咸阳日报》创刊于1962年1月1日,1963年2月28日停刊,1986年9月复刊,为四开四版,由月刊、周刊、周二刊、周三刊、周四刊到周五刊,1998年1月改日报,对开四版,周六刊,2003年1月改出对开四版周七刊,并取得出版八版的审批。2004年至今,通过扩版改版,已形成一张正报、三个专刊(社会视点、都市周刊、教育周刊)、一个电子版的格局,每翼报纸版面达40个版。作为市委机关报,《咸阳日报》从1986年复刊20年来,秉承着咸阳历史文化的传统,伴随着咸阳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春的复苏、夏的蓬勃,正在走向秋的丰硕与辉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咸阳日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闻创新,报业经营,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党和政府满意、干部群众爱看、广告烃蕾增收”的报纸办报方针,以报纸扩版改版、自办发行、彩色印刷为标志的系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报业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众影响能力得到拓展和增强;在服务建设本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的恢弘实践中激发和调动了各主面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实现“三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