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唐代诗人李贺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歌,想象奇特,思路奔放、跳跃,注意从音乐效果上表现一种神奇的意境,并运用通感手法塑造形象,大胆突兀,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他的诗歌激情洋溢,色彩浓重,语言峭奇,富有象征性,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诗歌的合理运用,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在讲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有目的地适当选用琅琅上口的诗歌能把看起来复杂和繁多的地理现象讲得形象生动简洁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岑参诗歌存在着辞奇神弱现象。由于岑参是个天才诗人,他感觉奇特,悟性脱俗,语言多变且多彩,故诗歌辞章华丽神奇。但家庭变故造成了岑参保守内向,性情孤癖,不幸的是作者没有超越家庭的限制,而是在其桎梏下进一步走向封闭、庸俗和短视。虽然诗歌辞章华丽神奇却仍不能掩盖住他那有欠缺的人格,不能表达更多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意义,因而呈现神弱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4.
林新荣是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以写短诗为主。他的诗歌充满着清新的生活气息。他的短诗精湛内敛,轻盈飘逸,清澈洒脱,充满着浪漫色彩与童真稚趣。他的诗歌还善于在生活的细微处,别出心裁地营造意象精巧的“别墅”,经过想像化语境的中介转换,晕染出玲珑透剔、诙谐神奇的画卷,从而表现出诗人驾驭诗歌语言的能力及遣词造句的功底。  相似文献   

5.
汉字的断想     
汉字是一株历经沧桑的参天大树,即使飘落几片霜染的秋叶,都可能在众生的心头神奇地绽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散、诗歌、小说,构成一派春意盎然的生命风景。  相似文献   

6.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古诗的方法,是历代文人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它能激发吟诵者的想象、联想和情绪,因为其本身就有一种古诗音乐美,能帮助我们神奇地记住古典美文。对于诗歌学习者来说,学会吟诵,无疑对深入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古诗的方法,是历代文人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它能激发吟诵者的想象、联想和情绪,因为其本身就有一种古诗音乐美,能帮助我们神奇地记住古典美文.对于诗歌学习者来说,学会吟诵,无疑对深入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最精华、最生动的语言,诗歌在地理教学的合理运用,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地理教学有目的地适当选用朗朗上口的诗歌能把看起来复杂和繁多的地理现象讲得形象生动、简洁概括,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盛唐孕育了天才“诗仙”——李白,他是诗歌史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分四个部分对李白乐府中的想象特色进行论述,即:一、时代的绝想——专车风骨的想象;二、李白式想象的基础——天才的想象力:三、丰沛的情感 神奇的想象模式:四、丰富的记忆形象 神奇的想象模式几个角度来分析论证李白诗歌的绝世创想。  相似文献   

10.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1.
对于《神奇的书》这样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读懂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书的神奇。在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同时,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让学生有切实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中国后世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在其诗歌中化用神话题材并吸收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使得其诗歌色彩更瑰丽,意象更神奇,想象的空间更广阔,情感的力度更强烈,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虚构一个理想世界,以寻求精神的自由与永恒。  相似文献   

13.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威廉·布莱克十分推崇诗人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一种力量足以造就一个诗人想象."文章引用了其诗歌原文,试图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探索他神奇瑰丽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陌生化”特征使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和日常用语,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是通过多种语言、艺术手段来实现的,并且,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还有其独特的心理学根源。  相似文献   

15.
历来李白论者皆以浪漫主义鼻祖论,本文则试就其美学价值做一些尝试必珠研究。纵观李白诗歌,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其思想美,李白诗歌不论是抒发个人情感亦或赞颂祖国风光都充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二是情境美,诗人能合理运用神奇想象,大胆夸张,想人所不敢想之想,夸人所不能夸之夸,但细品起来却又使人感到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三是形式美,李白诗歌或格律完美、或长短句并用,但却达到了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和完善结合;四是语言美,李白诗歌语言明白晓畅,绝无半点矫揉造作因文害义,从而体现了他驾御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列锦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本文列举运用列锦手法的诗句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内容较为单一集中,思路比较清晰。但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因此,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入课外同类现象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以其寓意深刻、语言凝练又形象含蓄,被视为教学难点之一。采用以“口传”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方法,实属一种颇费口舌但效果欠佳的活动。如何把诗歌教学搞得更有声色,尤其是借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从根本上扭转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之不足,一直是笔者勤于思考并进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李白诗歌的数字夸张郭强李白的诗歌,色彩瑰丽,热情澎湃,气势磅礴,历来被世人称道。诗人大胆神奇的夸张,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激奋不已。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使用夸张手法时,运用数字进行夸张,是诗人夸张艺术的一把杀手锏。可以说,诗人正是用夸张化了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和“时尚诗歌”。基于诗歌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新型深度对话关系上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将是诗歌“个人化写作”真正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