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残雪的作品风格独特,它是一场灵魂的唯美的舞蹈.残雪是善于在梦境里自由行走的作家,梦魇手法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变得很艰涩.残雪从卡夫卡、但丁等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读者不能因为残雪作品风格的诘倔而放弃对作品的阅读.阅读残雪,需要的是时间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刘丽 《文教资料》2009,(25):28-29
安妮宝贝是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写手.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反响很大.本文意在概括她的作品内容.分析作者本人的性格特征,其作品长期畅销的主要原因,以及对当下大众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之父,其作品《俄亥俄的温斯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旅程碑式的作品.在小说中,安德森探究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新叙述技巧,以便更好地表现时代的新面貌.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仍然存在着一股自然主义的潜流.本文将对《俄亥俄的温斯堡》中人物在特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以及如何被环境异化进行分析,并阐述自然主义潜流与作品多重主题之间的关系,旨在探求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潜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 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是弹好乐曲的关键.在学习一首作品之前,全面了解作品内容,并在弹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此为依据,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是音乐作品艺术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演奏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并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一切相关资料,如,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背景、作曲家的风格及其个性特征、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表现手法、乐曲的整体布局、高潮处理等,演奏者均须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和声作为组织音乐作品的理性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要想对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有较理性的把握,对作品的和声加以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画家的风格主要是他的思想性格,或者说,是他在作品中集中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既具体表现于作品的艺术形式,即反映在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各种因素之中,又植根于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形成画家创作个性的条件,除了个人的思想性格以外,还有生活阅历、审美趣味、艺术修养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优秀作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营造出多重复义和话语歧义的境界,所以优秀作家的作品往往含蕴深厚.需要读者于作品的多重解读中流连徘徊,细细品味,方得真义.  相似文献   

8.
杨瑞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103-106,98
声乐演唱作为对词曲家作品的演绎,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它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一度创作作为出发点.声乐演唱的最终结果应该体现在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行为,对声乐作品的正确传达和再现,赋予音乐作品以光彩和生命.声乐演唱需要通过分析作品、体验作品、体现作品三个阶段来完成二度创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悲剧作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这部伟大的作品对后来的众多悲剧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当代小说家金庸的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我们也似乎能找到一点这部悲剧作品的影子.本文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悲剧描写方面的一些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孔庆东的作品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颇富吸引力.张扬的个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他作品的一个亮点,而文中从幽默诙谐、意味深长、通俗质朴、典雅精致等几方面具体探讨了孔庆东作品的语言艺术风格.其独特的语言修辞风格又是他作品难以抗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方法1.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客观的存在物,是对作品的观赏者而言的。一部艺术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了.其价值和意义才会体现出来.而读者从什么观点、立场、方法出发去阅读这部作品.就决定了他对这部作品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是决定性的。因此,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在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方法是作为主体的读者与作为客体的作品之间的中介,是客体的对应物,在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对茨威格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读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重新挖掘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视界,他们再现了茨威格作品的思想性价值,使其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互动中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3.
艺术创作中面对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采用何种手段,传达何种观念.”本文从技术手段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在不同时代在作品中的重要程度,来辨明在不同时代评价作品的不同标准.使得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正确的评价和研读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杏坛风采     
正我们知道,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除了数学课上得好,还有许多其他优秀才艺,如摄影、绘画、文学创作,等等。为此,从下期开始,我们不定期在封三开辟"杏坛风采",展示老师们的才艺创作。特向老师们征集如下作品:1.摄影作品;2.绘画作品;3.书法作品;4.篆刻、雕塑作品;5.诗歌;6.其他便于展示的作品。作品要求:1.所有作品应为原创作品,主题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5.
"广东音乐"是属于我国岭南地区的一种民族器乐音乐,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因此"广东音乐"改编合唱的作品是属于器乐音乐改编合唱作品的范畴之内.器乐作品改编成声乐作品,必定会有为改编的作品重新填词的工作,部分作品为了更贴近音乐的要求,运用了大量的虚词.由"广东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也经常使用虚词,其使用手法与作用各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一首咏叹调,这首作品抒情性和戏剧性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是不多见的.唯有通过深入理解该作品的音乐特色和创作特征,才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情感表达方式,完美地演绎该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1905—1984年),是苏联伟大作家.他在苏联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排在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之后,位居第三.肖洛霍夫以他非凡的智慧,创作了不朽的著作.因此,他曾多次荣获列宁勋章和“锤与镰”金质奖章.他的作品先后用54种民族语言出版,其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出版近千次.1965年,肖洛霍夫的著名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31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如今,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了中译本,对肖洛霍夫及其作品的研究在我国文艺界也正在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8.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空白”也称“艺术空框”.作者在作品中有意设置某些空白,让读者在接受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去充填.这种不着一字的空白,提供了读者参与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能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随着接受美学的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往往取决于接受者所领会和赋予的意义.正如德国格·格林在《接受美学简介》中所说:“作品里充满图表结构和暗射空白,图表要由读者吃透,空白要由读者填写.”.  相似文献   

19.
屈原及其作品在两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及评论中都留有痕迹.本文从屈原作品时汉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不同阶段评论者对屈原作品的评论两方面探讨两汉文学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保存问题的分析,针对当代艺术作品和现阶段艺术院校创作作品的保存及管理现状,提出科学、系统的保存方法.为在日后查询和观赏艺术作品时提供了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