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戏剧服装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饰为主,融合了从唐代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通过分析明代戏曲舞台艺术服饰,可以看出明代的舞台艺术服饰已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为后人对舞台艺术服饰的继续探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三言”、“二拍”中明确指明故事发生在明代的68篇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商人服饰、富家子弟服饰和女性服饰等方面探讨了明代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蒙古族服饰样式具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大量的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表明,蒙古服饰不仅在元朝时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在元帝国崩溃之后,仍然以不同形式在明代社会广泛传播行用.本文拟对蒙元服饰诸种样式在明代的行用状况进行考察,并对其行用人群以及行用原因、社会心理等等进行考辨,希冀勾勒出蒙元服饰在明代行用及演变之脉络.  相似文献   

4.
新乡小冀背妆是一门流动的传统舞台艺术,背妆舞台演出时的服饰色彩,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色彩在背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阐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中,小冀背妆的舞台服饰色彩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顺屯堡地戏服饰与明代“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戏是安顺屯堡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地戏服饰是地戏中独特的部分,地戏服饰所表现的"礼",具有地方性的礼俗特点。由于屯堡地戏产生于明代,必然会受到国家"礼"的影响,明代在国家礼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服饰的形制要符合"礼"的规则。地戏服饰作为"礼"的一种特殊载体,所表现的地方性的"礼"与明代的"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服饰在这门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戏曲这门艺术可以说是一门装扮角色的艺术。在演员和角色之间戏剧服饰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象征性、规定性、舞蹈性三方面来阐释戏剧服饰在整个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代土默特地区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促使该地区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受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土默特蒙古人的服饰民俗发生相应变迁。从服饰材料到服饰风格、式样都与元代蒙古人服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旗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服饰独有的韵味特征着手,阐述了旗袍服饰在舞台艺术表演设计上明显有别于普通的服装表演设计,即它兼备了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旗袍舞台动态展示设计中对模特形象,表演技法,编排设计以及新技术元素融入演出等的分析,提高旗袍服饰的舞台表现力,充分演绎旗袍服装的特点和魅力,用现代的、时尚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进行比较,分析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服饰的特征和审美要求,并提出将两者完美结合的中西合璧观点作为现代服饰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驿丞出身卑微,品秩低下,但对于政治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这种矛盾的身份影响到他们的心态,造成了明中后期驿递系统的种种弊病。通过提升边缘人群在历史观察中的地位,可将制度的变迁与其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在揭示明中后期驿递变迁深层原因的同时,用普通联系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需要对现行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摸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民族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应从搜集民族服饰、利用其元素进行现代服装设计这一传统思路转移到继承民族服饰文化、挖掘民族服饰工艺,进行现代服装再设计上来,使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优秀民族纺织、印染、制作工艺得以复苏、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南宋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文科状元张孝祥、姚颖、傅行简、袁甫;明代唯一的武状元杨斌;清代的鄞县两名文科状元;元、明两代的鄞县五名文科榜眼;明代鄞县文科一名探花的中举与任官基本情况。最后对鄞县科举三鼎甲进士在政绩上爱国卫国的高尚行为、廉洁为官、著书立说、广办学校等积极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一个特殊且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群——婢女,尽管她们不是主角,但小说的作者毕竟还是为她们留出了弥足珍贵的一席之地,使她们有了较为固定的表现空间,让她们不失时机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婢女形象是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逐渐成熟,并在明末清初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明铸金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教与建筑的研究价值是多层面的,其负载的信息贯穿于明代政治、经济、宗教、建筑、冶金、运输、美术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凤阳县明文化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文化产业是当前凤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中旅游文化产业、饮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规模不够、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民间工艺和歌舞产业则没有形成规模。地方政府要精心打造明文化园景区和新城区,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发民间工艺和歌舞艺术,改造城市内外部环境,才能推动当前明文化产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