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卫玲 《编辑之友》2015,(1):103-106
在中国近代时期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与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历史背景下,早期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兴起.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知识女性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具体报刊活动之中,并借助报刊媒介传递自己的新思想,启发了女性觉悟,也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在全面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部分受过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积极参加报刊活动,在女性报刊出版发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女报人不但思想先进,而且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其个人经历以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个性化色彩也深刻影响着她们参与的报刊活动.同时,女报人群体的逐步壮大也是近代社会中具有多重意蕴的历史事实.她们不仅对女性报刊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姜卫玲 《新闻知识》2012,(10):95-96
1898年《女学报》诞生,开创了我国知识女性办报的先河。其后,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三个时期,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报刊活动,掀起了女性报刊创办的高潮。这些由知识女性创办、发行或者参与,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①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  相似文献   

4.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卢明芬  莫惘  璩卉慧 《新闻窗》2011,(1):109-110
在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清末到解放战争这样一个阶段,以当时条件下这单所说的媒介以报刊为主。19世纪我国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从事报刊行业的人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的一批妇女报刊开始成长起来,女性参与传媒活动便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时期,女性办报活动出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报刊和女性知识分子。她们以报刊为平台,摆脱家庭和地域的束缚,开始以新兴群体的面貌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形成了知识女性群体在公共空间的集体发声的现象,推动了女性主义发展和女性人格解放。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2):58-68
近代女性报刊与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女报既是觉醒的知识女性表达自我诉求载体;也与"政治事件"的女权运动紧密互动、彼此形塑。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知识女性既运动"参政"又办报"议政",为女权运动与女性报刊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唐群英、张昭汉等代表的民初女权主义者基于共同政治诉求,在舆论场域形成声援之势,借女学校、女性社团等营造女报传播网络;其办报角色定位趋向"自下而上"代表女界立言的"论政型"女报,而不同于晚清"自上而下"的"启蒙型"女报形态;意在内政、外交事件的即时评论中呈现女性"在场",勾连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之关系。参政运动及其知识女性的媒介实践展示了她们如何在"革命"转向"共和"的"政治机会"中,藉报刊媒介在体制内形塑女性政治认同的初步尝试;也反映了其时多元政治利益表达的媒介场域,从性别平等视野审视共和政治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9.
自1898年中国第一份女性报刊——《女学报》在上海正式创办以后,近代时期涌现出一批专门以研究女性问题为主、反映和指导女性生活的女性报刊,成为一些精英男性和知识女性传播新知、探讨问题、表达观点的媒介空间。女性报刊的出版与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又对彼时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学界在梳理和阐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时,不仅将女性报刊视为一种进入历史现场和找寻女性生活经验的绝佳媒介和重要途径,同时也将之视为发现和探寻女性解放之路的重要坐标。本文通过梳理学界关于近代女性报刊的研究成果,重新考量其在出版史上的地位,以期更为清晰地把握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从中探求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话语的论述中,女性被视为种族的孕育者和国民的一部分。女性的身体也被要求根据卫生知识以新的标准进行评判和形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健康美"的新的审美观念。在舆论的表达和一些女性的实践下",健康美"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主动选择,体现了近代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改造从被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蔡银春 《编辑之友》2021,(9):93-100
晚清女性报刊主要由民间群体创办,为长远计,办刊者在注重刊物公益性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报刊的经营.女性报刊的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采用同人出资、社会筹捐、商业性招股筹资等数法并用的方式募集办刊资金;另一方面,采取低售价、优惠促销、开展广告业务等办法扩大报刊的发行和影响.这些经营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报刊的推行和传播.但总体上来看,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匮乏及受彼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晚清女性报刊普遍经营困难,存世时间大多不长.  相似文献   

12.
曾雨荪 《图书馆》2024,(4):69-75
民国初期,女性报刊是女性自我表达、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报刊上登载的图书广告重构着女性的阅读空间,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生动反映。《香艳小品》《香艳杂志》《中华妇女界》是民初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报刊,文章以三种女性报刊所登载的图书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图书广告的时代背景、内容倾向、阅读人群、推广策略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究民初女性报刊图书广告对民初女性阅读产生的影响,以为当代图书广告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报刊透视婚恋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圆 《新闻记者》2002,(4):14-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一些报刊上陆续开辟了关于女性、家庭、婚恋的专版 ,女性类报刊也纷纷崛起 ,如《中国妇女报》等 ,成为展示新一代中国女性的窗口和舞台。而女性形象的变化又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反映 ,因此 ,通过透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管中窥豹” ,从而看到我国社会在近一二十年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 ,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女性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 ,婚恋中的女性尤受关注 ,因为婚姻与爱情永远是女性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正如一篇刊载在JournalofCommu…  相似文献   

14.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1874年1月5日他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他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在他启蒙下,到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了我国近代办报思想;他是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开创了报刊政论文体,经梁启超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我国近代报刊以政论为主体的显著特点。王韬在我国新闻史上是一位颇著影响的人物。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他的报刊活动进行过研究。本文就王韬报刊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考证,现就教于新闻界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近代宁波人从上海开始到宁波本土的一系列早期自办报刊活动,分析了近代宁波早期自办报刊活动所体现出的宁波近代化的特点,指出宁波人早期的自办报刊活动是宁波自觉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媒体出版活动中,女性图书、报刊以及相关的女性电子出版物、女性网站、博客等,占据了整个出版市场的很大份额,因此,关注女性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对研究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高出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一种艺术体裁——民间达斯坦,它由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组成,并在动听的音乐伴奏下演唱,而且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近代民间达斯坦主要叙述维吾尔族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的勇敢活动,其中在塑造阳刚勇敢的男性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不少宁愿牺牲、还依然保持贞操并且敢于控诉满清官员与地主恶霸罪行的女性形象。文章主要对近代达斯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背景进行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05年创刊的《北京女报》不仅是北方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而且是当时全国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妇女日报,就近代北京妇女报刊而言,《北京女报》更是开山之祖。  相似文献   

19.
曾丹  欧阳明 《编辑之友》2021,(10):105-112
石印、书册式、丛报,与我国近代报刊出版主流理念不甚相融.维新时期,同人群体举办的以《时务报》为代表的石印书册式丛报形成一种独特的媒介景观,嵌入晚清报刊出版的褶层.出版界同人接纳了以分科为标志的近代知识,继而在复合性思维指引下,创立了以"分科之学"为旨趣的丛报,将西式报刊知识移植入本土的知识架构中,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作为一种为社会提供基础设施的技术,石印术在一定程度上锻造了中国报刊知识的新形态,丰富了近代新闻出版文化.晚清同人群体多为传统知识的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们身上开始,展开了传统的裂口.复合性思维可以表征晚清社会精英在面对报刊新媒介时的复杂心态和对报刊功能的结构性认知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报刊市场的发展,女性类报纸和刊物渐成规模,成为有广泛受众的一类文化产品。因为这块市场得到消费者垂青,所以越来越多的刊社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以致同类报刊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在对读者的争夺中,有不少老牌报刊的市场份额大幅度被压缩,往往因为资金链断档致使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不少报刊近几年频繁易主,在市场上不断寻求新的生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