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这是一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传奇式的交流史,是学界公认的研究丝绸之路的权威之作。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以两条丝绸之路为纽带碰撞、融合的宏阔场景,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影响,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对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做出了学理性阐释。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文物展"是目前中国博物馆界很响亮的一个品牌。处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以"丝绸之路"为特色的文物资源内容十分丰富。近几年甘肃省博物馆以专委会为平台,竭力打造"丝绸之路文物展"的品牌效应,为推动甘肃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NKI数字出版平台数据库为统计源,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尚未得到全面研究,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支持,成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机构,为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档案工作者应积极作为,全方位、多形式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探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特色档案的意义、内容及其特点,以广东湛江为例,对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特色档案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指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特色档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博物馆界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层出不穷。远有国家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展览、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锦程、更衣记";近有成都博物馆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故宫博物院的"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还有专门为这一主题设立的展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西部乃至整个中亚、西亚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化资源而久负盛名,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曾经长期沉寂、甚至被遗忘的丝绸之路,又成了人们的谈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1992年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在兰州举办,次年,《丝绸之路》杂志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创刊。创刊时《丝绸之路》办刊宗旨便定为"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展示中国西部开发风采",同时还以文化品位和可读性二者的结合与统一为质量要求。创刊初期,由于内容的定位和条件的限制,《丝绸之路》尽管刊物的文化品位和学术价值较高,但可读性较弱,不能为普通读者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市场接受力及普及性。有鉴于此,《丝绸之路》以"增强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丝绸之路也立足新媒体背景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概况,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丝绸之路文化创新传播的不足,同时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其创新传播策略,从政策完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以档案展览为抓手,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档案的建设及开发利用,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览网络信息资源,探析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存在的问题,阐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档案展览工作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及应主要抓好的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动漫衍生品作为动漫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丝绸之路中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足以建立起丝绸之路文化符号.通过飞天,玄奘,张骞等与丝路密切相关的人物动画形象,引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把优秀的丝绸之路文化以动画形式传播给大众,丝绸之路文化特色融入动漫及动漫衍生品中,以动漫的形式传播,用设计、创新、总结等方法来加强产品与生活的联系,文化传导和生活渗透相结合,有利于增强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传播力度,提升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力,本文旨在分析动漫衍生品的必要意义,通过动漫衍生品对丝绸之路经典动画形象进行传播,从而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形象的传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文化带,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陕西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传播的策略,以期产生积极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赋予了古老海上丝绸之路以新的意义与生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地民众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也是广播影视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广大广播影视创作者应抓住国家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等优势,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广播影视创作工作,有效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书架     
《出版广角》2016,(5):95-95
《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
  作者:雪漠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48.00元
  提要:该书以一位西部作家向前来采访的西方女汉学家介绍中国丝绸之路为线索,引出十九个在中国西部大地上发生过的男人、女人故事和生灵、信仰故事。这些故事扎根中国西部土地,有着鲜活、浓郁和独特的西部味道,将西部人的世界观、西部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各领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具体到"一带一路"对音乐学术研究的影响,丰富多彩的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拉开了音乐文化国际交流的新序幕.就现状来讲,目前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界定尚未达成国际共识,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普遍,甚至是以地方利益为主导的狭隘之思,严重制约了"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健康发展.对此,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在成功出版《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后,再次出版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成为"一带一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双珠",全面记录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之魅.  相似文献   

14.
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以"丝绸之路"为中心,从多个角度阐释"丝绸之路"所涉地带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作为一部全新视角下的历史巨著,该书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书基于《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有关"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核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全面解读,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该片以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为视角,探寻如何实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以及和平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白俄罗斯是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欧洲延伸的重要节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白俄罗斯图书和连续出版物出版情况、出版发行机构以及阅读推广情况等,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该国出版业的现状,以期中白两国出版业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快合作步伐,取得新成果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广州亚运会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建立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其主旨是从视觉文化产业的角度,以亚运会为契机,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在充分认识时尚文化消费规律的基础上,倚赖现代传播手段,推动"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宝贵历史资源更有效地进入体育竞赛、区域旅游、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动漫产业、城市营销等产业,并以此促进各行业资源的改革、竞争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坛泰斗韩愈.以如椽大笔写就诗歌《感恩》,盛赞时人孔戣——“风骨峭峻遗尘埃”。诵读历史典籍.寻绎吉光片语.穿越时光隧道.孔戣让“海上丝绸之路”生辉的措置历历在目,为后人深深感念。  相似文献   

20.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具有起始年代早、时代跨度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保存较好等特点。本文在明确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时间框架和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划分为港航遗存、外销品生产基地、文化交流遗存、海神信仰建筑、海防设施等六类,并在文化线线的视角下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整体价值、功能价值和交流价值进行了扼要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