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族地区定居点的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开发民族地区、带动当地居民致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北川县吉娜羌寨的受灾情况.分析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关系,从土地利用、住宅布局、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的定居点建设.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走旅游增长极开发、开拓多元参途径的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一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一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一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变迁过程也就是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三大利益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对放在的“公共领域”的资源产权状态的不断调整过程。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开发历程是由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带头示范相互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重复博弈模型下的社区居民学习传播机制、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等四大动力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资料研究发现,旅游包容性发展主题在国内外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实现旅游经济有质量的增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有旅游发展模式,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吸引物定位、社区话语机制、公民组织作用、游客辅助功能和环保奖惩机制等相关问题。构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均等发展机会、企业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居民话语权利制度、积极发挥公民组织作用、倡导游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重视旅游环境包容发展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傣族园“公司主导的社区参与”和巴厘岛“社区自主参与”是两种典型的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从民族文化和民族主体的角度来审视社区参与旅游,发现社区居民对其文化的保护过程存在“文化自在空间”和“民族自觉空间”.“文化自在空间”会受到社区居民、游客、政府、外地商等行为的影响;“民族自觉空间”包含族群认同感、对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文化自觉”等居民的自身族性因素.上述两个空间的大小将决定民族文化的存在状态,通过其合力大小构建出相应的矩阵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基本情况有很大不同,故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应积极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本研究在分析了目前国内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重渡沟景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脉络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离城市的山区景区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社区型"旅游开发模式,指出重渡沟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树立社区参与的理念;承担景区一定功能;实行规范化管理;旅游小企业外观风格和景区高度融合;发挥政府主导的关键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献的研究梳理,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原因、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等四大方面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结论表明:社区参与涉及多门学科,学术界对社区参与旅游的问题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未来我们应从社区参与方式和社区参与问题对课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政府在旅游规划、产业定位、市场宣传、社区参与、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并构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模式。但政府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政府失灵”现象。鉴于西江游资源优势及市场发展的潜力,旅游企业、社区主体及第三方力量的加入成为必然。如何协调好它们的利益和关系将成为制约西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西江千户苗寨的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构建其发展的理想模式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羌族地区借着灾后旅游业恢复的契机,纷纷开发民族旅游,羌寨旅游开发是其重要形式。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认为应将羌寨旅游开发作为羌族地区民族旅游的"帷幕",才能处理好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参与是指旅游区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参与来享受经济、社会等各项利益,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位于中国云南境内的摩梭人聚居地--沪沽湖里格村看,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参与主体在旅游参与中所面临的最大几个问题为:缺少参与资金,缺乏经济的互动和收入平衡,缺少参与的个人能力,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因此,应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加快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小额贷款,促进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的问题凸现出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对旅游社区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园曼春满村寨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此次调研考察了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状况,主要包括社区参与的方式、参与的程度、参与旅游的态度、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旅游地存在的社会管理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指导社区参与旅游实践的探索和发展,发挥社区参与应有的作用,使社区居民受益,社区旅游开发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社区参与式旅游内涵的理解,本文围绕社区旅游中所涵盖的社区居民参与、居民利益分配及社区发展等问题,对北川县五龙寨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四川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社区旅游提供了模式上的选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村民全方位的参与,社区参与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同时也应该参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苗寨为例,探讨了社区村民参与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概念,参与式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具有发展参与式乡村旅游的独特条件。在系统分析怀化市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及中方县荆坪古村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等开发思路和发展理念,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民族村寨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选择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为研究对象,经细致的调查,缜密的分析,试图对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建立佤族活态文化旅游村是翁丁佤族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效应。结果显示:村民感知到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交通,但也减弱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旅游活动对社区主要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景区空心化,景区管理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保护,景区都市化严重,村寨民族文化同质化、商业化特征突出。因此,需要认清西江苗寨这种功能变迁的利弊,因势利导地处理好村民“二重性主体”特征,加强旅游开发中的村民参与,提高村民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与意识,创新、优化旅游开发管理思路与目标,促进西江千户苗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购物品开发意识与观念落后,造成本土旅游购物品开发滞后、本土化成分缺失。本地旅游购物品生产、供给的不足,加之外来人员的投资生产、销售因素,以及周边同质旅游购物品的竞争,导致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漏损严重。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应构建“研、产、销、教、学”的本土旅游购物体系,突破本地旅游发展的瓶颈。在这个旅游购物体系的构建中,政府、高校、社区及当地居民应发挥自身特长,为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阿细红万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阿细红万村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讨论,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及开发层次分析,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更好地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将红万村发展成国内著名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