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之双人供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围绕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特点,通过对双人供球的实验设计和理论研究,探究其在技术和战术中的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5个竞技要素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庆和 《体育科学》2003,23(5):115-119
为了建立关于乒乓球螺旋球、挠旋球的新概念、新技术及新系统。应用现代数学理论(微分不变量)和电脑程序来研究乒乓球的旋转。研究结果:1)给出了乒乓球螺旋球、挠旋球的新概念争科学定义;2)给出了乒乓球螺旋球系统的新的旋转分类法;3)阐明了乒乓球运动在3维空间的数学和力学原理及运动的基本规律;4)建立了乒乓球螺旋球、挠旋球的理论系统和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增大击球力量,是对付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或转与不转削球的有效方法。击球的力量。是加大球的速度和旋转的基础。而现代乒乓球运动的一切主要打法,都要借助于旋转的帮助。在战术运用上,也越来越显示出旋转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力量、旋转对回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研究实验中可以看出: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乒乓球运动中,正手攻球由于速度快、力量大、使用多,是各类攻击型选手得分的重要技术。随着乒乓球技术战术水平的丰富和发展,正手攻球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旋转,是球体运动的一种状态。由于其表现形式可以形形色色,各式各样,于是,它就成为球类运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旋转这个要素,连同速度、力量、落点、弧线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乒乓球运动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专项特点,为乒乓球运动各种技术、战术水平的更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鉴于“旋转”在乒乓球运动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促使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乒乓球工作者研究它、运用它。在建国以来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对乒乓球旋转问题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运动对抗的双方因来球的速度、力量、落点、旋转和弧线的不同,而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节奏。掌握乒乓球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节奏,有利于提高乒乓球基本技术和实战水平。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集体能、技能、智能于一体,以智能为指导,体能为保证,技能为体现,球体小、球速快、变化多、技巧性强是其特点。在乒乓球运动中,平均球速可达20 m/s,通常对手攻出的快球仅0.15 s左右就能落到本方球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运动员既要迅速、准确地判断来球的落点、速度、旋转和战术意图等,  相似文献   

8.
论判断来球     
判断来球是击球动作的首要环节,正确地判断来球是决定步法移动和采用某种技术击球的前提,判断错误,步法、手法再好也将失去作用。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球台面积小,球速快,旋转、落点变化多。要准确地判断每板来球,其难度确实是很大的。然而,任何一项运动均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刻苦、科学的训练,不断总结经验,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的。随着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比赛更为紧张、激烈、复杂,对运动员各方面的运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来球的能力,是乒乓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重要运动素质之一,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其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项目技术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的运动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运动心理、运动智力以及思想作风等几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友球技术,在比赛中已显示了很大的威力,这就要求接发球技术也必须相应地提高。乒乓球运动中,接发球的技术在训练和比赛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掌握的好坏,取决于掌握乒乓球技术水平的高低。本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接发球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接发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浩 《体育世界》2009,(1):79-82
乒乓球是一项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运动项目,其中智能为指导,体能为保证,技能为体现。国家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认为乒乓球战术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旋转、技术、落点、弧线、线路、速度、力量、节奏。如何能把众多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又能够合理运用呢?本文认为是提高运动员对球的调节能力,因此运动员提高对球的调节能力是能否提高乒乓球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调节球的技巧性很强,在运用中讲求及时、合理、符合客观的击球规律。在智能指导下,这种调节球的能力才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运动员加强调节球能力是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精细的运动。每一次击球都对球的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有一定的要求;严格的讲起来,它要求球的运行不能有分毫的误差。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运动员身体各部必须密切地配合,使身体成为一部高度协调的机器,才能随心所欲的去回击来球。在决定击球质量的诸因素中,手指、手腕的用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因为球在瞬时方向、落点和旋转的变化,主要是靠手指、手腕对球拍的控制而实现的。所以说,要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必须加强对手指手腕用力的研究。下面从手指、手腕的解剖结构,手指、手腕的运用在技术、战术中所产生的效应和在运用手指、手腕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做以初步的探讨,供同志们参考。一、解剖构造决定了手指、手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竞赛是一项具有单兵作战、对抗激烈、复杂多变、比赛中要求技术动作高度协调准确等特点的运动项目,这些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战术的发挥受心理影响的因素较大,在一局球甚至一个球中,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有些运动员技术虽好,赛前制订和赛时使用的战术也正确,但由于比赛中运动员个人情绪的变化,技术战术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技术战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有规律训练与无规律训练是我国乒乓球界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对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目前,这对训练方法已载入许多乒乓球的理专著,如《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全国体育系通用教材《乒乓球》、《乒乓球教学与训练》及《闯与创》等。一九八七年由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乒乓球教学训练大纲》,不仅在技、战术训练部分提出要注意安排好这两种训练,而且在技术的考核内容中还具体地规定要进行有规律的与无规律的击球方式的记分比赛。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更是离不开这两种训练方法的反复运用。正如《闯与创》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对规律性很强的来球在旋转、落点、力量、速度变化适应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方可开始逐渐摆脱有规律性的来  相似文献   

