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报业也是全国报业改革的急先锋。20多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广东报人以开放、务实、创新的精神,率先点燃了中国报业竞争的烽火。因为先行一步,走得最早,走得最远,因而广东报业竞争的振幅和强度遥遥领先,闻名全国。广东报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全国报业实力最为雄厚的第一方阵。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报业改革的深化发展,广东作为“先行者”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弱化,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的报业市场近年来迅速成长,奋起直追,努力寻求跨地区扩张的策略。竞争的加剧必将导致新…  相似文献   

2.
杜宝山 《青年记者》2006,(18):20-21
中国报业,林林总总,要在竞争对手如林的报业市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得把所经营的媒体办出特色,吸引住自己“铁杆”的受众群,让这个受众群享受和使用你提供的新闻,从而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报纸网络版的定位失准,不但导致自身功能“缺位”,而且使得报业资源“无价值”耗损。报业集团必须整合报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在维护占有市场的基础上,为数字报业的生存、发展开疆拓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报纸发展区域化”既是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的空间走势,也是报纸在产业化运作中的某种“区域轰炸”——广告式操作方法。这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态势,不仅包含了地缘位置层面的意思,还包括报业经营理念上的含义。从第一层意思字面上解释,是指地方发行的报纸,但其另一层意思也包括针对特别目标受众群体发行的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区域不仅是对报纸发行地理上的划分,也可以说是对受众群体进行了划分。这是传播模式改变后,受众主体地位提高,也是报业在经营上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报业”发展构想中的“区域”与经济学意义的“经济区域”相重合,区域经济是区域报业的现实依据和物质支撑:区域报业也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因而我们提出的“区域报业”构想是在“区域”视野下,以经济区域为单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打破以省、地、市为单位的地域界限,整合报业资源,拓展报业市场,从而形成经济区域内的报纸产业集群的新的报业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党报走市场”、“打造党报航母”,当年这些踌躇满志的口号和誓言,依稀还在南京日报人的耳边回响,“报中藏金”、“买报刮奖”、“两毛钱四十大版”,昔日这些令同城报纸老总们寝食难安的促销战,至今还令南京日报人记忆犹新。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当年令南京日报人扬眉吐气又心惊肉跳的报业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更凄惨的是,这场报业改革战役只看得见惨败后的战场,却看不清致命的对手是谁。是残酷的市场吗?不是。准确地说,当前的报业竞争并没有真正的市场。至少,对于像南京日报这样根深蒂固的党报来说,仅仅与市场的短时擦碰还不至于给它带来这样的重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沈艳 《新闻世界》2010,(5):114-115
当前,新媒介的发展对传统报业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报业体制创新和机制变革才是根本出路。笔者通过对南京报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报要做现代主流报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思勇 《传媒》2006,(5):35-37
2005年与其说是我国报业遇到了"寒流",不如说是报业改革进入新的必经阶段.现在正是重新定义报业发展方向的大好时刻.对党报来说,既迫切需要解决"市场进入"的问题,又迫切需要解决"市场提升"的问题;既迫切需要实施"受众满意战略",又需要展开"竞争对策战略",全面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中国报业的调整之年,也是进入市场化改革、产业化发展新阶段的过渡期。回顾全年报业市场的总体发展态势,可谓喜忧参半、竞争激烈、有退有进、走势明朗。持续高增长多年的全国报业出现了增长率的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再加上全球报业的整体滑坡态势,引发了不少人士关于报业已成“夕阳产业”的忧思,“报业寒冬”、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我国报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破除旧载体、旧内容、旧流程、旧市场等“四旧”、解决报业供给与受众需求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是报业破解当下困境、实现突围的关键所在.宏观上,以供给侧的提质优效倒逼需求侧,增重供给侧“跷跷板”,抑制市场、资本、消费群体等多种要素流失,通过体制改革、技术革新、人才引进、创新服务模式等具体手段,为虚弱的报业注入营养液,助推市场供给侧与需求侧重归平衡.微观上,将“6S模式”作为报业供给侧起死回生的一剂猛药,即separate(经营独立化)、sale-modernize(盈利现代化)、sociation(产业集聚化)、social commonweal(社会公益化)、servitization(服务个性化)、survey(反馈互动化).其中,separate作为体制保障,sale-modernize、sociation是生存前提,simple、servitization、survey则是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煜秋 《新闻世界》2009,(12):90-91
在报业一向发达的日本,受众主体意识的提升却始终不能改变媒介机构的“受众被动”的观念,让日本报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本文以受众角色的转变为切入点,通过一位日本老报人的报业生涯,对日本报业从繁荣到滞缓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戴必莲 《新闻界》2005,(5):17-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报业逐步与政府财政“断奶”,最终走上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道路.伴随着报业走入市场,报业经营日益发展,报业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成为办报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报业发展新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持,受众层出不穷的需求为报业发展新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的浪潮潜流涌动。为积极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报纸出版业的挑战,2005年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首次提出大力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两年来,我国报业已在理念层面对发展“数字报业”形成普遍共识,并在实践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传统媒体不再单纯把新媒体看作竞争对手,而是视为相得益彰的伙伴。新旧媒体融合将成为数字时代媒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市场异彩纷呈,气象万千。读者在充分享受快捷、准确的新闻大餐的同时,对日益增长的信息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挑剔。 报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来自报业的激烈竞争和持续不断的改革。竞争和改革使报业进一步增强了实力,充满了活力,提高了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报业更是处于一个迫切需要推进的关键时刻,为适应入世后的国际、国内传媒业的整合与竞争,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央及时对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说明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5.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作者 :唐绪军新华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20世纪末 ,中国报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强调政治属性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政治和经济属性并重。高歌猛进的报业经济和市场实践闯进了我们的视野 ,使决策层、理论界和业界不容回避 ,急需一个理论系统来支持这个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唐先生的论著将经济理论同报业实践进行了有机对接。第一部分 ,分析了报业经济的形成与构成、现代报业产业化运作的基本特点、报业的两重性 ,以及报业市场的构成与分类 ;第二部分 ,介绍了中国特色下的报业经营观念、方式、机制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以来,业界对报业发展的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出现了“拐点”,甚至有人说已经进入了“寒冬”时期。坦率地讲,我不太赞同这个看法。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兴起,报业发展确实遇到  相似文献   

