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平缓的语调,悠扬的音乐向读者、观众诉说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已,默默守候和付出的女人的一生。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在湮灭的女权话语世界中,整篇小说和电影以一封书信表达了女性意识,从女性的视角解读女性的内心世界,女性意识,进而发人深省思考女性意识及其存在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为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长时间以来打动着一代代的读,人们在惊叹于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狂热与自我牺牲的同时,不禁会想到,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她用毕生的精力去坚守一份爱情?作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呢?以下试从女性心里特性、作家创作倾向和作家个性三方面来分析陌生女人的性格塑造。  相似文献   

3.
崔伟伟 《现代语文》2006,(11):65-66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他以凄美哀婉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陌生女人”悲情而又短暂的一生。这个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的“陌生女人”也成为作家成功塑造的诸多理想女性形象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就连大作家高尔基在读过此篇之后也不禁坦言道:“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情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①陌生女人的“悲”在于她用尽一生去等待与守护一份无望的爱情,一句“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由于…  相似文献   

4.
根据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描绘了一个女人执着而凄美的一生。故事以陌生女人临终的遗信为引子,用追忆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少女时代的她开始,一生中两次和他相遇,肌肤相亲。她两次选择离开。临终之时,她用信的形式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告诉了他。电视剧以主人公完全占有“视点权”的女性“霸权”叙事,叠加一种“死到临头”“死也要死个明白”的大义凛然,对自己的生命与爱情进行了一厢情愿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5.
透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情书>中两位主人公不同表达方式的"暗恋情结",发现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以及两种异质文化之问的差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体现西方人追求爱情的激情,<情书>渗透着东方人特有的含蓄细腻.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徐静蕾导演的中国同名电影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与相异之处,通过对这些共同点与不同点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欧洲小说的中国本土化移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分别被中外两位导演改编为电影。本文从陌生女人的形象塑造出发,对两位改编者的电影叙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部电影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阐释出东、西方女性在爱情观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意蕴的象征性小说。小说家R象征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陌生女人象征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人道主义;陌生女人的死象征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茨威格面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以及不懈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生命历程,从而形象地完成了他对人道主义理想的独特言说。  相似文献   

9.
陌生来客     
加尔森林里最近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着这位陌生来客。“他的模样可真怪,身体和尾巴上长着密密麻麻的长刺,头上还长着角。我虽然也满身是刺,可他比我难看多了。”刺猬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往事都已沉淀在岁月的长河里。翻开记忆的画页,有许多熟悉的面孔,让我备感亲切:也有许多陌生的面孔,给我留下无尽的留恋和回味。  相似文献   

11.
茨威格出身于纯正的犹太家族,同时也是在欧洲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作家,是"西方犹太人"的代表性人物.他对这一身份的高度认同,使得他的文学创作也显现出了强烈而复杂的文化背景要素,既保留了犹太民族的文化意识特点,同时也将其转化为一位欧洲知识分子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追忆和思索,《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展现了其西方犹太人身份认同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与分析,揭示了小说体现的复调特征:作品主人公的主体性、小说情节结构与话语的对话性,以及小说人物与作品本身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3.
作家在他41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它出自一个陌生女人之手,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却揭露了那个女人一生最大的秘密:她从13岁起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才华横溢又风流倜傥的作家,已经有18年之久.女人曾为作家生下一个孩子,可是在写这封信的前一天,这个孩子不幸夭折.她悲痛欲绝,身染重病,弥留之际写下这封信,向作家表露她这一生最隐蔽、最深切的爱恋.但讽刺的是,作家却对这个深爱自己的陌生女人没有任何印象.  相似文献   

14.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激情"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作家的某种心灵体认——一战后西方人荒诞、虚无的悲剧性存在状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自欺"的热狂。存在主义者认为,自欺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依此观点审视,茨威格式的"激情"实为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欺。  相似文献   

15.
陌生之爱     
电影《偷心》中,一头红发、桀骜不驯的娜塔莉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倒,昏迷当口,却被走过的路人裘德洛唤醒。彼时她膝盖流着血,脸也被蹭花,口里却说:"Hello,stranger."接下来,这个有关陌生人的爱情电影由此展开,他们哭泣、争执、相爱,享受了无数个充满力量的生命瞬间。屏幕上的两个或者更多人只消一句"你好,陌生人",就能够生出多少故事,现实生活当中又当如何?吕克·贝松说,电影不是济世良药,只是一片阿司匹林。大师所说出的真理,大概正是想要表达:现实当中的交流之艰,只有将它拍到屏幕当中去供人艳羡罢了。"陌生"大多时候是个听起来就比较高冷的词  相似文献   

16.
从教十多年,几乎年年都会遇到插班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这一切会让插班生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内心既会产生一种懵懂的向往,又会涌起一股莫名的畏惧。如何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的班集体中,这是我在近几年教学管理中一直在考虑探索的工作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认为老爸老妈之间是没有爱情的。 我以为爱情就是玫瑰、项链、手表、电影……可是这一切,老爸老妈之间都没有。他们常常忘记自己的生日,更不会记得为对方买生日礼物了。  相似文献   

18.
熟悉的考题和陌生的考题哪个难?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不须要思考,当然是陌生的考题难!事实上,并非如此。熟悉的考题也可以出得很难,陌生的考题也可能轻松过关。  相似文献   

19.
陌生访客     
方佩岚 《中文自修》2001,(10):46-46
记得那一年我才初二。一天下午,我和同学放学回家,突然被一个中年男子挡住去路。“小姑娘,”那个人愁眉苦脸的,“帮个忙好哦”“什么事?”我们很奇怪。“我从山东来上海看病,可皮夹被人偷了,现在回山东的路费还差五块钱……”他话还没说完,我们已开始掏口袋,两人拼凑了三块多钱统统给了那人,他千恩万谢地走了。回到家里,还得意洋洋地一五一十告诉了妈妈,妈妈看看我,轻叹了一口气,一句话都没有说。  相似文献   

20.
真爱的诠释     
爱情,是一个美丽而又永恒的话题。可爱情对我来说又是那样的遥远而模糊。直到我读了这样两首诗——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才觉得那些听说过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和浪漫神奇的爱情,都如同一个个阳光下的泡泡,若用它们来诠释爱情,那将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