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凝聚价值共识是从价值观念上的“多”走向价值共识上的“和”的过程,是推动价值观再生产、寻求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实践活动。观念上层建筑与制度上层建筑有着紧密互动关系,制度体系对于凝聚价值共识的活动有着根本的激励或约束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凝聚价值共识。新时代新征程上,不论是推动全社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以磋商具体社会议题为导向开展的凝聚价值共识活动,都需要总体性的制度保障。基于此,应深入分析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凝聚价值共识过程中发挥的制度保障作用,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凝聚价值共识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在举国上下掀起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谭培文的著作《利益认同机制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为视角》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了。该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著作出版年度重点选题,系统地吸收了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研究方面的前期成果,从学理上研究了利益机制与核心价值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利益机制的前提、根据及其对核心价值认同的功能、作用和意义等。它对于破解全球化条件下价值认同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处于流变与重组之中,个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怀对安全感、归属感的强烈渴望,这是共同体构建的基础。重新培育异质性社会中的共同体意识,实现行动构建与共同体的再次超越和新赋义,有利于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共识为逻辑起点,共建为中介,共富为行动目标,通过构建以“共识—共建—共富”为体系的共同体意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分析框架,探寻两者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探索出以共同体意识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共识通过强化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凝聚思想共识建立利益联结;共建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盘活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共富通过提升成员致富能力,促进财富合理分配,实现收益福利共享,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利益矛盾也日益凸显,给现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马克思主义利益矛盾理论,共同利益、价值底线、合理的规则是解决利益矛盾的关键要素,也是本文构建利益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模型来看,公共政策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以现实政策环境为准绳,又要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利益均衡点的确定既要维护公共利益,也不要触及利益各方的博弈底线;要寻求规则理性。这一利益博弈模型虽然不尽完善,但对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处在转型性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增进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制度与体制层面的认同,又是一种政党与国家层面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理想与目标层面的认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产生凝聚成员共识、校正价值取向的政治社会效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发展从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来理解“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不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辨析教师的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自我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理论的价值,并关注其作为生命性存在的生存方式。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分别,才能帮助教师实现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人才队伍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居方能乐业,科学高效的周转房管理对于高校引进人才、稳定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周转房管理制度改革为例,从高校周转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工作的方法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开展探索、研究,对于高校周转房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宣传工作是凝聚精神力量、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其成效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发展和稳定。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教育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特别是当前,教育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多发,思想观念多元激荡,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对于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情感具有反身性,为文化规范、价值、信念等所形塑的同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及"个性特征话语"的兴起,使情感认同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阶层利益相对固化、成功标准世俗化、理论灌输形而上学性等,引发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怨恨批评、虚假认同、逆反排斥等情感认同危机。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唤起激情,对于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财源体制是导致党报党刊非市场发行困局的内在制度原因,破解困局的主要途径是推进财源体制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负担相对公平的财源体制,基本思路为:在中央或者省一级建立专项财政资金,将重点党报党刊纳入政府采购序列;建立推进“私订公助”的专项财政资金;对民营企业单位与个人订阅党报党刊实施抵免一定所得税的优惠;财源体制改革与市场发行体系建设,其他延伸改革配套推进.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要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制度作为协调相关者权力和利益的规则与体系,要求系统内各利益主体遵循自身发展的本质规律。作为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学术组织的现代大学,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需要以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从管理走向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大学从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转变。其核心问题是完善大学法人制度、建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运行机制以及改革大学的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及模式的提出,为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 in Thailand began in 1997 in the course of a reform aimed at overcoming a profound crisi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reports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decentralisation and SBM with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ailand. The data reported here are based on an empirical survey of 1,000 school-board members from Bangkok as well as provincial and rural areas which was followed by 45 interviews with all relevant stakehold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promising, as they show broad support for the reform among school principals as well as board members. However, they also reveal a continuing need to train principals and board members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how the provincial education media in China play a role of forging consensus among local 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entrally-promulgated youth socialization policy. In doing so, it also explores the tension among three of the Chinese state's claims to legitim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wh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centralization create problem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ization policy at the local level, the central state still gains legitimacy for its role in promoting morality among the rising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正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在诠释"导师制"概念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提出建议,以凸显高等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政府角色研究:以日本和韩国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日本和韩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政府角色问题。文章认为日本和韩国政府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立法来保障研究型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高等教育改革来主导、促进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和学科发展,通过高度重视和财政的倾斜来确保研究型大学的迅速发展,通过赋予研究型大学的特殊使命来主宰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这种作用从整体来看是正面的,但也存在负面影响,这正是政府要努力规避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政府扮演主要角色在东亚国家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与东亚国家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从日本和韩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来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和重视,绝不是一个短期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体系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重视实践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将对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推动性的作用。拟从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制度、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学去行政化之“积极”与“稳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大学行政化该不该"去"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如何"去"的路径也颇多争议。对此,应在思想层面上坚持改革信念不动摇,发挥高校引领社会的功能,"积极"推进大学去行政化社会共识的达成,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在具体操作上则"稳妥"设计好如何"去"的战略路径,通过推进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处理好大学自主发展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教授治学与校长治校的关系,寻求去行政化改革的示范性突破口等,争取去行政化改革最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公共治理改革的推进,中国大学治理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就大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目标而言,中国大学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困境。在此背景下,应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视角,深入了解大学治理的概念、性质和功能,进一步促进大学治理改革的"去行政化",充分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完善大学治理相关章程和规范,努力构建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新型大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