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廊,"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园冶)廊是建筑物的前面增加"一步"(古建筑的一个柱间),有柱,有的还设栏杆.廊之物质功能是使室内更不会受到风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会受阳光之炎热.但从建筑艺术来说,则是增加了空间层次.另外,廊本身如一种似室内又似室外的"灰"空间,比较含蓄,所以园中好多建筑都设廊.廊,中国传统建筑中原以为极普通的一种形式,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用今天的理论来分析它,我们不禁惊诧于古人对于空间的塑造是如此的神奇,扑朔迷离,变化莫测.  相似文献   

2.
李想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260-260
灰空间是一种联系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给人提供了一个既方便联系室内又与自然亲密融合的平台,同时它又给人提供了交往空间。本文就对住宅建筑设计的“灰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灰空间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廊,中国传统建筑中原以为极普通的一种形式,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用今天的理论来分析它,我们不禁惊诧于古人对于空间的塑造是如此的神奇,扑朔迷离,变化莫测。  相似文献   

4.
郑越 《百科知识》2023,(15):52-53
<正>解构主义设计多运用于建筑及室内空间中。通过运用“解”与“构”,将空间中的元素、结构进行分解重构,但并不是一种单纯混乱的分解,而是一种高度理性对于空间有更深层次理解的体现。解构主义设计是向正统、主流、规范提出质疑,挖掘过去在实践中被遗忘或被压制的部分。一、解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设计解构主义并未有一个明确定义,也不会被定义。用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踪迹。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当它被定义时,它自身也就消解掉了。  相似文献   

5.
葛致远 《百科知识》2023,(16):40-41
<正>《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种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外形似龟,却长着鸟头、蛇尾的生物,它会发出似劈木头时的叫声,被人们称为“旋龟”。在《山海经》描写的众多动物中,“旋龟”可能是最接近现实存在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懒猴真懒     
李湘涛 《百科知识》2004,(12):38-38
提起猴子,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那些动作滑稽、机智敏捷、欢蹦乱跳的动物,不过在我国却生活着一种低等的原始猴类,其行动迟缓得令人吃惊,既不会蹿,也不会跳,只会一步一步慢慢地爬行,有时走一步竟达12秒钟,其速度之慢可以与乌龟相提并论,而且还十分贪睡,如果被惊醒,也只不过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张望一下,身子却一动也不动,因而得名“懒猴”。  相似文献   

7.
步步高     
人们总想往高处走 ,所以创造出许多“步步高”产品。过年有“年高(糕 )”、生日有“诞高 (蛋糕 )”、唱歌也有“步步高”(电器 )”;上桥时说“一步高一步”,下桥时则又叫“后步高前步”;住房子更是要“再上一层楼”。就连团体照、大合唱什么的 ,也忘不了要找个台阶上上。找不到合适的 ,搭也要搭一个——“步步高”嘛 !你可别说 ,这“步步高”还真的挺重要。它不单单是个美好的愿望 ,也是一种实际的需要 ,更是一种“进步的阶梯”。就说团体照或大合唱所用的台阶吧——它本不是为了“步步高”,但它确确实实令人“步步高”。早先 ,当人们需要这…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12,(5):66-67
建筑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工作的处所,建筑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一步步迈向现代和文明的印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的外观在不断完善,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而最基本的高度也在逐步提高,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  相似文献   

9.
“多迈一步”如何张文海在交通术语中,有“一慢自然宽”之语。它说明了一种行车哲学道理:抢道多祸,慢行安全。在发明创造中,这种“一慢自然宽”的心态就不适合了,它处处要求人们应多迈一步。“多迈一步就意味发明”,有科学家如是说。多迈一步,就是不保守,不僵化,...  相似文献   

10.
有一本叫《不结果的智慧之花》的哲学小书.中间提到许多哲学上的荒谬命题。例如“飞矢不动”、“阿里斯顿(善跑的巨人)永远赶不上乌龟”,“人不能跳进同一条河流”等等。这些命题看似荒谬,但并非全无道理,因此被称为“不结果的智慧之花”。例如“飞矢不动”,论者认为,飞矢在任何一瞬间都有一个空间位置,这个瞬时空间位置就是不动的。正象坐标上的抛物线,它是由许多静止点连接起来的;也象电影、电视中的图象,是由许多静止的单张照片连续放映形成的,所以说“飞矢不动”。这种不结果的智慧之花的错误在于,它看问题的观点不对:只…  相似文献   

