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6目,我收到来自江西九江的一封信,写信人是在河南商丘商业学校念书的女学主小曹。1998年10月以前,我与她一家素昧平生,有了1998年九江灾区的那次采访,我才算“认识”了她一家人。写信是为了她父亲被评英模和烈士的事情。她在信中说,去年洪灾过后,她去世的父亲曹桂镇被有关部门上报“二级英模”和”革命烈士”,这两件事情曾在当地传媒动静颇大地宣传过。小曹在信中说,眼下八九个月过去了却没有了下文,评上没评上,也设人告诉她家里。母亲不知如何回答亲戚朋友的询问,加上始终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恸中解脱,母杀整日以泪洗面。小曹在信上让我帮她一家找有关部门问问。我责无旁贷了。  相似文献   

2.
今生有缘     
认识《新闻爱好者》已经有六年时间了,1989年我还在西北某部政治处当文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她,从此便爱不释手,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厚厚的一大撂,随我转战南北,历尽艰辛,我把她从西北部队带回到南方老家,又从南方带到东北。几年来,我从《新闻爱好者》中收集了大量的资  相似文献   

3.
台阶上的青石问佛像:"同是石头,为什么你受众人膜拜,而我却被众人踩踏?"佛像回答说:"成为台阶只需受了四刀之苦,而成为佛像却受了千刀万剐。人们拜的是我的苦难和修行。"2007年李平来到广源传媒时,给大家讲述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了她在新媒体行业(列车电视)的修行,这一干就是七年,从一开始拥有半壁江山的广源传媒到2008年拥有全国列车电视和唯一动车报纸《青年时讯》的鼎程传媒。她相信所有的经历与挫折都是对自己的磨炼。  相似文献   

4.
我和杨总认识是在2003年3月8日,当时我到昆明去,杨振昆作为风驰传媒的常务副总裁接待了我。这是因为我听了李践老师的课慕名而来的。参观风驰,印  相似文献   

5.
封面人物     
《记者摇篮》2005,(4):5-5
她让辽沈新闻界看到了新闻的学术力量;她让沈阳传媒受众享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大势下的经济报道魅力;她让各国代表认识到21世纪中国记者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国际性实战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位力图使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得益彰的记者,在中国报业经济风起云涌之时,希望接受自己影响的编采团队,能够在新闻业务与媒体运营整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就是沈阳日报经济新闻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常玲。  相似文献   

6.
二、评价传媒的现实观既然传媒是我们反映、认识、把握现实的上乘工具,是我们驾驭现实、建构现实特别是建设现实思想文化、精神文明的主要工具,我们就应当凭它帮助我们反映、认识、把握、建构、驾驭、医治、改造现实的业绩来论其是与非,评其功与过,衡量其现实意义,也就是要用现实现来评论传媒。当然,今天的传媒及其功能是昨天的传媒及其功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在评论传媒过程中有时要涉及到传媒的历史与现实的承传问题,即使这样,所涉及传媒的历史也是作为背景,其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传媒的现实意义。要从现实的视角评论传…  相似文献   

7.
记者: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她是什么样子? 王元化:她很朴素的,剪一个不长不短的齐肩发,穿一个旗袍吧,也不是很考究的布料。她一生不大修饰的,从我认识她到结婚到后来,她都是不喜欢修饰的,擦粉啦,口红啦,都不大弄的,偶尔把头发梳成个辫子盘在头上,就算很时髦了,那张照片我画传(《王元化画传》,上海古籍出版社)里有。衣服的料子、剪裁她不赶时髦,但都弄得很整洁。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转向推动了语言学的转向,而语言学转向使语言从一种对话和交流工具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的本体.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传媒”的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语言的本体地位被传媒所代替.传媒已经不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用于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而是事物存在和自我发展、自我揭示的领域.我们置身于传媒世界中,理解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存在之物.  相似文献   

9.
记者部落     
从军旅作家到军事记者,44岁那年,江宛柳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12年中,她站在高人乃至伟人的肩膀上思考与写作,她的思想和文字在阳光效应作用下熠熠生辉。传媒骄子:《江宛柳:抵近前沿》。  相似文献   

10.
王炎龙  蒋亚隆 《今传媒》2009,(11):16-17
传媒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传媒本身也成为一种产业.注意力资源的提升、新技术的融合变革、数字化产业的升级、信息的全球化消费等构成了传媒经济时代的复合特征.对于传媒经济时代,有学者认为:"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1]提出传媒经济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媒经济的崛起(牟荣,2002).  相似文献   

