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生活     
我认为生活并不是一尘不染,也不是平淡无奇,更不只是五彩缤纷。它是一本书。——题记A、“重男轻女”再现部本来是不想写下那一幕的,可既然是“我的生活”,那就该将这些小插曲写上。在这儿我讲的不是我的父母,因为  相似文献   

2.
亲友和同学们都说我很聪明,其实不是我聪明,是上天对我的厚爱——赐给我一位爱我超过爱自己的妈妈。——题记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艺术家,不是批评家,也不是专业策展人,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划并被要求序其卷首。勉为其难,只能约略观照中国当代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4.
形象问题 今早我醒得有点迟,倒不是因为这是个双休日,主要是昨晚喝高了.嗅觉告诉我,这臭皮囊到现在还散发着浓烈的酒精味,好像昨晚不是喝酒,而是把自己整个投进了酒缸里,每一个细胞都海绵似地吸足了酒汁.玉珍早起床了,或者她夜里就没跟我在一起,每次我喝高了,她就会忍无可忍地迫不急待地逃到别的房子去.  相似文献   

5.
怀想泥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踏着的不是泥土,而是地毯.地毯让我的脚下没了任何依靠一样的空虚.……  相似文献   

6.
耶稣逗乐歌     
耶稣逗乐歌金译我这个小伙子最蹊跷,我妈是犹太人,我爸是只鸟。我和那老木匠不是一路,所以到髑髅岗去传我的门徒。谁要是认为我不是神,我变的葡萄酒就会没有他的份,只有等那酒再次变成水,还得要小心它没有化成尿。再见吧,再见!你们要记确凿,让人人都知道我死而...  相似文献   

7.
巍山的温泉     
在簌簌的冬雨中,我躺在温泉里,一动不动地闭上眼睛.此时,那种温暖托举着我,似一种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融入其中,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由此,我想我已成了如许的温泉,每一缕漾动的水波都是我醒着的意念.但是,有一个轻软的声音告诉我:“你不是温泉.”转而,我想温泉就是我,因为,我分明感觉到了那份从地壳深处奔涌而出的快乐.但是,那个声音又对我说:“温泉不是你.” 真想让我成为温泉,真想让温泉成为我.  相似文献   

8.
泉溪 《大理文化》2012,(8):56-58
海子 我要说说我见过的海子,不是简单的一条河苍山在上, 在雪与雾中注目人间天堂 洱海在下,在天与地中倾听世道人心 我非贤者和智者,只是过往的人中 渐渐老去的凡人  相似文献   

9.
树上的鸟儿     
铁栗 《大理文化》2008,(2):45-47
在移居繁华城市以前,我工作的地方既不是乡村也不是城镇,而是一家坐落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企业.那时候这家企业还很红火,福利待遇虽然算不得很好,生存问题却不用犯愁.……  相似文献   

10.
我叫杨清峰,这个名字是爷爷取的,小的时候我问爷爷“清峰”的意思,他很耐心地解释,可我还是云里雾里。我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字,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叫杨清峰?而不是别的名字?”我的爷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到祥云县城是在16岁。那年的一个夏日,我口袋里揣着卖鸡毛得的二块六角钱,跟舅父一起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舅父是给当时正在读初中的表弟买中考辅导资料,我则准备买几本文学书,让自己也成为有书一族。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以"城"命名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对那次进城记忆最深刻的,居然不是突然展现在一个乡下少年面前的城市景观,也不是一个少年乡巴佬初入城市面对大街小巷熙攘  相似文献   

12.
回家     
“回家”。我写下的这个题目,似乎和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毫无关系,可我却是用泪水把它写下来的。这个故事不是我的故事,是我见证的一个五口之家两个男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这个家,一半在城里,一半在乡下。  相似文献   

13.
铁栗 《大理文化》2013,(1):84-8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永平乡下"在着"的时候,常常会走进那座县城。其实我进城也没什么具体的事,就是想在那些老旧的街上走走,享受一些花的清香。后来我才知道,让整座小城清香起来的,不是我常见到的某种花,而是可以高达20米的缅桂树。自此我把缅桂归类于时光里的景物,每次看到它把花枝伸向天空,我便体会了时空的辽远。一座小城飘满了花香,她的人文必然厚重,她的街巷必然古雅。我知道这座小城还不是当初的博南,当初的博南距此还有20公里,那里至今还存活着元朝的古梅树。  相似文献   