11.
中科 《金秋科苑》2012,(16):61-65
到了1972年,ARPANET上已经互联了近20个结点。但是,应用还非常之少。人们发明了一种叫作FTP的通信协议,可以用它来把一个文件从一台电脑送到远处的另一台电脑。另一个叫作TELNET的协议则允许人们通过ARPANET从一台电脑登录到另一台远程电脑,使用它的资源。还有一种协议叫作“电子公告牌”(BBS),它允许人们把自己的文章“张贴”到网上。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与公共设施——景与物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星  阮鉴 《科教文汇》2008,(2):183-183
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构成了一个个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设计则正是探讨如何来设计这空间,使之与建筑物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都市的统一体。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应要求这一公共空间建筑“公共化”、“城市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逗留、休憩场所,方便以及合理的公共设施,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合理的处理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建筑等的谐调关系是城市环境设计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间设计是人类创造并美化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之一,又称为室内环境设计。自文明史开创以来,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室内空间设计的历史画卷也随之越来越斑斓多彩了。人们往往用“空间气氛”、“空间格调”、“空间情趣”、“空间个性”之类的术语来解释它。实质上这是一个空间艺术质量的问题,也是衡量空间布局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立足于室内空间设计,从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方面来说明室内空间设计的趋势及其发展方向。一、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人们一般理解的室内空间,是以建筑为载体的内部空间,它包括新建建筑和改、扩…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他物”与“所咏之辞”之间的关系有:(1)比喻。(2)象征、联想、映衬。(3)创设意境、烘托气氛。(4)提示渲染等。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它之所以往往用于开头,无非为了起到引人联想的作用。或有些起兴的事物,对于诗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常常起着比喻、象征、烘托、暗示等作用,并有助于创造动人的形象和美好的意境。如果只是“先言它物”而没有其后的“所咏之辞”,也就不成其为“兴”了。  相似文献   

15.
似一方精美的红玛瑙,镶嵌在太湖之滨的绿树丛中,红得深沉,红得诱人。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苏州吴县东山镇的“春在楼”。因为它从门、窗、到梁桁、柱、檐皆施以精致的雕刻,所以习称雕花楼。雕花楼原系大财主金锡之的私宅。他在上海做  相似文献   

16.
浅论室内风景——水对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在探索城市、建筑空间和自然的关系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共识。水是室内绿化中的一种自然景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从单纯的物质功能状态逐步发展成为兼具艺术功能的水景。并从室外引到室内。水的形态设计构思常源于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体。自然界的水体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室内水的景观具有观赏功能、游憩功能、生态功能、表现空间主题等功能,此外还有特殊的物理效能。根据其特点使用相应的手法营造良好的室内风景,也是未来建筑环境艺术及室内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21):72-73
反应堆是指能够在受控下(所以不会发生原子弹那样爆炸)持续进行核裂变链式(连锁)反应的装置。之所以把它叫做“堆”,是因为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是用石墨块(用以控制反应速度)和金属铀块(反应燃料)一层一层交替地“堆”起来而构成的。后来,其他不用石墨的核反应装置,仍沿用这种叫法。  相似文献   

18.
居住建筑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室内设计师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地方特点。通过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形成满足不同人群生活要求的居住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9.
寻找阿房宫     
2000多年来,没有人能够清楚地了解阿房宫建筑的格局和规模。人们只能跟随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去想象这座万世之宫的精美与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历史上关于阿房宫记载最详细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但令人奇怪的是司马迁在详细描述了阿房宫前殿后,对阿房宫的总体规模和形式却只字未提。2000多年来,人们深信不疑:公元前207年,项羽点燃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在这场大火中,随着一个王朝的消失,阿房宫这座恢宏的殿宇在…  相似文献   

20.
两个人的印记泰恩教堂的右侧是异常狭窄的泰恩巷,泰恩巷的另一边则是老城广场街廊最富内涵的中世纪建筑之一——石铃大厦。虽然墙角悬挂的石铃已是个复制品;但山墙在1 980年之后还原成早期的哥特式真实风采。与石铃大厦右侧紧密相连的建筑,则是18世纪建造的金斯基宫。这座晚期巴洛克经典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