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则小故事,名为“调皮捣蛋的学生”,说得是班中有一位平时最爱钻牛角尖的学生,也是被教师及同学认为是最捣蛋学生,每次上课他总要找些无关于上课的内容“找乐”,老师有时也拿他没办法.一天老师在上语文课,内容是“曹冲称象”,称赞了年仅七岁的曹冲聪慧过人,他用“大象赶上船,再赶上岸,然后抬石头,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当老师问同学们:“曹冲聪不聪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聪明”,只有那个调皮蛋自言自语地说“他笨死了”,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对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这个调皮的学生低着头,已无心再听课了.课后这位教师和他交谈了一下,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名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上课的老师,他把一个问题设计好,同时把一张写着正确答案的幻灯片制作好。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放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标准答案较远时,老师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于是乎,同学们观察到了老师深锁的眉头。接下来,老师叫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地变换了答题的角度,当他说的某一点吻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老师马上给以表扬:“啊,这位同学,这点说得很不错。接下来,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  相似文献   

3.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2,(10):60-60
上课伊始,语文课老师在有表情地朗读<沁园春·雪>.读后,老师问:"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有一种倍受鼓舞的感觉?"大部分同学说"是",个别同学说"不是".有一个同学说:"说实话,我是没有一点儿感觉!"同时还向周围同学扮了个鬼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笑声过后,教室里的气氛显得紧张、严肃.很多同学以为老师会发一通火,狠狠批评那个学生.但是,老师却说:"好!没感觉就是没感觉.  相似文献   

4.
“可以上课了吗?”教师弯下腰亲切地问。学生们回答:“可以。”其实.教师在问这个问题前.已经让同学在说ABCC式的词语了.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比如自雪皑皑、雷声阵阵、杨柳依依、春风徐徐等。许多人都以为在上课了,上课的铃声也已经响过了。假如这个时候,有人说.老师.不是已经在上课了吗?那一定会让教师感到不舒服.说不定旁边的同学也会戳他一下手肘:要你多嘴!如今,  相似文献   

5.
某小学一位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希望做的是什么",没想到一位同学说的是:"老师,我最想犯错误."这句话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笑,却引起了这位班主任的深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想犯错误呢?难道他是非不分?还是心理上有毛病?这位平时不显眼的学生,怎么竟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愿望呢?此时,这位班主任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制止了大家的哄笑,随即把话题转向其他方面.为了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位班主任抽空找他谈心.起初他怎么也不肯说,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和诱导,才吐露真言.他说,想犯错误为的是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并由此引发班主任的关注,使班上做什么事都有他的份.这一貌似"扭曲"的愿望,给班主任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6.
最近到一所学校听一节数学课,上课的是一位30岁出头的男教师,上课的内容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上课过程中,教师随机叫了坐在后排的胖胖的男孩回答问题。这位男孩站起来犹豫了一会说:“老师,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考虑好,让我再想一想回答。”这位男教师下意识看了看我,作个手势示意他坐下。  相似文献   

7.
我曾到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听课。这个班级的最后一排有张课桌,课桌边单独坐着一位男生,这个学生粗看衣服整洁,眉清目秀,但是上课了竟然有书不拿出来,有作业本不用,却旁若无人地玩着纸飞机。我就坐在他身边听课,忍不住提醒这位学生说:“上课了,快做好准备。”前面的同学马上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他不算的。”我忙问“什么不算?”同学答:“我们老师都不去管的,只要他不影响上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上课铃响了,我刚刚走进教室,突然从教室的东北角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同学们齐刷刷地看向坐在东北角的王同学。王同学是班级里出名的"坏学生",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专门和老师作对。此刻,他坐在那里,若无其事的样子。四目以对,我看得出他眼里的得意,同学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7,(5A):7-7
王凌老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他在市南湖二小兼课的班上有个学生,作业总是少做或是不做,老师一问起来,她就把头一低,说:“我忘记带了。”明知道她是没做,但王凌老师不当面揭穿,而是说:“明天补交吧。”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就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我发现她上课发言,这就是闪光点啊!这就要立刻表扬!”于是在课堂上,这个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得到了王凌老师的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真不错,反应快,说明你很聪明!”下课时,王凌老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教学情境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这节课时,上课了,她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唱首歌,然后再上课,好不好?”在学生认可的同时,她叫起一位学生,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唱歌。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起来了。等这位学生唱完歌后,这位教师接着问:“同学们刚才用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唱歌,…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求平均数”的课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平均数。生:我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快下课了,你们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生:老师,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生:希望以后老师还会为我们上课。师:老师也想再和你们一起上课,但快下课了,我们下课吧。(师一动不动,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等着什么。多数学生在想,以往上课,老师说完下课就收拾东西走了,这位老师还想干什么)师:(深情地)下课,行吗?生:不下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学生很聪明。他的…  相似文献   

