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钓一线     
张炎冰 《钓鱼》2009,(18):9-9
“台钓”从调4钓2、搓饵钓底入门,两钩状态是下钩卧底,长子线松弛;上钩触底,短子线伸直。竞技钓快鱼会遭遇鱼口越钓越小,视力差、视觉反应迟钝一点的人不是看不到动作,就是抓不住口,特别是为节省装饵时间而用拉饵的时候,饵轻了、小了,调4钓2几乎不反应鱼口。冬天,在大棚里钓鱼是一种享受,让人乐此不疲。但冬天的鲫鱼咬钩极轻,即使用1号浮标拉饵,钓底最多也就是半个黑格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钓鱼》2008,(17):18-19
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3.
所谓“广式”钓法,是指用长脑线悬坠垂钓术,将双钩反复沾水再蘸以面粉为主料的粉饵进行垂钓的方法,是台钓法的灵活运用。由于“广式”钓法自制粉饵具有饵料来源广,配制容易,使用简便,效果较佳及垂钓的对象鱼较广等特点而盛行于两广,也由于它将商品饵转为低廉的自制饵,为广大工薪阶层钓友在休闲钓中广泛应用台钓法创造了条件,故笔者以为值得探讨和推广。下面,就饵料的配制及使用作一简介,供钓友参考:一、“广式”钓法饵料的组成“广式”钓饵的核心原料是高筋面粉,这种面粉湿水后粘性强,和其它粉料配制成钓饵后不易脱钩,入水后…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8,(17)
三、淡水钓法很多,台钓一枝独秀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5.
我们使用台湾钓法钓鲫鱼的过程中,连结双钩的两根细胞线是很容易绞缠到一起的,这种现象对垂钓的操作和效果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钓友就采用了各种办法,研制出分钩器,把一根金属丝变成倒丫字形,或者在绑有双钩的脑线中间穿上一小段细塑料管,再与主线连接,垂钓时就可以把两根脑线分开一定的距离,就像一条扁担挑着两只鱼钩一样,大家把它叫“扁担钩”。其实台钓是不用分构器的,“扁担钩”也没有多少人真正去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台钓的钓组中,脑线与主线的连结,一般都要使用能够自由转动的连接环。不使用连接环时…  相似文献   

6.
使用多钩垂钓,最烦脑线和脑线、脑线和主线互相缠绕。下面介绍一种拴法,不论是拴台钓用的双钩,拴上钩钓浮、下钩钓底的双钩,还是拴串钩,都可防止互相缠绕。  相似文献   

7.
郁文生 《钓鱼》2011,(18):37-37
众所周知,在竞技钓中使用双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双钩有很多好处,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双钩巧用效果佳 1.双钩可以让钓饵在水下形成不同的状态。譬如,双饵卧底、双饵悬浮,或一饵悬浮一饵触底等,选用不同的饵形、不同的饵层更适合不同的水情、鱼情。  相似文献   

8.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9.
聂超群  曲苏伟 《钓鱼》2007,(11X):31-32
我是个老年钓鱼爱好者,爱上了台钓。由于台钓灵敏度很高,老年人视力不足,看标费力。因此,我只好按照台钓悬坠、长脑线、双钩钓鲫的特点和原理,灵活学习和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11.
竿长4.5~5.4米,硬调。主线3号,较竿长35厘米,脑线细一号,长13厘米上下。钩4号,用关东、伊豆、海夕等都行,系双钩,钩距3厘米。因开放鱼塘每日都有人钓,鱼较精滑,漂宜用反应灵敏些的1号台钓高脚瘦身细长尾漂,坠卷铅皮,便于调目加减。  相似文献   

