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语义学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典型的英语be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总结出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及物性]、[+施动性]、[+承受性]、[+移情]以及[+结果性].而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及物性]、[+施动性]、[+遭受性]、[+灵性]、[+移情]以及[+结果性].而且每一个语义特征在英、汉语被动形式中的表现又各不相同,也就体现了在反映人类普遍经验的共同语义特征下,英、汉语被动句不同的语义区分特征的组合和搭配.  相似文献   

2.
李炳嫒 《科教文汇》2007,(10X):198-198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损害等语义。本文拟就《四世同堂》“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式进行数量统计和句法结构特点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损害等语义.本文拟就<四世同堂>"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式进行数量统计和句法结构特点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不同的语系,语言差异比较大,一个明显的差别体现在被动语态上。英语被动句使用频率很高,而汉语被动句相对使用频率低得多,英汉翻译时需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文章通过英汉被动语态的差异对比分析,然后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再结合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实例,探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2大翻译策略,11种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希望对从事被动语态翻译和被动语态翻译教学人士以及自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为跨语言文本聚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分句及计算每个句子的语义特征值确定文档的特征句集并进行文档向量表示;其次,将词旋转距离(Word Rotator’s Distance,WRD)的思路引入相似度计算步骤中,提出语义特征句向量距离(Semantic Feature Sentence Vectors’ Distance, SFSVD)相似度计算方法,获得不同文档间的相似度;最后,利用HAC聚类算法获得文本聚类的结果。[结果/结论]提出的汉语-俄语跨语言文本聚类方法对比现有方法,其Purity值和NMI值显著提升且表现稳定。基于语义特征句和SFSVD相似度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表示文本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汉语-俄语跨语言文本聚类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被”字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用而特殊的句式。但因汉维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汉语被动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所以本文就维吾尔族学生使用被动句时的一些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以求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用而特殊的句式.但因汉维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汉语被动句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所以本文就维吾尔族学生使用被动句时的一些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对策,以求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被动句型远远超过汉语,翻译时可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英语的被动句.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型语言.而汉语却是一种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虽然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结构并且广泛地使用被动结构,但这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在表现形式、使用范围以及生成原因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分析、总结名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王志平  史心  李其云 《内江科技》2006,27(3):90-90,101
本文是从比较语法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并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形式、应用场合两方面对二者的异同作了分析与总结.通过比较使英语学习者认清英汉被动句各自的语法特点及形式,有助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不同学习方式下非熟练藏汉英三语者英语词汇的语义激活模式。学习阶段两组被试分别通过藏、汉语学习英语假词,启动学习阶段任务为识记学过的英语假词,启动测验阶段任务为跨语言(藏语和汉语)条件下的词汇再认。结论:对于西藏自治区内藏族大学生而言,在不同学习方式下,英语对应词的藏语与汉语语义信息均得到激活;而且无论通过藏语学习还是通过汉语学习,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均表现出对藏语的依赖性更大。其次,对于非熟练双语被试,借助母语直接表征英语词汇效果好于通过汉语间接通达英语词汇语义,且母语表征方式下英语具体词汇的记忆效果较抽象词汇更佳。  相似文献   

12.
周罡 《科教文汇》2011,(25):130-130,134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因语言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文化语义。本文对英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语义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它们的异同,旨在为翻译和英语学习及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构建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知识表示及语义增强框架,为文化机构开展文化遗产智慧化数据建设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路径参考。[方法/过程]在提炼线性文化遗产“资源族群性、时间流动性和空间链状性”特征基础上,剖析线性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的层级结构,建构线性文化遗产资源知识表示模型,并依据表征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从结构化语义增强和情境化语义增强视角对线性文化遗产数据进行语义增强,创新性地提出“时空”双重维度语义增强路径,最后以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大运河知识表示及语义增强案例研究。[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知识表示模型及语义增强框架有利于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数据的多维语义组织和深度挖掘研究,提升线性文化遗产内容的语义互联性和外延性。  相似文献   

14.
许玉洁 《中国科技信息》2006,(1B):150-150,151
句式“NP+VP+AP”是汉语中很常用、很重要的句式。重点分析AP的配价特征及语义指向特征,揭示A组的AP是双价形容词,其它三组的AP皆为单价形容词。论证分析了四组中的AP分别具有不同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5.
孙卫斌 《内江科技》2008,29(1):73-73,79
汉语流水句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的角度阐述了流水句的翻译方法,提出首先将流水句语义联系切分,进而综合运用英语的多种表达手段进行翻译,并注意主语的变化以及主从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英、汉语主语的形态特征、用法以及英语的主语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法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汉语主语在语言运用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医学英语被动语态译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宋传国 《内江科技》2006,27(4):63-63
医学英语中经常可以见到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可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分别用原文中的主语做主语或宾语,也可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另外可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见的由“被”,“给”,“(遭)受…”,“为(被)……所……”等词或词组来翻译这些句子。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小文 《科教文汇》2008,(1):162-162
本文是在Chomsky(2000)的最简探索框架下,对汉语的“给”字句的语义特征、句法结构和推导过程作一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为了解决因微博文本多义性和复杂性导致的谣言检测中语义特征提取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博内外多粒度语义的BiLSTM-CNN-ECA模型。[方法/过程]首先,对微博文本从字词句三个粒度级别建模,运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提取微博内部语义特征,生成事件字向量矩阵和事件词向量矩阵;然后,拼接事件句向量矩阵形成三维文本特征矩阵,输入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并行提取微博之间的依赖关系特征;最后,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赋予通道权重,进行微博谣言检测。[结果/结论]构建的三维文本特征矩阵有机结合了各粒度文本的语义特征贡献,包含更多、更全面的微博语义信息;ECA可有效捕获通道间重要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多尺度CNN模型对谣言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科技英语的语篇翻译既要考虑英、汉语的科技文体特征,也要遵循翻译理论标准,善用各种翻译技.本文根据英,汉语的特点及差异,从科技角度出发,结合科技语篇汉译实例,探析了科技英语语篇汉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