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3月,我有幸应邀参加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全国"同课异构,挑战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活动安排我与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神奇的495"。"神奇的495"一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则数学游戏——"神奇的495"。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中心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该校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哲理性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的教研课。以下是这位教师执教这篇古诗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3.
田杰 《云南教育》2006,(10S):33-34
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教学观摩交流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南的席争光老师所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下面我就几个片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幸观摩特级教师孙卫胜执教“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孙老师那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睿智思考,都让我由衷感叹!这节课几个教学亮点所绽放出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孟强  董晓华 《山东教育》2005,(31):22-22
近日,有幸观摩贾志敏老师执教《推敲》一课。贾老师懦雅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自不待言。听贾老师的课.使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2009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图形密铺》。经过几次研讨和实践,我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观摩了一节四年级"整数四则运算"的练习课。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从两种方案里选一种即可。课堂上学生已经选出了合算的方案,到此为止,应该说,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是执教者却不肯罢手,反复启发、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另一种所谓隐含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原本是形容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像天上的浮云那样潇洒飘逸,像受惊的游龙那样矫健有力。可是,近日我反复观摩了浙江著名特级教师刘松执教的"认识方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一课的教学视频,不禁使我将它与"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紧紧联系在一起。刘松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大度——飘若浮云;随意而更具深意、诙谐而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追求美、演绎美的过程。近日有机会观摩齐鲁名师、特级教师贺成金老师执教的《跳水》一课,不禁被其所营造的行云流水式的教学过程吸引,更为其精心演绎的“清溪瘦水自成韵,我自佯狂鼓与歌”和谐的课堂之韵所陶醉。  相似文献   

10.
我有幸观摩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深深地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整堂课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相互交织,学生学得有趣、有疑、有情、有益。  相似文献   

11.
在不久前的一次语文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的赛课现场,我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长歌行》,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使我心中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幸观摩特级教师孙卫胜执教"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孙老师那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睿智思考,都让我由衷感叹!这节课几个教学亮点所绽放出的精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已经结束,作为一名正在执教低学段语文的老师,我特别关注低学段的阅读示范课。张文花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深深地吸引了我。这节课,张老师牢牢地抓住了低学段字词教学、  相似文献   

14.
李长浩 《小学语文》2013,(1):116-117
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荒芜了的花园》一课。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李群 《青年教师》2006,(11):32-34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青年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感受到了张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语言、智慧的教学评价、灵动的教学机智。现将有关教学片段摘录如下,谈谈自己的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观摩了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郭蕾老师执教的《小兵张嘎》。可以说郭老师提供了一节有实效也很有创意的“选找课文中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开展教学”的研究课,这正是我多年所思索与践行的。郭老师的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几节小学科学现场赛课。赛场上,各位老师展现的精湛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也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下面就以《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浅谈我在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上的一点思考。《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曾有幸观摩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的教学,当时我深深地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盐城市2005年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竞赛活动中,李建国老师执教的《槐乡五月》一课荣获一等奖。笔者有幸观摩了李老师的教学。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民主的师生关系、生动的教学氛围以及李老师娴熟自如、潇洒风趣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沈俭 《辽宁教育》2014,(1):85-86
在平时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题深受很多执教教师的青睐,然而大多数是"一一列举、倒推、替换"等内容,相对来说"画图"这一课题较少有教师选择。虽然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但也许不少教师觉得这课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也难以出彩。在我市"理想课堂"研讨活动中,我"迎难而上"选择这一课题进行了尝试,我这样思考着:策略应该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策略的价值;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能为了方便而省略画图的思考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这样的一些思考体现在本课设计的一些细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