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2.
伯爵的土坟     
“按人民的方式生活。”托尔斯泰说。就是这个大贵族出身的人,这个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列宁称为“俄罗斯革命的镜子”的大文豪,他的墓称不上墓,而是一堆土。  相似文献   

3.
释“缶”     
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所击的“缶”是什么东西呢?《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参考书》说:“缶,古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这条注释是欠妥的。“缶”在这里不是打击的乐器,而是盛酒浆的瓦器,小口大腹,秦人歌唱时,常击缶为节拍。《史记集解》引《风俗通义》解释“缶”说:“秦人鼓(敲击)之以节歌(做为唱歌的节拍)也。”东汉许慎编纂的我国第一部字典  相似文献   

4.
自东汉以来,“风牛马不相及”一句的解释层出不穷,求究其源,不外有四:一、裴驷集解《史记·鲁周公世家》引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释“风”为“走逸”;二、与郑玄同时学者服虔说:“牝牡相诱谓之风”;三、西晋号为“左僻”的杜预集解《左传》说,释为“牛马风逸”;  相似文献   

5.
清代《重修周遗民猗顿氏之墓记》记述了猗顿致富的史实,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具有启迪作用.碑文作者借以阐发了"若要富而不朽,必须立功、立言、立德"的思想,对今天已经富起来的人仍具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明代嘉、隆年间的汪瑗,著有《楚辞集解》一书,是现存明代《楚辞》研究较早较完备的著作。其中提出的不少新见解,反映了明代中叶以来市民文化精神和市民文化思潮的特点,展示了与汉、宋人不同的风貌。归有光称誉其书“连城之璧,见重当时”(《楚辞集解序》),焦(立龙)肯定其见解“即出自大儒,不难为之是正”。(《楚辞集解序》)本文仅从汪瑗对屈原的历史改塑,探讨其时代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古文的人大都喜欢选《战国策·赵策四》里的“触砻说赵太后”这一章(这篇文字亦见《史记·赵世家》)。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正好有这一章,可以用来校正《赵策》的几个错字。  相似文献   

8.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9.
《曹刿论战》中的“小信未孚”,中学语文课本注:“(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孚,为人所信服。”将“孚”解为“信任”“信服”,实际上是对旧注的承袭,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注:“孚,大信。”此训实乃杜氏之臆测,既无训诂根据,又与文意相悖。《尔雅·释诂》:“孚,信也”;《说文·爪部》:“孚,一日信。”据此,“孚”为“信”义,而非“大信”。作为晚于《尔雅》、《说文》作者的经学大师杜预绝不会不知道“孚”字的信诂,可能是他考虑到,如果将“孚”训为“信”,那么,“小信  相似文献   

10.
吴然在《对“夏后皋”句中的“后”注解的质疑》(见《语文知识》1998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后”注解为“帝王、天子”值得商榷,还说“夏后”是国号,是一个不应拆开理解的专用名词。“夏后”可以用为禹所建立朝代的国号,此话不错。但吴文似乎没  相似文献   

11.
《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集解》:“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索隐》:“按《大戴礼》又云:‘外宽而内直,自娱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盖蘧伯王之行也。”’① 《集解》和《索隐》引文只有第二句和第五句略有不同。与《集解》同引作“设”的还有:《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②、《韩诗外传》③、《文选·郭有道碑文》注引《韩诗外传》④以及殿本《史记》的《集解》。与《索隐》同引作“娱”的还有百袖本《史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北京的古迹有十三陵,南京的古迹有明孝陵,这都是明代皇帝的坟墓。那么,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呢? 实际上,上古的时候,君主的坟墓也都只称“墓”而不称“陵”的。《尚书·太甲上》说:“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又说:“营于桐宫。”(注:“经营桐墓,立官,令太甲居之。”)意思是说,太甲做了国君,很昏庸,伊尹把他流放到先王汤的墓地,在那里营建行宫让大甲居住。这说明商朝君主的坟墓称“墓”而不称“陵”。《周礼·春官》也说:“家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  相似文献   

13.
陆宗高老师在《炮烙之刑到底是什么样的酷刑?》(见《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第28页)一文中对比了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解释说:“炮烙,一种酷刑。把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强迫受刑者在上面行走,受刑的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烙死。”陆宗高老师考证,这一解释来自裴胭《史记集解》引《列女传》,有史料依据。而岳麓版注释是:“炮烙之刑:商纣王设置的一种残酷刑罚.用炭火置空心铜柱中,将铜柱烧红,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五人墓碑记》中“加其土封”的注释是:“修建一座大坟。土封,指坟墓。”这一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释“落索”     
《颜氏家训·治家》引谚语云:“落索阿姑餐。”因谚文简晦,其“落索”一词甚为费解。旧说有二,似皆未允:卢文弨曰:“落索,当时语,大约冷落萧索之意。”郝懿行云:“落索盖绵联不断之意。”(《尔雅·释诂》“貉缩”条下疏文)王利器先生认为“家训此文,并无绵联不断之意。把‘落索’一谚放在全文中去理解,仍以卢说为长。”(见《颜氏家训集解》)  相似文献   

16.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武官村大墓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21页“武官村大墓”,是中国科学院考古工作者1950年和1976年两次在河南安阳市洹水(安阳河)北岸的武官村北面约一公里处,发掘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以前的教材或一些参考书上称它为“商王大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简史》第33页图一八,就还是称“商王大墓”,两者实际是一个墓葬。为什么改名称呢?这是因为解放前后在安阳和全国其它地方还有一些发掘,在殷商王陵墓中,武官村墓葬还不算是最大的,只能算是个中型墓,就武官村发掘的墓葬,它算是较大的,故改名武官村大墓。  相似文献   

18.
古音这个名称:严格点说,是指周秦时代的声韵系统;宽泛点说,也可把两汉的包括在内。古音学说:就声母系统说,从清代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均见《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到近人章太炎的《古“娘”、“日”二纽归“泥”说》(见《国故论衡》上卷),曾运乾的《“喻”毋古读考》(见《东北大学季刊》第二期),钱玄同的《古无“邪”纽证》(见《师大国学丛刊》第一卷,第三期);就韵母系统说,从明末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韵为十部,到清代江永作《古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口号,史学界素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天下苦秦久矣!”(见《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刘泽华、王连生二先生论文《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说是“伐无道,诛暴秦.”(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讲义上册);一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侯外庐先生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各说不一,都有道理.我认为怎样分析、确定一次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一千多年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郭绍虞先生的《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一书,比观众说,分类排比,详加按语,集其大成,诸家引用,多以此为准。马茂元先生作《论戏为六绝句》及《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论述了《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说它“是一篇杜甫的论诗之纲”。就《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加以推敲,自认为诸说皆有不当之处,略表已见,就正于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