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老宝”遇到“小宝”,他们是否能愉快地相处?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一些怎样感人的事情?几千年前孟子就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现在的“小宝”,他们是否还记得这个千年古训?让我们听“小宝”自己来说吧。  相似文献   

2.
彭贞平 《湖南教育》2003,(23):34-34
一、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重视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只有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例如在教学“搭纸桥”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搭纸桥需要什么材料,根据学生的需要发给他们器材,并要求他们尽可能…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常常要“遭遇”问题学生,你道理讲了一大箩,他们却是“油盐不进”,让人很是头痛。其实,这类学生大多面子观念极强,有时候,善意地“将”他们一“军”,没准反而是教育转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火星”撞“地球”?那能撞出什么来呢?呵呵,备不住就能撞出一个足球明星来呢!你不信,那就接着往下看呀!飞龙队取得的成功让林大脚他们信心倍增,用一句眼下比较时髦的话说,简直就是“信心爆棚”!就好像是为了让林大脚他们爆了棚的信心更好地体现一把,有消息说,市里准备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重要的,或具有难度的问题,要努力通过师生谈话、学生讨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探讨、琢磨、钻研,让他们“嚼”出“味”来。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领会了文章的深刻的主题,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或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之中。从而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的那样:“待到疑云驱散,障碍排除时,他们感到一种满足,脸上是欢乐的表情,眼睛闪闪发光。”俗话说:“吃鱼没有取鱼乐。”与其教者迫不及待地讲出答案,让学生吃现成的鱼,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取鱼。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理论在阐述“教”与“学”的关系时指出: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而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应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二是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主观心理上体验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从“讨厌”作文到乐意作文呢? 一、挖掘闪光点,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写”丧失信心是写作文的大敌。有些学生由于写作基本功较差,便错误地认为自己“笨”,不是写作文的料子。对于这类学生要从坚定信心入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为此,我专门召开这类学生的专题会议,先让他们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再让他们读优秀习作作者最初的作文——同  相似文献   

9.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尤其是一堂低段语文课,不能只有老师的“讲”或学生的“读”,因为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自学能力都很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完全养成,如果只是一味地让他们听、读,那收效甚微。根据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及其安排,结合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还让学生动手,要求他们亲自去“勾”、“画”、“圈”、“点”,在提高其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汉语拼音时,教学生在声母下画一短横线“”,韵母下画一短曲线“”,介母下打上…  相似文献   

10.
尹良俊 《教育文汇》2013,(11):46-47
早春的一天,几个邻居找到我,让我指导他们的孩子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我问孩子们:“都到哪些地方玩过?”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哪也没去过。”  相似文献   

11.
谢惠燕 《师道》2006,(7):22-23
英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好奇、好动、好玩、好强、好学是青少年的普遍特征,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随意的一种“玩”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玩”,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从游戏中学到知识。以玩激趣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新颖别致的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专注于所学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但他们仅仅是各“课”,而不是各“人”。教材是他们惟一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做的是仅限于知识传授这层意义上的备课,严重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让学生“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3.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爱学解放军,但常常为道具不足而遗憾。望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跳绳的身影,我们突发奇想:何不用跳绳来“武装”孩子们呢?于是,我们召集小朋友们过来,让他们将跳绳一前一后从肩上垂挂下来,前面的绳柄垂到腰际,后面的在腰间绕上两圈后将绳柄别进去。打扮完毕,孩子们相互瞧瞧,都兴奋地欢呼“我是解放军”,开心极了。可不!乍一看,他们就像准备野营训练的解放军战士。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们提醒他们思考:“怎样让自己真正像解放军呢?”短暂的思考之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遵守纪律”、“机智勇敢”、“认真学习”、“乐于助人”……这一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张浩如 《山东教育》2002,(32):38-39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便于教师操作的应试教育形式,它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给”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因此,要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必须打破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来索取,让他们积极来“拿”。这种方式,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拿”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即“自动———互动———扩展”。自动课型。是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读,让他们自己直接活动。这一课型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它的学习任务是: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清文字障…  相似文献   

16.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的确,课外阅读为孩子的童年开启了一扇能窥见生命奥秘、通往精神天堂的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之门并未真正开启。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他们打开课外阅读之门呢?我认为巧用“加”“减”“乘”“除”,是引导学生开启阅读之门、踏上阅读之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强调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张扬,鼓励他们天马行空地放飞想象。然而,由于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许多学生习作中表现的想象往往非常随意,忽视了想象的主体合理性。为了让学生既能无拘无束地驰骋想象,又不至于使想象变成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我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写”、“会写”作文,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只有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才能勤奋去写。据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一些篇幅不长的故事,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听后,让他们复述故事,可以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写也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20.
沈瑜 《班主任》2008,(10):33-34
一提起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我们通常都会产生怜悯、同情的心理,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会不南自主地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很少思考怎样帮助他们才最合适,更不会去想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们。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施爱,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关爱他人”的主题班会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