17.
白冰  黄立 《新闻界》2003,(6):24-25
一、成都报业市场的现状——同质产品市场在成都,人们常说:只要读一份报纸就可以知道其他报纸的内容。这是对国内传媒市场发达的成都报业市场的真实写照。研究表明,成都报业市场产品同质现象十分严重。换言之,成都报业中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报纸,内容与栏目的设计大同小异,刊载内容雷同、版式风格相似、营销手段单一、价格竞争激烈。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受成都休闲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报业经济发展中的某些规律性的现象,有必要认真地解读。二、成都报业博弈中同质化现象的经济学分析1郾报业博弈中的“海滩占位”所谓“海滩占位”,是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各大报业集团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今天的报业集团依然处在报业的转型期,面对由事业向企业的转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报业集团如何推进改制工作、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强价值链管理、增强报业经营的安全性等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而严峻的问题。加快体制改革是集团化经营的关键、要求必须建立“产权明确”的运营主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参与市场的命脉;加强价值链管理是集团化运作的基础,决定集团能否发挥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9.
面对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党委机关报怎样走向报业市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业竞争中保持“龙头”地位,已引起普遍关注。中国新闻事业走过了50年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机关报迎接报业市场的挑战,开创中国新闻事业的新局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报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报纸由单纯享受补贴的事业型,转向独立经营的企业型,既是重要的“舆论阵地”,又是重要的“信息产业”。报纸的双重地位属性,报业经营机制的变化,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多…  相似文献   

20.
袁红  何欣桐 《新闻窗》2006,(6):88-89
近年,我国报业兴起党报改革浪潮,各大党报、机关报都朝着求新、求变、谋发展的方向发展。新一轮的改革风又将报纸带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传播,纸质平面媒体也正面对越来越强的挑战。党报的改革,从内容到形式都需不断创新,这不仅是我国报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报业市场竞争获胜的需要。而党报中的政务报道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对国家和地区的政冶、经济产生着巨大影响。虽然现阶殷党报的政务报道还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但趁着改革之风,政务报道也有突破自我、锐意求变的迹象。本文就《河南日报》的“两会”政务报道,谈谈当前政务报道的大体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