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8日,除夕前一天,新华社消息《民工卢连庆终于拿到了工钱》给难以数计的关注民工工资的人们带来一股辛酸的慰藉,这是自1月12日新华社推出《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的第42条稿件,也是这组报道的最后一篇。半个月来,这组报道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让人读着落泪,而卢连庆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个体在春节前夕的“收成”,无疑是一份可以为全社会共享的最温暖的新春贺礼。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新华社这组《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还具有宝贵的示范价值,引发我们以此为个案深入探讨如何在民生类题材上成功地发挥议题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2.
也许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还不曾以如此轻松或者轻薄的态度谈论过“跳楼”!然而,在人文精神成为世界共同价值标准的今天,“跳楼”已经被媒体习惯性地称为“秀”了。近年来,民工因为领不到工钱而跳楼,或以“威胁跳楼”讨工资的事件络绎不绝。除了在春节前民工们要急着回家时,有一次相对集中的:“跳”,平时,一个城市一个月之内不会没有一起这样的报道。以至于在媒体看来,这已经不是新闻,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所以每次都弄得记者老大不高兴。这回倒好,有7人在18层楼上坐成  相似文献   

3.
社会热点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新闻宣传中的敏感和难点问题。一些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事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如拖欠民工工资、城市停车难、农村医疗保障等问题,有利于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的一些媒体以炒作明星绯闻、凶杀、抢劫为主,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徐佳丽 《今传媒》2007,(4):22-24
近几年来农民工为了"讨薪",为了收回自己用血汗换取的尊严屡屡采取极端行动,媒体对此类"新闻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一时间"民工问题"成为一个急迫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年关将近,职工为讨拖欠工资上演“跳楼秀”的现象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去年的这个时候,南京不仅有好几位民工爬上塔吊讨要工资,更发生了民工们封住一家医院新大楼向施工方要工钱的恶性事件。据媒体报道,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汪司长一行对南京市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南京有148个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人均拖欠金额达1732  相似文献   

6.
拖欠民工工资不再是简单的劳资纠纷,而演绎为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今年10月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之后,好像一下掀起了民工讨钱热。媒体上一面是愁容满面的农民工,一面是表示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的各级政府官员,他们大多将矛头指向拖欠农民工工资最多的建筑开发商。从农工到施工队到建筑商到开发商这个欠钱链条中,开发商似乎成了“罪魁”。那么今年的开发商何以如此“心狠”?政府雷厉风行的讨钱行动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利益的链条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往往不会只是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三农”问题。作为黑龙江省内的主流媒体,生活报近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堪称深度报道的典范之作。如《政协委员走工棚》,以政协委员的视角。亲历农民工的生存空间,体察农民工的辛苦。报道发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些相关建筑企业立刻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民工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民工们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好时机下,《生活报》又适时推出了《关注民工幼童成长》的报道,作为这个报道的延伸。这充分体现了《生活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大视角和大深度。  相似文献   

9.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事报道后,各地刮起了一股“清欠”民工工资的暖风:尤其是各地政府带头“清欠”,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合同规定的时限付清工程款,并责令施工企业限期补发所拖欠的民工工资。由此我想起了另一种“清欠”——各地新闻媒体拖欠作稿费的事,亦属“清欠”之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去年“工资偏低”造成的“用工荒”,企业如今大都对员工的工资加码,开价最高的企业,普通员工每月可拿2500元工资。春节过后就有加薪的消息,对外出找工作的民工来说,似乎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但在笔者看来,用工单位如在招工时候就开出高价,远比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中旬,南昌市政府向社会公告:“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单位将建立不良行为档案,有不良行为的用人单位将定期予以通报并以此作为审批资质、年检以及竞投标的参考依据,对拖欠民工工资产生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严惩。”南昌市政府的作法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尤其在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民工中产生强烈反响。其间,我们也看到档案在救助、保护弱势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2003年2月13日到2月28日,齐鲁晚报陆续推出了《民工进城实录》、《民工招聘会播报》、《民工专场招聘会反思》三组关注民工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2月24日、25日,与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次“民工招聘会”,更是招来一片叫好声。招聘会上共有省内100多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岗位7000多个,吸引了1万多名进城民工参加,两天内近5000名民工找到了“饭碗”。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予以突出报道。其中,除齐鲁晚报之外,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农村大众、生活日报等媒体都在头版头条做了突出处理。一家媒体策划的活动,众多同行媒体自发“追捧”,这在多少有点“同行相轻”的新闻圈里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欠薪     
具有“中国特色”的“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尚未得到根治,又在另一层面“隆重上演”,且闹得不轻,这就是传媒业常见的拖欠作者稿酬问题。一些作者仗义执言,为民工追讨工资“鼓与呼”,而自己的稿费却被拖欠,成了需要别人关心的“弱势群体”。我每年要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时评百余篇,  相似文献   

