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原是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  相似文献   

2.
马原是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马原在《现实的虚构》中坦言:他的《虚构》既是现实又是幻觉并在时间上不存在。这种作者本人在其文本和其他批评理论中一再强调的元小说叙事模式,让批评家们对《虚构》的解读一直停留在马原文学艺术形式方面做的大胆探索上,而忽视了文本所透露出的深层意蕴——对被遗忘在“玛曲村”弱势他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相似文献   

5.
纪昀的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并非完全反对虚构.他的虚构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之上;"虚构"一词在小说中以多种形式出现;特别是寓言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其小说的虚构性;但纪昀却有意用理来对虚构进行限制,使虚构披上了"理所宜有"的面纱.从"情之所必有"到"理之所宜有",情理的消长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纪昀久历仕宦的个人经历与当时重考据的汉学之风,加重了其小说的"理"性色彩,从而使纪昀对虚构的运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6.
一、吴现问题分析解决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800多年前一位意大利数学家.他在年轻的时候提出过一个奇特而有趣的数学问题,结果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研究.想听听这个故事吗?这位数学家的名字叫--斐波那契.(板书)在他的家里养了一些兔子.一天,他在给兔子喂食的时候,想到了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前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卡皮查在其所涉猎的诸多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奇特的人生经历。旨在弘扬他勤奋好学、拼搏进取、老骥伏枥的精神风范,和他敬重导师、正直无畏、热爱祖国、反对核战争和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等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8.
董俊珏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63-65,68
在清代文学史上,以天才女词人身份出现的贺双卿,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在当前学术界倾向于视贺双卿为虚构人物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她仍有其不容忽视的文学史地位。从传播学的视阈来考量,"虚构人物"贺双卿作为客观文学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是由复杂而特殊的文学传播行为和过程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 ,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上 ,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 ,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特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下,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展现出一个荒诞的虚构世界,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1.
张裕钊不仅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桐城派发展史上重要的文章学家.张氏与其师友及门人的论文书信,多有关于文章学的论述.但迄今为止,尚少有人就此问题予以深入、全面的考察.张氏的论文书信,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章学思想:倡导“萧疏暗淡”的文风;为文主张以“意”为主,而以“辞”、“气”、“法”辅之;注重声调,并提倡“因声求气”.考察张氏论文书信中的文章学观,既有利于我们探索其文章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又有利于我们看到其文章学对桐城诸贤的继承与超越,还有助于我们对从姚鼐到曾国藩再到张裕钊的这一文章发展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晚明文学家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俭约修辞策略,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俭从准生,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呈现出其小品文鲜明的语言风格,为我们营构了一个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这也正是俭约修辞策略所追求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琦是古文"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古文创作方面,主张以学古为基本前提,以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学古而自我创辟之现实保证,并以致于世用为文章写作的最终目的,总体上可谓立论融通而逻辑谨严。他的理论补充、完善了"阳湖"其他古文家理论上的不足,丰富了"阳湖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内容,成为"阳湖派"古文理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作为张琦古文思想的重要载体,《宛邻集》中所收文章特别是数篇史论文,不但展现了张琦古文创作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张琦规仿古人而融贯创辟、文章须致于世用的文学思想,学界对他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表现人物奇僻个性及吸取诗歌抒情性特征方面,施氏与张岱颇有相似之处,但施氏的散文渗入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技法,比明人小品写得更细密、婉曲一些。  相似文献   

16.
一、章氏族人所办网站有多篇文章依据不同地方文献都说浦城章文谷为南唐状元。鉴于这些网站系列文章中所涉及的古代章姓名人的事迹都能找到纸质文献依据;浦城章氏五代时期甚为显贵,众多子孙中有个把文采出众的不足为奇;章文谷的父辈在南唐做高官的较多,有利于他在科举考试中争取好名次,所以章文谷于南唐夺魁之说虽通行史籍未载,当亦不为虚言;其生卒年可大致推估为公元940-1000年;宋代不少名人或为其直系后人,或为其世系颇近的族人。二、文章又辑录核心史籍、地方文献、笔记、工具书及其它记载有关宋代状元毕渐生平的零星资料,并据此勾画出其生平大概。  相似文献   

17.
在张承志的新疆经验和新疆书写中,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认知的高峰体验开启了观察新疆的魅力之门,考古学学术素养和知识分子情怀引导作者走向了对边缘文化的认同。他以一种外来者的身份融入了当地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生活,通过"美文"的言说方式解决文化隔膜的困境,由此形成其"文明内部的发言"的观察位置,为后来在写作中警惕和批判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提供了精神和生活来源。  相似文献   

18.
张岱作为明朝晚期的小品作家,其作品既有当时小品的共同特点: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笔调淡雅,情悠韵远,又有其独到之处,看似平淡却亦奇,看似浓艳却亦雅,在中国小品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岱小品文善于运用耦益修辞策略,将多个修辞元素统筹组合,协调耦合,营构修辞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增益其传情达意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信息上的增益、语脉上的增益、意趣上的增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