14.
自从乒乓球问世以来,已将近百年的历史了。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战术日新月异,变化极大。从最原始型的乒乓球球拍到现今乒乓球拍,从最简易的挡、抽、削技术到目前“速度和旋转”、“快攻和弧圈”的现代化打法,彼此竞相争妍,互相促进,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乒乓球技术与战术。现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比  相似文献   

15.
丘钟惠、吴焕群、庄家富、刘建和等人认为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经验是: 1、对制胜因素的认识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运动素质、心理和智力能力,在比赛中最终要从球击出的时空特征表现出来。乒乓球竞技的制胜因素为:速度、旋转、准确、力量、变化。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从特定含义上讲,就是一个如何提高制胜因素的单个水平及他们之间组合水平的过程。 2、“百花齐放”——建立中国乒乓小世界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乒乓球运动中几乎所有技术都要借助于摩擦。制造旋转时,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主要是静摩擦和滚动摩擦,它们的作用效果互不相同。静摩擦不但使乒乓球产生旋转,也使乒乓球产生平动;滚动摩擦则不利于乒乓球运动中制造旋转。静摩擦与滚动摩擦都是随时间变化的量,且两者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抢攻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发球抢攻战术是马琳的主要得分战术;发球站位、手段、方式和落点都过于单一,发球旋转变化多且旋转之间的差异较大。发抢战术套路较多,抢攻意识非常积极主动,正手高抛配合低抛发转不转至对方近网短球,正手或侧身伺机抢冲这套战术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决定采取新赛制后,对我国乒乓球运动技术能否在世界乒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提出了新课题。在近半个世纪里,我国乒乓球运动之所以能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前3板技术(即发球、接发球及发球后的第一板技术)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因此,在新规则的要求下必须对乒乓球前3板技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1·进一步提高发球技术,首先要加强球的变化。由于大球对技术的影响所致,发球较容易出台。运动员发球后,球的运动弧线和小球不一样,大球的弧线是往前往上的,再加之大球的旋转强度比小球弱,所以易出台。因此,根据这个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尸一),速度与旋转之争日益激烈,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世界各国优秀选手创造性地巧妙地将速度与旋转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新的打法,把乒乓球技术和战术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在世界乒坛的百花园中,中国直拍正胶快攻是我国的传统打法,它以积极、主动、快速、灵活为特色,在与世界上各种  相似文献   

20.
在乒乓球竞赛中,对方的来球,不论速度有多快、力量有多大、旋转有多强、落点有多刁,只要能够用合理的拍形去还击,并恰当配合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准确地将球击入对方球台台面。可见拍形在乒乓球技术中的藿要性。一、影响拍形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力学原理在乒乓球运动中,准确、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是提高技术的五种要素,其中要以准确为前提。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