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保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然而文化意象的处理却是翻译中一大棘手难题。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真正做到准确鉴赏外国文学作品,本文将从文化意象的众多表现形式及其独特的意蕴着手,阐述保留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保留文化意象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意象词认知翻译观角度对比评析了《醉翁亭记》中概念性文化意象词和联想性文化意象词的六个英译文版本,旨在比析最佳译文并探索文化意象词的具体翻译方法。比析结果发现,各位译者在文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上呈现翻译思想的多元化趋势,而体现融合翻译思想的翻译方法所翻译的译文则可较好地实现翻译和谐性,适应当前国际跨文化交际形势,促进文化间的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文化意象的准确翻译和文化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中意象的处理尤其是翻译中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意象翻译的典型例子“Milky Way”的翻译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和歪曲,并提出使用异化的方法对待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因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探析了商标词的文化意象转换策略,提出了意象保留、意象置换以及意象放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文化意象过程的特征、类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处理办法。认知语言学属于功能主义范畴,描述和解释人类语言的构造,分析其认知功能基础。以此为视角,探讨了作为文化符号的意象翻译是有意义的。文化意象翻译是动态的,合理的以及协调的操作过程。在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译语作者的认知体验,构建出有利于读者理解的意象,通过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意象的特征分析,得出恰当的翻译应做到与译语读者的体验相适应。还应重视原语意象信息的突出程度,在译语中做出相应的处理;也应该侧重意象的特质意义的表现,引导译语读者对特质信息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卢会会  吕小芳 《文教资料》2013,(8):33-34,49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与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本文提出,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文化意象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对其进行恰当的重构和润色,以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有效文化传递。作者认为,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重构更应该采用直译、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然而意象的处理却是翻译中一大棘手难题。同时,意象是在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的转换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文化语境,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意象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于是,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使得文字符号的转换变为文化符号的转换。作者以文化语境为基点,从习语、诗歌、商标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意象转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说明意象转换需要重视文化语境的参与,这样才能确保源语中意象的传递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9.
隐喻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认知活动,因为隐喻反映着一定语言社团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必须在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正确解读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复制和保留文化意象、转换文化意象、舍弃文化意象使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形式上和文化内涵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进步,世界沟通紧密,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蔓延开来,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是当今较为受欢迎的形式,汉英影视翻译成为跨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课题,在影视剧的引进过程中,由于翻译不当错失市场,引起观众反感或笑话的现象是频频出现,因此对文化意象的处理成为翻译策略的重点,本文从文化意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切入,阐述汉英影视翻译中处理文化意象的重要性,分析目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影视翻译中出现文化意象误解的相关问题,最终提出处理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象的方法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Ⅰ.IntroductionTranslating is not simply the act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and it is really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task that requires much effort.The  相似文献   

12.
商标词的翻译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许多学者从文化、语言等角度出发指出商标词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流的模式出发,探讨商标词的翻译应考虑译入语的文化因素,并做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歌曲是音乐和语言的最佳结合体。在全球化大语境下,以跨文化交流为导向的英语歌词翻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立足于该语境,通过分析英文歌曲翻译的标准和方法,结合汉语成语的文体特征,旨在讨论汉语成语和词组在英文歌曲翻译中的实际效用,以便助益跨文化交际目的下英文歌词汉译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已快速融入世界大家庭,文化交流与融合呈现日益频繁的趋势,众多专业领域也与国外频繁交流。在此背景下,专业性较强的语言互通成了屏障,很多专业性或文化倾向明显的词句由于翻译的原因往往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专业词句进行分类翻译,并对这些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对中外服装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互译中,英汉语的学习者会时常遇到一些在各自语言中形式相似、貌似相对应的单词和短语,有时二者是对等的,并为两种语言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而又有些例证中,英汉语字面上貌似对等,但真实含义却并不对等。研究英汉互译中不对等翻译的误区,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学习者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静 《培训与研究》2009,26(3):125-127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英汉语的学习者会时常遇到一些在各自语言中形式相似、貌似相对应的单词和短语,有时二者是对等的。并为两种语言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而又有些例证中,英汉语字面上貌似对等,但真实含义却相去甚远。发现并讲究英汉双语中的这一现象,对于习者而言十分重要,能够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处理是语言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短语、社交语、文化词、寓言、熟语和句子里 ,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文化背景 ,译者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无知将直接导致对原文的曲解 ,形成人们交流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在形式上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但在内容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移植。这种活动,不仅受语言形式的束缚,更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影响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有效交流与传播。本文从物质文化、观念文化、习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四个方面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并指出译者不仅必须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诚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9.
To those whose interest is in translation, an important topic for study is the choice of words. As lexicon is the mostactive and the liveliest component of a languag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due attention must be given to the analysis andcomparison of words and phrases before a suitable word or phrase is chosen to convey the meaning in the original version.Meanwhile,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are rich and the same words or phrases may be different in meaning in a certain context,therefore, the dic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s undoubtedly a matter of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20.
杨竹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6):79-82,128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承载和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民族的文化特征无不通过民族语言体现出来。数字词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词类之一,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与偏爱,都深深地烙上本民族文化的印迹。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探讨有关数字的翻译,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