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海鹰  张彦娟  杨思博 《河北教育》2010,(12):F0002-F0002
“母校。我百年的母校,热河泉水是你新学的先河,山庄烟雨是你精神的升腾。仕进者.有进学之阶:从业者.有谋生之智能。纵横时代.你在时空中永恒……”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明的结构是由两个方面组成它的,即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道德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1.人民公朴-人民之魂;2.爱国主义-时代强音;3.创业精神-社会乐章;4.理想之歌-信念之歌。其中,人民公朴,爱国主义,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明中共产主义道德的根本特征,理想和信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明一撰的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汤颖 《学周刊C版》2014,(7):226-227
大学之地,不同于社会其他任何地方.当有其自身的存在根基和精神导向。我们以为.大学的理想在于其能够捍卫大学之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并培养大学生使其彰显具有大学精神的特有气质。大学应当做照亮自身也照亮社会长远发展的灯塔.而不应当做一时光鲜却只是被动适应他人和社会的镜子。大学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其他机构不能提供的警醒和判断.而绝非简单的对社会各种要求的附和与被动适应.此乃大学生存之道.也实为大学特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教师工作历来乃传道授业解惑,明理启智释惘.新时期简言表述为教书育人。教师职业多年被冠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精神雕塑匠之称。然而近些年,塑造人类灵魂、雕刻他人精神的教师群体中,心理失衡现象逐渐显露,且有不断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5.
肖艳 《学周刊C版》2011,(10):18-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乃为人的本能之反映.但人们的审美观却各有不同.即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观点对待美好事物.各人是有区别的.或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首先.先秦儒家强调学习是把修养主体精神之外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自身的精神。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苟子也认为如此,“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修养主体经过学习使自身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为了取悦于世。所以学习主要是把外在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所以.教师要苦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功,要求自己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够不辱自己的教学使命.笔者教学多年。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1.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王佳伟 《文教资料》2014,(11):124-125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学生用各种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教师要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妙之处.需要有育人之心、博爱之心、求知之心、公正之心.以“心”育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反思大而言之是为人生留痕.这里有青春的舞蹈,有激情的火焰,有智慧的灵光,有思想的挣扎:中而言之.是酿造精神的营养,孩子们原始本然的天籁之音、师生间至真至纯的交融互感无不储蓄着人生的力量;小而言之,教学的情理智趣在此沉淀、升华.教师因此确证教育的尊严与欣悦……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  相似文献   

13.
米莉莉 《留学生》2009,(8):56-58
一所高等学府历经600余年的风雨磨砺,其精神依然矍铄.神采依旧飞扬.这在学校发展史上不啻为一大幸事,但有幸者,必有造化之机缘,勃发之能量。当你慕名走进她——海德堡大学校园时.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让这所名校得以永恒发展的法宝正是“开放”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一项造福人民与人类的世纪人文工程,意义与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窃以为其根本指向有二:一可日固本.加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体系:二可日开源.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举国上下之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整合、展示中华古今文化中的有生命力因子.以期为之做出应有的时代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语文,精神之家园也。“人有人样子,文有文样子”,学生,诗性文质,乃为书生也。书生之学以美身.以此精神学语文!“精神滋养”是语言学习的宽度,“书生意气”是语文学习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精神说     
大写的人,要有大写的精神。天行健,宇宙之精神;地势坤,大地之精神;刚直无言,高山之精神;博大有容,大海之精神。有日月星辰相辉映,天空才灿烂辉煌;有宝贵精神作支柱,人生才丰富多彩。精神的失落,比灾难与不幸更可怕;精神的复归,比金钱与财富更可贵。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穷本究原的探索精神,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服务社会的人文精神,刚柔相济的辩证精神,博采众长的包融精神伟大的人物,必有伟大的精神:大其心,可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可受天下之善;诚其心,可结天下之友…  相似文献   

17.
马凯 《语文新圃》2009,(5):29-30
爱因斯坦说过:“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无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倡导宽容,“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优化写作理念 1.冲破课本的樊篱,拓宽练笔方式,加大写作容量。2.挣脱课堂的羁绊,让生活之活水滋润写作之春蕾,让学识之沉淀丰盈作品之底蕴,让情感之烈焰点燃行文之激情,让做人之灵魂融入习作之体魄。3.让写作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4.通过提笔行文来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优化教师素质 1.组织者:组织学习活动,提出写作的方向和要求。2.帮助者:或讲解,或点拨,或暗示,给学生提供写作契机和帮助。3.示范者:教师渴望自由,才能给学生自由;教师有个性,才能使学生有…  相似文献   

19.
古人曾把获得知识、提高修养的过程称为做学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笔者认为这种做学问的定义和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十分吻合。学习就得有发问的精神,非但于有疑之处发问.在无疑之处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探究不解之疑、求异之疑、创新之疑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他的《文化偏至论》(以下简称《文》)如是总结到:“角逐列国事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这里把立人看成立国、强国的前提了。他又说,要立人“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而其它几篇文章中也多次申述既要张扬个性.崇尚理性精神,还得鼓吹破坏精神,摧毁那压抑人性.摧残人性的封建堡垒,使人更加独立与高尚。五四时期.鲁迅的立人观在早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体现了上下求索之战士的可贵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