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代数上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经变形后的公式在解三角函数的有些题,有其独到之处,在解某些题时简单快捷,是减少运算量缩短解题过程的巧法之一,同时也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公式与定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好数学公式与定理对学生数学思维构建、逻辑能力锻炼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教材设计惯性思维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把公式与定理作为辅助工具使用,因而淡化公式与定理教学,致使二者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整体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公式与定理的教学,引导学生学好公式与定理、用好公式与定理,通过改进公式与定理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早出现自然数平方和公式是在高二球体积公式的推导中,这里只是用到了公式的结果,其证明则是在高三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完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较自然地使用这一公式,笔者在球体积公式的教学之前,特意安排了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研究性学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图形在定理 公式法则教学中的运用刘凤琴,王正修定理、公式、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客观因果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与关系,是重要的数学事实的精练的记录,是把数学用于实践的基本工具。许多定理、公式、法则的内容可以转化成具体图形或由具体图形的抽象而成。因此,在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公式教学作了探讨了提出公式教学要注意揭示公式形成过程,讲清公式的实质,深刻理解公式中字母的意义,渗透变量代换思想,引导学生探索公式的各种变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防止产生负迁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既掌握数学公式,又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又要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与总结。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数学课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想法,特别允许提出与教师讲解相反的问题和想法。质疑是求异的开始,学生的创见往往是在与多数人想法不一致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这是一种敢于求异的精神,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我在讲述乘法公式后,为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曾布置了这样…  相似文献   

7.
马海萍 《青海教育》2003,(10):68-68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概率一章包括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两个计算概率的模型,四个基本公式等内容。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由于对问题本身和有关公式的理解不够准确,常常发生重复和遗漏计算、用错公式的情况。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1]中对二重、三重叠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求和公式作了探讨,在这里我对k重叠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求和公式试加推导.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质是创新人才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作了些创新教育的尝试。一、介绍历代数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数学的每一个分支,知识体系、公理、公式、方法,都是在实践中经过数学家们创造性思维得出的,有些定理、公式,还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将这些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的同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创造知识体系的方法,以及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在开始讲解解析几何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初中解答平…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从通法到技巧是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一个质的变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在通法上下功夫,也要在技巧上做章。本讨论了立体几何中“三面角”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公式是数学知识的精华,例题设计是公式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吃透教材,设计出少而精的具备各种功能的例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全面理解和科学运用,更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刘秋生 《湖南教育》2002,(20):37-37
在新旧知识迁移中提问。教学时,教师在知识的联结点上选择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点———新旧知识联结点———新知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问:当梯形上底缩短为零时,这时梯形就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变成怎样呢?(S=(a+0)h=ah)当梯形上底和下底同样长时,梯形变成什么图形?(S=(a+a)h=2a×h=2ah)这样做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些几何公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13.
张赋 《零陵学院学报》2004,2(3):208-210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种重要函数,它与代数、几何知识联系密切,它又是研究其他各类知识的重要工具。凡是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化简、求值和证明等问题,都以三角式的恒等变形为解决手段,正确理解掌握三角公式,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展开联想,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公式。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反映,存在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之中,在教学中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至关重要,主要途径和方法应遵循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原则、利用一切环节渗透。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例题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教材,适当深化例题教学、提供模型,引导学生设计应用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是指根据概念、原理、思想、方法及研究对象的特点,从它相反或否定的方面去思考。 以产生新的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许多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大多是正向思维的结果,是概念、公式的正向应用,而在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如若不然。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只习惯于正面思考问题,而忽略了概念公式的逆向应用,因而缺少了应变能力。因此,在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有机地、适当地注意从数学问题的相反或否定方面进行数学逆向思维,就能在探索中,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澄清对某些数学概念的模糊认识,更深刻、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谢振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11-211,213
一、分析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创新能力。二、体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1.在定理、公式教学中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2.在解题教学中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拓展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是一句口号或教学主张,而是一种教学真实情境。数学符号与公式,科学的定理与发明,都是因为生活中的需要而发现或发展而成的。针对数学教材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顺序、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生活化思想,开展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很有必要。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我曾作过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小红的作业本被小明拿到家里去了,现在小红想拿回作业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生1:小红去小明…  相似文献   

19.
潘俭 《教学与管理》2006,(11):115-116
“学习数学只不过是套公式,如果题目中缺乏足够的条件,他们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公式;如果他们忘记了公式,那就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自己推导不出公式来,不理解公式的真正含义和来源,公式只不过是一堆要记忆的材料而已”.……  相似文献   

20.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主要涉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倍角公式,教材首先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证明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然后以此公式为基础,利用三角变换逐步推导出其它的三角公式.应该说,教材这样安排,一点也不浪费时间,从逻辑上看,也是非常严密的.但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这些三角变换似乎只是“符号、字游戏”或“一大堆符号的代换”而已.由于对公式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所以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几乎是机械的.从和角公式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些公式均脱胎于几何命题,所以,借助几何图形帮助学生认识和角公式及其证明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