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24,(3):14-15
<正>入选理由在2023年2月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教育主动贯彻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搭乘数字化东风实现转型发展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基础教育平行论坛主题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出席并致辞。与会中外教育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王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更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起,上海抓住建设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和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出台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首个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改革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从专业布局、运行秩序、基座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管理层、教师、学生的数字赋能,强调“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首要作用;从教学理念及模式、课程及资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中心地位;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研发、数字化社会服务,推进研发服务与数字化转型的双向助力;通过搭建平台、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数字化实践教学品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从教育赋能到教育重构的“渐进式转型”、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思想的“创造性转型”、从关注设计到关注体验的“人本化转型”、从技术应用到技术研发的“参与式转型”,也是从关注一隅到惠及全局的“协同式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推进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教育数字化过程中,学生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败,更是学生能否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提升学生数字素养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数字化转型是在教育数字化和行业数字化双重背景下进行的,当下职校学生数字素养的现状也因此表现出其独特性。为此,职业学校纷纷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如教师对教育数字化理解狭隘;学生自主意识不强,自主能力有待提升;校内专业课技术更新滞后等。这些制约因素也将成为今后提升职校学生数字素养的重点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聚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提出立足变局,主动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聚焦困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着力破局,用数字化思维破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的困境;开拓新局,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举措,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梳理论坛基本情况、汇总专家观点、分析各方建议,有助于准确把握数字时代背景,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全面准确落实论坛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构建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小学生发展特征,构建包含“数字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与交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6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如下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策略:素养导向,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关注过程,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技术赋能,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展学生数字素养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育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1992年,时值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初期,上海交大、北大、清华三所大学的老教授们联手开办大学,名曰“杉达”,乘着时代东风扶摇而上,翻开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三十多年过去,上海杉达学院这面民办高校的旗帜,在时代汪洋中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展现着独有的风采。杉达把党建活动办到课堂上,创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品牌;把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社区里,用服务暖人心、请劳模树榜样。杉达还把学生作品搬上社会舞台,把教室建到行业一线,把培训教材输送到企业,把数字新技术加进课表,  相似文献   

8.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是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应用能力偏低、数字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充分、缺乏利用数字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等。大幅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有助于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强化乡村学生的数字能力,消弭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加强对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及实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因素。明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包括强化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使其树立理性的数字观;加强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力度,提高其数字应用的能力;创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实现乡村教师研修的数字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数字教育成为愈加热门的全球话题,各国推进数字教育的行动更加有力,世界教育数字转型的探索更加活跃。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聚焦“应用、共享与创新”这一主题共商共享数字教育的联动发展。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全新挑战和机遇?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大会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外与会嘉宾,他们就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新进展、中国新探索、师生数字胜任力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动态     
《上海教育》2023,(2):4-5
<正>1UNESCO在线教育大会举行12月8~9日,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召开,大会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未来”为主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共同主办。会议期间举办了四场分论坛。论坛议题涵盖了“数字革命与大学教学变革”“智慧教育赋能多样化综合学习体系”“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数字学习平台”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近20个国家的专家共话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数字中国大会专门设有一个“数字教育发展与治理论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成功构建了“AI+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2.
<正>用二次函数计算自己的投篮抛物线轨迹、英语课上也能发弹幕做数字作业、“课间10分钟”用操场大屏幕采集的运动数据进行比赛、教师亲手做出自己的数字化应用……从筑牢“数字基座”到启用“三个助手”,从建设智慧校园到打造元宇宙应用场景,作为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通过持续建设30所数字化赋能示范校以及200余所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一场场教育变革中,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环境、教学应用、数据治理、师生数据素养提升等方面发力,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大力推进数字化赋能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管理下的隐私泄露风险;数字鸿沟下地域发展失衡;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暴力现象;教育资源数字化下知识产权纠纷等伦理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与不充分性、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等。破解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境需从制度完善与数字素养提升双重路径切入,通过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用者的伦理意识、以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数字化技术使用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教育之间的平衡等方式营造高职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提升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引领教育领域系统性变革和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依托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数字基座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其次,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进而提出了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框架和策略;最后,从教育数字基座标准体系、基座赋能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三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建设与应用的典型场景,并为教育数字基座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能为教育数字基座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5.
伴随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数字技术学理认识,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依托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其具有技术革新、序次形成与范式转换的内涵特征。基于此,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体现在以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产教深化合作的数字技能培训为逻辑进路、以老年教育的技术理性去引导数字形态为逻辑归旨。为深入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应形成“虚实共在”的数字化思维,更新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开展“协同共建”的数字化项目,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实施“智慧共治”的数字化治理,打造老年教育全域数字生态圈。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推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系列专题”。本期策划,我们关注在线教学。数字技术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和路径,以技术赋能教育成为众多教育人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在内外动力的驱动下,德国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通过建设先进基础设施、成立数字化管理机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化师资队伍、创设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以及校际共享阶段性转型成果五方面的措施,实现该校数字化全方位、系统性转型。该校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动态调整数字化教育过程、系统规划数字化转型范围、全员参与数字化转型三大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借鉴:在数字化基建方面,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转型交流平台;在数字化教学中,灵活转变组织结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型师资队伍;在数字生态上,系统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打造沉浸式数字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教育生态变革,从而发挥育人效果的过程。澄清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的“技术”误区,教育与数字技术关系的“和谐”误区,人与数字技术关系的“价值”误区,可以发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上遵循了“取决于人,用之于人”的数据伦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面临校园围墙消弭,学校边界持续重建;课程模式颠覆,教学实践面临重组;教师角色转换,专业能力有待重构;学生能力弱化,学习生态亟需重塑等困境。学校需要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数字平台,加强教师系统培训,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四种方式来全力打造智能校园,全面革新教学空间,全程提升教师素养,全速创建学习生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已经进入深水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肩负着促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使命。文章深入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的问题,挖掘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典型层面:制度层面的创新、物质层面的升级以及人的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地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怎么“转”的问题,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运行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中的制度耦合价值、物质统整价值、素养发展价值。随后,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中,审慎分析并指出当前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困境:在制度层面,政策理解与师资队伍发展不足;在物质层面,数字化软硬件设施与资源建设不完善;在人的层面,数字化教育实践意识与能力薄弱。最后,针对当前落实信息科技课程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策略:强化培训深度与广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教师培育机制;加快新教材建设步伐,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体系;重塑信息科技教育价值观,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人机协同的教学实践,促进人机融合创新发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关注师生数字素养评价。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其定义、内容、评价等尚未达成广泛共识。研究从实践出发,在梳理我国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举措和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发出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和调查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调研。研究发现,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政府引领为主导;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尚未进入教学核心流程;东中西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为数字化转型带来严峻挑战;教育新生态正在形成,但发展不均衡。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效应,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向西部和东北及农村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加强教师数字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数字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