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校协同创新是以高等院校为核心,由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多种其他主体组成的,以提高人才、科学、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文化共同体。在文化学视野下,协同创新中心应该具有一致性、平等性、共享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同时,高校协同创新也面临多主体的文化碰撞及其冲突,主要表现在信念、角色以及利益三个方面。高校协同创新的顺利开展需要确立共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明确协同创新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由不同的主体组成,其对知识产权的利益有不同需求,实现知识产权共享、合理分配各方利益是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还存在利益分配缺乏依据、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转移合理规定欠缺、成员利益关系混乱等问题,因此,在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构建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知识产权归属进行确定、制定知识产权转让及各领域使用规定、明确不同协同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分配方面应承担和享有的义务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强了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保障,但仍然面临着行政体制壁垒依然存在、高校内部协同动力不足、科技活动管理尚有难度、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应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信息化交流平台、激发多元主体合作、建立利益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由各单一主体评价向多主体协同的综合性评价转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多元化表明评价由认识论向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论转变,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评价方式,是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之路。文章从利益相关者协同角度,基于改进高校内部评价分离、评价主体虚置、评价效果甚微、评价反馈无效等现状,探索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特点的,监测、改进与评价相结合的协同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技资源作为高校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要素,同时也是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加快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对充分发挥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主体作用,突破制约高校创新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高校科技资源整合优化与开放共享的主要因素有心理因素、利益因素、评价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为实现高校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应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激励机制,加强高校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协同创新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多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补齐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短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并提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分别从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完善,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搭建以及多利益主体协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人才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三螺旋理论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石.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发挥各育人主体的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存量,放大资源效能,实现协同方利益最大化.协同育人日益成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协同育人的关键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加强各协同方的联系、扩大耦合界面.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互动性、时空接续性和效益放大性的特征,包括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信息协同、决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等内容.三方联动耦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可以从组织领导、资源共享、激励约束、考核评价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高校协同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的使命。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现实困境有大学使命认识不全面、利益主体目标不统一、政府保障措施不给力、创新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可以从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创新;明晰定位,打破组织壁垒;健全政策,突破资源瓶颈;完善管理,改变评价模式;注重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等方面探寻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学的使命、利益目标、创新评价体制等方面分析阐述了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诸多问题,指出目前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应该贯彻协同创新的理念,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统一协调各方利益,建立科学有效的协同创新管理体系,保证各方的责任、权利、人员、资源与成果等都能实现共享与持续发展.同时要开展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领军人物队伍,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做好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减轻学科带头人的负担,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的创新水平,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以来,英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科研卓越框架"、"教学卓越框架"以及"知识交换框架",以此形成了全面评价高校各项职能的"卓越框架体系".这一体系的突出特点就是对多元利益的协调,具体表现为:在评价方案形成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协商机制;通过评价维度和指标设计平衡各利益主体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吸纳各利益主体参与评价,使...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打破创新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有效组织方式。囿于协同创新主体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制度性障碍。经研究证明,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和产业链融合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提升质量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只有通过科技协同创新,才能促进自身快速发展,并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针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较低,“协同”意识不足,师资队伍不能有效支撑科技协同创新等现实困境,探究制约因素,提出应正确认识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不仅可能且可为,明确科技协同创新的定位,打造一支科研素质高、市场意识强、富有创新活力的团队,建立各协同创新主体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协同创新教育理念未达成共识、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偏差、校内外条块分割局面未完全打破、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必须树立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理念、厘清各创新主体利益诉求、协同打造联合培养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保障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协同创新的瓶颈和障碍主要是各协同主体在价值观念及利益趋向上的背离、资源条块分割、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以及保障机制的缺失。高校在协同创新链条中应协助政府作好规划、协调各方利益、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中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中心是"2011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包括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共同体。然而,由于评价制度及其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滞后,致使大部分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按照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统一标准与分类评价相结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技术之基,技术是产业之源,而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发祥地,是产学研创新的源头活水。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继续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建立战略协同机制、建立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利益协同机制、建立管理协同机制、构建专利协作模式和建立网络协同模式等六个方面对高校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机制创新是协同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开展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创新主体之间利益至上的竞争状态、人才和资源的固定属性、单一的人才和绩效评价等。因此,构建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要加强伙伴选择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人员管理机制、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等多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的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应进一步注重内涵式发展,为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实现发挥促进作用。但目前高校众创空间普遍存在产学之间需求与利益不统一、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同质化、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不完善、双创要素供给与流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对区域协同系统主体、要素与协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构建高校众创空间区域协同系统。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初步建立区域协同体系,用实践成果验证区域协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及资源流动共享机制,是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存在的普遍问题。成立多方参与的管理决策机构,专门负责协同创新事务;人才管理柔性务实,以需求导向构建"三维考核"激励评价机制;以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协同创新中心的持续运行;以"内外兼修"的能力提升策略加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可使高校协同创新走上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