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帝党这一不可忽略的作用,以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百日维新的出现与帝党的努力、采纳维新派新政并重用维新人士有密切关系,帝党与维新派新政建议的相同或相近也是促成百日维新出现的一个关键所在.同时,帝党的政治主张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比也有许多矛盾之处.不弄清楚帝党与维新运动之间的关系,就难以对帝党这一政治集团作出恰当的评价,难以充分了解维新运动的复杂性,也难以深刻阐明维新变法所留下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了慈禧太后在戊戍变法当中的真实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顽固守旧的立场上阻挠和反对变法的。所谓要“废立阴谋”和“反对变法维新”的说法,都是片面之词。历史应公正、客观地评价慈禧太后对戊戍变法的态度,找出“百日维新”失败的真正原因,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在今天的主流认识中,人们仍然认为王安石变法图强,代表的是社会进步力量,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顽固势力的阻挠与反对。对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是因为评者所持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同所造成,但从国家干预主义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王安石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成本太大,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虽不是从国家干预主义角度出发,但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维新运动兴起之际,中国思想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也未真正突破这一框架的束缚。严复则在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了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弊端,强调自由与民主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在理论上给“中体西用论”以致命一击。然而,严复在变革的实践上又未能突破“中体西用论”的框架。他思想中激进与保守、现实与空想的双重因素,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实际上是由清末社会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人物,杀的杀,逃的逃,但大力宣传变法的严复却平安无事.因为严复在变法运动期间,虽然参加维新变法,大讲西学,但他只做宣传工作,而不愿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一起参加政治活动.近年来,在研究严复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时,大多只注意到了严复的思想等公领域,而对严复的性格特征、人际关系等私领域则涉及较少.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严复的公领域和私颁域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文化上 ,严复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贡献在于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 ,在中华民族“危机存亡”之秋提醒人们要奋发图强 ,抵御外侮 ,并提出了具体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具体主张。尽管严复并未积极参与后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 ,但是在维新派早期的宣传和舆论准备工作中 ,严复的作用确是不可替代也不容抹杀的。严复不仅撰写了大量的政治论文 ,如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辟韩》、《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以批判封建的政治制度及其文化意识 ,…  相似文献   

7.
严复与袁世凯关系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严复和袁世凯的关系,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严复和袁世凯交往的二十多年,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坛风云的起伏,严袁之间的友谊和纷争,深刻反映了那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透视出严复的政治追求及其对袁世凯的整体认识。严复倾心袁世凯,既是个人好恶,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8.
1895年至189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颇有声势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高潮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目的是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然而,维新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夭折,其失败原因无疑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微薄,软弱妥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以及维新派内部的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清季教育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严复译介的西学名著,在清季学堂广泛应用。严复主持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译介了大量西式教科书。严复重视普通国民教育,编辑了《国民读本》。进行了扫盲教育的尝试。针对清季教科书发展混乱无序的状况,严复主张保护教科书的版权,加强对教科书的审定。在担任学部丞参时。严复直接参与了学堂教科书的审定工作。在主持学部编订名词馆的工作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内教科书名词术语的规范与统一。严复为教科书的发展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是其教育救国理念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康有为变法的理论、主张及贯穿其中的策略思想,展示了康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宏伟抱负及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大智大勇。既肯定和颂扬了康有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欲将中国引向民主强国的爱国之志,又客观地分析了其采用的斗争策略虽高明,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策略不可能成功,只能给我们后人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感叹。虽如此,康有为的爱国奋斗精神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奋斗经历将是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严复为第一代接受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他在翻译西方经典与宣扬西方启蒙思想上有杰出的贡献,然而他也受到传统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反启蒙"的特点.严复思想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影响下,具有一部份矛盾、两歧的性格,然不容忽略的是,严复一生思想亦有其连续性,而且他的现代性方案与源自佛道思想的终极关怀之间具有内在凝聚性,并非全无理路可循.此一个案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在追求西方观念的同时,并不忘情中国传统,其理想在建立一融合中西之长,而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康有为早在首次上书清帝之前,就已形成君权变法思想,此后一直坚信其为中国变法最理想的方式,从未改变这一基本立场。君权变法模式中君权与变法不是等量齐观的关系,大量史实表明,君权只是前提或手段,变法才是根本目的。君权变法与兴民权之间里存在很大矛盾,但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如何执西用中,建构中国现代性是严复现代化观念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问题角度,尝试在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的历史中把握严复现代化理论的特质,揭示严复的现代化问题观对于处理现代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变人与变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元北大校长严复被迫去职,主要由两股力量促成:一为教育部的反严者,特别是次长董鸿祎、参事蒋维乔等;一为北大学生中的少数激进革命分子,以理科化学门的彭佛公为代表。严复在处理北大事务过程中与教育部之间产生的尖锐矛盾和冲突,是后者决心将其更换的主要原因;同时他吸食鸦片、作风散漫的毛病,也为新派人物所不能容忍;而他公然违背国务院通令和教育部照会、接受总统府顾问官兼职,则使其落炳于教育部,成为后者发难的契机。但由于严复得到袁世凯和绝大多数教职员、学生支持,教育部反严者采取了非正常手段,利用在报社服务、曾经造谣攻击过严复的彭佛公,制造了严复在前门车站"携烟被拘"的谣言,使严复吸食鸦片的隐私由一个小范围而曝光于天下,从而饱受攻击与非议,不得不去职。对北大而言,严复被迫去职不但是教育与学术上的失败,而且引发了学生同此后几任校长及教育部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戊戌变法仅经过一百多天便道流产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浅析。维新派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变法一开始便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由于其自身政治上的不成熟,领先的又是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而使它难于驾御全面改革的局面,他们不分轻重缓急的急躁操作,使传统的守旧顽固势力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对变法进行更疯狂的阻挠,从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学变革》一书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发展变迁,考察了严复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复杂的关系。作者认为:无论是理论上的"自洽",还是表面上的"悖离",抑或实际过程中的"推动",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之际为救亡图存所做的艰苦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文学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轨迹。该书是对严复研究的深化和超越,提供了认识立体可感的严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严复与桐城派的关系比较复杂,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严复属于桐城派,而以刘声木为代表的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文章从严复与晚清民国桐城派领袖吴汝纶的交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两种矛盾的观点置于新文化的背景中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严复与桐城派的关系体现了新旧两种文化对严复文章的价值认同.在那样特殊的时代,严复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在维新运动中,严复提倡变法自强,反对因循守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学,反对旧学。但到运动破产后,他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宣扬不可知论,并为宗教张本。这种前后迥异的变化固然是由于其所属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所致,但也同其在思想上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