11.
“文革”中的山阴路其实,“文革”期间横行一时的“成分论”或为“血统论”,并非始于“文革”,而是在大饥荒刚过去的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大行其道了,“文革”期间只是愈演愈烈的大爆发而已.“文革”前,住在我隔壁一个冯姓同学的姐姐从小学弹钢琴,而且刻苦程度在那年月很是罕见.我小时候因为多病,小学时期基本没怎么去学校上课每天清早我在她行云流水般的琴声中醒来,晚上又在她抑扬顿挫的琴声中入睡.有时半夜醒来,还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乐曲.但是因为她的父亲1957年被错划为有派,所以专业成绩再好也进不了音乐学院.此人“文革”后去了美国,博上毕业后成了一家著名乐团的独奏演员.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运用到传媒的经营管理中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资本运营背景下的传媒核心竞争力进行考察.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传媒在整合和配置有形、无形资源和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传媒运作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将这个认识付诸实践的超强的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中国传媒科技》编辑部:你们好。从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本刊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多的时间了,现在的我是一名新闻理论方向的研究生,终日在新闻传播典籍中徜徉的我,对传媒科技也一样怀有浓厚的兴趣,和《中国传媒科技》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三年来,我欣喜地看到贵刊在专业化和易读性方面的不懈努力,前者使贵刊越来越成为目前我国不可替代的权威传媒技术交流的互动平台,而后者又使得更多和我一样不具有传媒专业技术背景却又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发展动态颇有兴趣的读者有了一个更便利的了解技术发展的信息通道,在此,也请允许我表达发自内心…  相似文献   

14.
从一张亏损千万元的报纸到年收入30多亿元的传媒集团,从地方媒体到国内主流媒体集团,跨越是如何实现的?在华商传媒集团众多的成功因素中,无法忽视的是该企业的军人特质——作为集团领头人,我出身行伍,其率领的团队也以纪律严明、执行力强著称;此外,兵法所言的“兵者诡道也”。在这里不妨理解为华商传媒集团敢为天下先、锐意变革的“用兵奇谋”。  相似文献   

15.
冰心走了,她走过了漫漫的百年之旅,苦苦地寻觅她那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人们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命题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们,他借李尔王之日呼喊着:“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命题正是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也贯穿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的思考。冰心是五四以来“自觉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但她却惊呼“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报业尤其是各级地方党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以后,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或为人才的竞争,或为装备的竞争,或为时效的竞争,或为新闻源的竞争,或为价格的竞争,或为广告的竞争,或为发行的竞争……归结到一点就是受众之争,就是读者之争。谁拥有的受众多,谁的覆盖面广,谁的影响力大,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最终目的就是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强化党报的献计献策观念,强化党报的服务观念,做到党委和政府与广大读者都满意,不仅是党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7.
读者是立报之本,是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读者、研 究读者、服务读者,才能赢得读者。赢得读者,才能赢得未来。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思考与展望新世纪地市党报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时,读者研究这一中心课题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强化受众意识,尊重读者意愿,满足读者需求,已成为新世纪地方党报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尽管表现形式各异,或为人才的竞争,或为装备的竞争,或为时效的竞争,或为新闻源的竞争,或为价格的竞争,或为广告的竞争,或为发行的竞争……不一而足,但其实质归结…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8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研究员以"流动人口、传播与赋权"为主题,和与会者分享了她从发展传播学到行动传播学的研究进路,以及对行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3,(3):8
【编者的话】传媒整合是传媒集团的内部整合;传媒联动是比较浅层次的传媒外部合作,主要侧重在业务方面;而传媒战略联盟则是传媒合作竞争的基本模式,是传媒业实现资本合作达到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传媒合作经历了从对抗性竞争到传媒合作、从内部合作到外部合作、从业务合作到资本合作、从单一合作到联盟合作等这样的历程传媒发展的深化和广化的两个维度说明,合作是一种契合当今经济发展生态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2月2日下午,从翻译家协会开会回家刚踏进门,就接到复旦朱静女士电话说林老师去世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听错了,说在半小时前,我们在翻译家协会还谈起她,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但林老师的确离我们去了。我并不是林老师的学生,也不是她的同事,又没有在一个单位里工作过,但自从30年前有机会认识她至今,一直得到她的教诲、关怀、帮助和鼓励。我怎能不感到意外和悲痛! 我是30多年前因翻译《世界史》认识林老师的。当时,我是华东师大法语翻译组组长,林老师好像是从科大被借到上海人民出版社负责审阅我们译稿的。她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妇女,热情,精力充沛,说话带有感情而无做作,工作干练而有头绪,而且很亲切。那时,她大约50出头,我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分配到上海。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30出头的人参加翻译,算是年轻的。我印象很深,林老师对比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