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心理描写历来是霍桑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霍桑的作品“主要不是表现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是刻画人们的思想冲突和心理活动”^[1]。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大量采用了哥特手法,并将心理分析与哥特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了“善与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特·勃朗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的这部具有哥特特点的小说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4.
《红字》:精英主义的政治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的<红字>一直被评论界视为描写永恒人性的作品.通过对海丝特的判决过程作历史细节的还原,可知<红字>中的清教神权政治与17世纪40年代的美国清教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细致梳理历史事实,找出霍桑对历史的裁剪和虚构,有利于解读霍桑精英主义的政治立场.霍桑<红字>中的政治立场与19世纪中叶美国国内<妥协法案>的争论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霍桑的<红字>其实是对<妥协法案>争论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以后,引起了许多作家的模仿与注意,他们或多或少地将哥特式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不朽名作<呼啸山庄>也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色彩.本文立足哥特小说的特征要素,从故事场景、人物范式与主题意识三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6.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强大的清教主义传统。作家霍桑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创作明显继承了哥特传统。在他的笔下,哥特传统被注入到了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7.
<红字>是美国杰出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发生在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一个爱情悲剧.本文从霍桑在<红字>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来看他对传统男权社会中所标榜的"男子汉"的否定.霍桑运用了象征、对比、反衬及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刻画流露出他那复杂而充满矛盾性的思想中女性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文章根据在欣赏<红字>的过程中由红字"A"引发的联想,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把通过情节联想到的一系列带有字母"A"的英语单词串在一起,进而细细品味霍桑大师那精巧又不乏叛逆与鞭笞的观点,以及他所刻画的海斯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它的问世,不仅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充分反应了清教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们无法克制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红字>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就作品的象征手法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开创了“心理哥特”小说的先河。同时,在创作理论上他提出了“效果统一论”,并将该原则付诸于他的文学创作实践。文章将该理论应用在对其名篇《丽姬娅》中哥特艺术的研究上,从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等方面分析与论证坡是如何成功地制造哥特式的悬疑与恐怖。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黑箱”思维产生的依据表现在对现实进行深沉的反思、对新科技浪潮的高度关注、对现代思维新成果的吸收,邓小平理论的“黑箱”思维表现在邓小平对黑箱环境的重视、对客体输出的关注,邓小平十分重视“黑箱”的动态过程,邓小平理论的“黑箱”思维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务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霍桑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在其作品Ⅸ牧师的黑面纱>中,霍桑便把黑色面纱作为象征符号,通过教民们对胡珀牧师脸上突然出现的黑色面纱的反应,展现了牧师及教徒们对潜藏人性的理解.而作为贯穿全文的象征符号,黑色面纱的涵义并非单一的.霍桑通过对布道场面,教友们的态度的转变以及牧师隐晦的话语的描写,赋予了面纱丰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认识黑洞     
本文介绍了认识黑洞的过程,给出了研究黑洞的方法,阐明了自然界中可能产生黑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黑色作为一种基本颜色词在日汉两种文化中除了具有相同的本意外,又有引申义.本文通过对“黑”与“い”各个义项进行分析,旨在为中日比较语言学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昌明<"青骢马"辨>认为,"骢"义后世诗文与许慎不同,或因许释未当,或因"骢"义转移.大量典籍证明,许释"骢"为"马青白杂毛也"没有不当,后世诗文将"骢"义扩大了,所以与许释有别.使用词典,不得混淆"词典义"与"训诂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发表于1961年的著名反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作具体分析,结合书中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黑色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操作手法。从而具体剖析黑色幽默的定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人物,结构塑造以及黑色幽默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自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很多西方经典名著被重新解读。文章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黑人桑宝》进行分析,发现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殖民思想,被改写的东方文化及在西方语言、文化渗透之下东方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教育中有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不敢使用惩罚;二是不会使用惩罚,滥用惩罚。本文结合几位著名教育家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的端口特性等效,在电子线路及其计算机辅助设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晶体管端口特性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探究"黑色幽默"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写作风格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