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庆康 《双语学习》2007,(6M):93-93
初中教材教学安排,七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其解法,八年级上册认识了一次函数,并掌握了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懂得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的对应关系;八年级下册认识叮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掌握其解法,懂得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就感到非常茫然了,下面我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本人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次函数图象进行平移,求移动以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或者已知平移以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平移之前盼一次函数解析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值得探究的知识点.笔者尝试课堂之余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探求其方法和规律,略有收获.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进行八年级的一次函数教学时,有一个学生问了这样一道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次函数图象进行平移,求移动以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或者已知平移以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平移之前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值得探究的知识点.笔者尝试课堂之余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探求其方法和规律,略有收获.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包括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不论是哪种平移都可以用一种求解析式的方式来推导另外的几种求解,而且一  相似文献   

5.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课程中重要函数之一,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容易与其他知识点相交汇综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一次函数中的数图形结合中错误率较高,理解有偏差。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和经验,对一次函数图像教学进行分析和思考,旨在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反复研读四个课例,发现课例中对结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充分,但缺少理性层面的分析.笔者对几篇课例做比较研究后提出问题,我们有没有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为什么是一条直线”这一问题在学生中作理性层面分析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材教学安排,七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其解法,八年级上册认识了一次函数,并掌握了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懂得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的对应关系;八年级下册认识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掌握其解法,懂得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就感到非常茫然了,下面我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本人肤浅认识:1突破一次函数关突破一次函数关,是弄清三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我认为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1深入理解函数概念①教材中对函数的定义为…  相似文献   

8.
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从教学目标来看,目标设计的具体、合理.本节课知识技能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且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程方法目标合理,让学生“经历探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在经历探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从教学实录可以看出,由于教学目标具体、合理,所以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特别是通过探究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后所带来的智力满足的快乐,基本实现了本节课设计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教学效果也是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学习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讲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位置跟k和b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写几个一次函数并画出它的图象。分别叫四个学生到黑板写,写完以后老师综合下面学生的图象在黑板上总结,叫学生观察一次函数所经过的象限,学生会发觉函数不同,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就会不潜,再叫学生认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五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次函数》教学结束时,笔者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筛选出几个典型问题来反思一次函数的教学,以期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并在此抛砖引玉.问题1k在哪里?在一次函数图象学习结束时,有一学生问: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其中b在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但不知道k在哪里?我一愣:k在哪里?回顾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我从特殊值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列表、描点、连线  相似文献   

11.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应用十分广泛,学生普遍认为一次函数难学,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就一次函数的教学谈谈我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初中数学接触到的第一种函数类型,也是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第一次完美展现。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对于理解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解决一次函数相关问题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从三种画法讲起,层层递进,利用图形对比阐述三种画法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以便学生能在不同题目背景下选择不同的画法,以达到巧妙、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到了高中学习直线方程时,常常由于“习惯思路”的影响.丢掉“特殊”情况,这就出现了分类不全的错误.细心总结起来,容易发现,下列的错解是最基本、最典型和常见的.希望细心体会,并努力杜绝。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的提出笔者反复研读四个课例,发现课例中对结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充分,但缺少理性层面的分析.笔者对几篇课例做比较研究后提出问题,我们有没有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为什么是一条直线"这一问题在学生中作理性层面分析的必要和可能?2 课例的比较研究课例(一)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认一次函数y=-6x 5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建模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观察世界的基本途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苏科版八(上)第六章第四节"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感悟建模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笔者以中考中一道关于行程问题的一次函数图象信息题为蓝本,在理解教材用意,理解学生困难,理解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一、原题呈现题目 "低碳  相似文献   

16.
齐莹 《初中生辅导》2010,(35):25-28
要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需利用待定系数法先找到关于k、b的已知条件,然后根据条件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k与b的值,从而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对于联系实际的问题,还应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现就一些常见题型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开展了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新授课——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师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调整常规教学顺序,以观察探究、交流表达、思维碰撞、方法提炼、思想引领的参与式学习形式开展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呈现部分教学片段,并就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综观各级考试,有关一次函数的考查内容,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考查的重点.下面就如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几种类型,加以归纳,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时,有些老师先让学生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所画图象直观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对于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它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在小学学习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是通过画图观察得到“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在初中学习正比例函数时,也是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来观察得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现在学习一次函数,如果还是让学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2月我市"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活动在我校举行.期间由笔者执教的"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教育部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考呈现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教学基本情况1.教学分析本节课设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画图操作、观察探索、讨论交流,逐步构建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最后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