12.
“包食”钓法是我国南方使用较广的专门钓取草、鲤等较大个体鱼的有效方法。我常用的“包食”钓方法有以下几种。(1)双约双饵:我一般用手只1或2号钩,如有5千克以上大鱼则改用伊势尼城哈钩。双钩的绑法是:先在主线上挂一只约,离钩30-40厘米处贴一条艰米长的药用胶布,在胶布上拴接一条约础厘米长的粗细与主线相同的渔线(线尾应打一小结,以防被拉脱出),在此线上挂上第二只钩,其长度与第一只钩等齐。因中间没转环也无坠子.以饵代坠,两构等齐,可保持渔线的稳定性,以利于凋漂。钓饵可用面饵,以熟着薯、水蜜桃、熟土豆、玉米等天…  相似文献   

13.
长脑线双钩钓法(即所谓“台钓法),在鱼塘中垂钓优越性很突出,但在野水域就不大灵。在实际垂钓中,我在野水域采用如下改进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即:在钩锅上用焊锡焊个小疙瘩,整型成麦粒状大小,中间钻个孔,钓线从孔上穿下,在锡疙瘩下拴住,双钩采用一上一下,间距5~  相似文献   

14.
磁珠拉饵盘     
姜超 《中国钓鱼》2005,(12):56-56
拉饵术不但是竞技钓手的必修课,而且也是休闲钓友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有一个好的拉饵盘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式的长条磁铁拉饵盘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拉饵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蝗弊端。新式磁珠拉饵盘采用分式多磁点结构,便于调整,更加方便分钩,在拉饵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两脑线缠绕和双钩粘在一起的现象。球面形磁点结构与钩的接触面变小,保征双钩的站立,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7,(22)
我是个老年钓鱼爱好者,爱上了台钓。由于台钓灵敏度很高,老年人视力不足,看标费力。因此,我只好按照台钓悬坠、长脑线、双钩钓鲫的特点和原理,灵活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铨 《钓鱼》2003,(14)
双钩有优势在竞技钓中使用双钩似乎已成定势。双钩有很多优势,主要的大概是下列几点。1.符合溶散性饵料的需要。短时间内,即使一饵完全溶散,还有另一饵未溶散完,可避免空钩钓鱼。2.钓饵在水下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双饵悬浮、双饵卧底,一饵悬浮一饵触底等。不同的饵态更适合不同的鱼情。3.双饵飘落目标更显著,激发鱼儿的食欲。4.竞技池鱼的密度大,双钩上鱼的可能性增加了上鱼的效率。5.在调标中,可拉大调目钓目的距离,增加调标空间。6.在野钓中可采用多种饵料的配搭(包括荤素配搭),以试探鱼的口味。双钩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是易于缠绕,操作不…  相似文献   

17.
长脑线双钩悬坠钓,优点不少,不足之处是当鱼上钩拼命挣扎时,容易引起两钩脑线相互缠绞打结,难以解开。短脑线单钩悬坠钓鱼,就不存在这一问题,钓鱼效果与长脑线双钩悬坠钓鱼相比,毫不逊色。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和 《钓鱼》2007,(3S):12-13
我们知道,悬坠钓来源于台钓,台钓包括了一整套技法和理念,只是由于台钓的名称原意是“台湾的钓法或台湾传入的钓法”,和具体的钓鱼方法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资深钓鱼人才从台钓的特点中抽出“悬坠”的特点来代替台钓这个词,悬坠钓的含义和台钓中具体钓鱼的方法是一致的。它包括:短竿、细线齐竿长,大肚细尾浮漂(标),悬坠,无倒刺双钩,雾化面饵,诱钓同步等技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挂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空;又因饵重不同,下钩饵的重量或全部压水底(以下称“沉底”)或部分压水底(搁底),或只与水底接触而对水底没有压力(触底),两钩饵呈现“一沉一悬”、“一搁一悬”、“一触一悬”三种状态。用上钩挂铅皮测水深(以下称“上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上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钩饵一定沉底;因饵重不同,上钩饵或搁底或触底,两钩饵呈“一沉一触”、…  相似文献   

20.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