14.
对于散文的诠释,多如牛毛。但我比较欣赏的还是诗人牛汉"散文是诗的散步"的说法。不散不是散文,太散不是好散文。我所喜欢的散文是:在散与不散之间,有诗意不经意地弥漫。然而何为诗意呢?如果这样追问下去,我就不敢回答了。因为"诗意"和"禅"甚或和"爱情"一样,是"说不得,说不得,一说就错"的。但是我想,诗应该是美的。因为人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因为美即生活,美  相似文献   

15.
正我硏究保守主義有二十年以上的歷史,有關投資理念的閱讀有十二年以上的歷史。我是一個保守主義者,因此我努力把保守主義的世界觀盡可能運用到一切可能的生活領域。我不是職業政治家,但是硏究保守主義政治哲學;我也不是職業投資家,但是我喜歡保守主義投資理念。我原打算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開始寫作有關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但是,最近中國建設銀行的朱小黃先生在《第一財經》發表了一篇大作促使我大大地提前了我原來的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非常喜欢一本课本,这本课本不是学校发的,不是书店买的,谁也猜不到是从哪里来的. 那是我五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永平那座小县城.有一天,爸爸要到离县城70多公里的杉阳乡参加飞机播种的指挥工作,他带着无知好奇的我去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让我第一次看到了飞机.飞机来了,幼稚的我却认为是一只长着两支大翅膀,身子圆圆胖胖的大鸟来了.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前,当我倒霉的时候,我懂得了始终不渝、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年轻人告诉我说他们想成为一名作家。我总是对这些人予以鼓励,但也向他们讲明, "当一名作家"和写作可是大不相同的。多数情况下,这些年轻人渴望得到财富和荣誉,而不是长时间独白坐在打字机前。我对他们说,"你一定要有写作的欲望,而不是想当一名作家。,, 实际上,写作是一种寂寞孤独而收入很低的工作。因为除每一位受幸运之神青睐的作家外,尚有成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杰出的南北战争历史学家,他让美国了解它的过去。作为良师益友,他使我懂得我的未来。我若不是由于读了《神圣的土地》第98页上的几行字,或许至今仍是一个布鲁斯的泛泛的景仰者而已。《神圣的土地》是布鲁斯以北部联邦的视角审视历史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史书。说来带有讽刺意味,这位教给我许多人世间什么是正确的人,却是缘于他的一个谬误而进入了我的生活。那是在1956年,我15岁,上中学二年级。我为了做英语作业而阅读《神圣的土地》。我很快就被卡顿吸引住了,因为他并不是枯燥乏味地讲历史,而是做到引人入胜。你可以看到参议员们怒目圆睁,唇枪  相似文献   

19.
我的童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同 《世界文化》2003,(3):16-17
自从有了我,姐姐就常住在姥姥家,偶尔回来一次,她望着裹着尿布一把鼻涕、一把口水的妹妹,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姐姐永远是那样,静静地坐在一边写功课或看小人书,而我不是,当我刚会跑的时候,就已经疯得没影了。姐姐也不是总和我说话,她会指着胡同口的垃圾箱对我说:“瞧,你就是妈妈从那里捡来的!”我信了姐姐的话,每天翘首等待清洁工的来临,在他们一铲一铲往外铲垃圾时,我总会心惊肉跳地喊:“小心,里边有小孩!”时不时的,只要爸爸给我买了好吃的,我也会偷偷分出一半扔到垃圾箱里,免得里面的小孩饿死。只为了我经常无缘无故把好吃的扔进垃圾箱,不…  相似文献   

20.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时我犯了什么错儿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永远都记得对那次犯错的惩罚;将后院的无花果树挖出来,种到菜园子里去,在那里,它会有足够的空间伸枝展叶,繁茂生长。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惩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