14.
冯瑄  杨鲜 《新闻前哨》2007,(11):41-43
从农民工形象"妖魔化"说起曾几何时,"民工"变成了一个1昧的词。"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卖淫、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手脚不净……"成为媒体报道中描述民工形象的常用语。民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可是,在新闻媒体的许多此类报道里却包含着一种刻板的成见:民工永远不可能如城里人那样文明。这种偏见潜意识地支配着媒体在社会语境内捏造可怜、无知、没有教养、邋遢、低人一等的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各地批评拖欠民工工资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然而,就在传媒业内部,一些“打工记者”的权益同样受到侵害,却常常不被关注。 想起这个话题,缘于一位记者朋友的遭遇 前不久,这位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的记者去郑州一私营企业帮工人讨要工钱,而这家私营企业主情急之下竟振振有词,“大记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我采写的一组系列报道《讨薪记》获得了2003年度人民日报精品奖。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在“值班手记”中称赞这组稿件“抓住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问题开掘得深,为批评报道提供了一个范例。”这组报道所以能引起较好的反响,我认为:一,与找准了“结合点”有关,即找准了社会焦点,找准了政策依据,找准了典型事件。二,较好地把握了批评艺术。找准“结合点”才能开掘得深这些年,每到年底,有关民工讨薪问题,就成为社会的焦点。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资料,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进城务工的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7.
李桂蓉  刘俊 《新闻界》2005,(5):105-106
今年9月初,民工王斌余因急于为父寄钱治病,讨要工钱无果后连杀四人案发生后,民工的权益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从新华社《千万别漠视农民工的基本愿望》,到新京报《有必要判王斌余死刑吗?》,再到南方都市报《悲情不能遮蔽真相》,媒体、学者立场分明的讨论,使得“王斌余都注定要成为和孙志刚一样的历史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18.
衣琼 《新闻窗》2007,(6):83-84
新闻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客观世界最新变化的信息,新闻媒体正是提供这些信息的机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就是通过采访、写作、编辑等收集和发布公正客观的信息。新闻的采集发布都需要成本,比如媒体通过支付给投稿者稿酬或支付给记者工资的形式支付新闻稿的“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07,(2):6-10
岁末年终,又是农民工该拿钱回家的时候。类似农民工遭遇欠薪的报道,又出现于各类媒体。“辛苦一年,让农民工拿钱回家过个好年!”寒冬中,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愿望吸引着上至党和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目光。关注的目光,让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感到了浸入心田的温暖。然而,温暖并没能让所有的农民工把钱带回家。“欠薪”、“维权”等仍是这个冬日里颇有热度的关键词。据建设部门提供的消息,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截至2006年10月,2003年年底前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为337亿元,目前已偿付了336.82亿元,农民工工资历史陈欠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至2006年底,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  相似文献   

20.
由于是民工,而且还是河南籍的,因此,一些媒体就抓住这些大做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一群体的不屑和轻蔑。“馋嘴的民工”字样不仅随处可见,更有记者这样写道:3名民工“坐在葡萄架下,甩开膀子猛吃一气”,民工的粗鄙、贪婪和馋样儿在记者的“生花妙笔”下“栩栩如生”。在天价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