12.
有位老师,当学生的回答离他的标准答案较远时,就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接下来,老师叫下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很聪明地变换了答题的角度,老师马上眉开眼笑:你讲得太好了,简直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3.
课堂回放镜头一:重温故事,提出问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生:替换。师: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说到替换,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屏幕出现:曹冲称象)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生: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船上刻下水位,再用石头替换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师:对!聪明的曹冲就是用等量的石头替换大象,把原本  相似文献   

14.
无言胜有言     
一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我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且她还告诉教师说:"我的字典背面有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他找一找.这位教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我让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教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一个"璧"字,而且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他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这位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这位教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相似文献   

15.
笑掉大牙     
两张废纸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批评同学们乱丢废纸:“假如这个同学扔一张,那个同学扔一张,那么这个校园将会有多少张废纸?”下面有一个学生大声说:“两张!”睡觉老师:“你认识到了上课睡觉的缺点吗?”学生:“认识到了。没有在床上舒服。”大耳蚊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在介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这时教室中有一个同学在睡觉,老师看到后十分生气地把这个学生叫了起来,并且问他“达尔文”是什么人。这位同学还在刚才的睡梦中没有清醒过来,只见他不假思索地说:“‘大耳蚊’?这不是一只蚊子吗?”紧接着他又意识到这是一节生物课,遂又在后面…  相似文献   

16.
情景描述: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学习内容是"比高矮".课上,老师请一位学生站到讲台旁边,问大家:"这位同学是高还是矮?"学生有的说"有点矮",有的说"高",有的说"不高不矮"……嚷成一团.这时,老师让这位同学分别跟一个高个同学和一个矮个同学比身高,并要求学生用"××比××高,××比××矮"的句式说出比较的结果,最后还总结道:"高矮不是固定的,关键要看和谁比."  相似文献   

17.
程文君 《师道》2007,(9):31-32
教师节到了,不由想起那些曾经教过我们的教师,尤其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我初中的英语老师"惩罚"学生最有高招,总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心服口服地接受他的"惩罚"。记得有一次快要上课了,但是同学们还在说话,老师带着一副灿烂的笑容问第一排的一个正在大声说话的同学:"l∶58怎么说?"那位同学知道自己撞在枪口上了,  相似文献   

18.
毛亮同学是个小学五年级的插班生,最初接触给人的印象是不太爱说话,十分听话的孩子,但出乎意料的是从下半学期开始,不知从什么时候,班上总有同学哭哭嚷嚷地跑来告状"毛亮又打了我",寝室老师说"毛亮在寝室表现不好",音乐老师反映"毛亮同学上课扔纸团",体育老师气愤至极"毛亮上课和老师顶嘴"……各种罪状纷至沓来,同学们都对他避而远之,毛亮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美术课上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是美术课,也是同学们最喜爱的一节课.美术教师走了进来,说:"同学们,这节课主要画自己的同学--"美术老师的话立刻被一片哄闹声打断了,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案例: 上课铃响了,年轻女教师走进了教室。她意外地发现后面坐着区教研员,年轻女教师用微笑与教研员作了眼神的交流后,开始上课了。上课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梳理知识点,教师循序渐进地设问,学生们积极呼应,尽管没有同学举手,但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到第三个问题,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年轻女教师的眼中显得很诧异,犹豫了一下,第三个问题没有让他回答,但他仍不依不饶,并把手举得更高,第四个问题仍没让他回答,但他还是高高举着手,回头望了望听课的教研员,脸上表情意味深长……年轻女教师走到学生面前面带微笑充满鼓励地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顺着老师的声音,其他同学惊异地回头望着这位学生,举手的同学异常兴奋地站了起来,但却答非所问,而学生脸上是洋洋自得的表情。教师依然面带微笑用充满真诚的口吻说:“看来,老师刚才提问时,声音不够响亮,以至于某某同学听成了另一个问题了,下次老师一定注意,也请某某同学督促,如不清楚可再问老师一次,以便帮助老师改正错误。这位同学能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学生满脸羞愧地坐了下去,课堂并没有因这段小插曲而受到影响,后面的教学在更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这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