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的七言歌行在七言歌行发展史上呈现出过渡性。文章综合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过渡性特征,即王维的七言歌行既是初唐体调的沿革,又是盛唐之音的体现,也具有中唐叙事歌行的风韵。同时,也对这种过渡性特征的形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题材和内容上对初唐七言歌行进行了分析,初唐七言歌行虽摆脱了毫无创新的刻意模仿的阶段,但它尚未能够对以往的题材进行灵活自由的运用,难以达到融他于我而不着痕迹的艺术境界;就创新而言。初唐七言歌行又难以摆脱以往题材的羁绊,多立足于已有的题材,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发挥总难摆脱已有的题材模式。初唐七言歌行具有题材的因袭性和内容的创新性并存的特征,这正是七言歌行这一体裁在初唐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七言歌行的流变及其诗体特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言歌行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诗体。七言歌行在魏晋时期就已萌芽,它正式形成于陈隋时期,在初唐得以成熟,盛唐得到了充分发展,尔后还发生了诸多变化。七言歌行有着与七言乐府诗、一般的七言古诗不同的非常明显的诗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七言歌行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诗体 ,魏晋时期就已萌芽 ,它正式形成于南朝陈、隋 ,在初唐得以成熟 ,盛唐得到充分发展 ,尔后还发生了许多变化。七言歌行有着与七言乐府诗、一般的七言古诗不同的非常明显的诗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歌行是介于七言乐府和七言古诗之间的一种流动性较强的诗歌体裁,其最主要的一个特征便是"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章法结构。歌行创作的高潮出现在盛唐,岑参是歌行创作的名家,他的歌行章法井然,层意分明,下笔通透,让人一目了然。文章以其歌行的复沓表现为主要论述对象,以望进一步加深对歌行这一诗歌体裁的主要特质以及岑参独特诗风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 ,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 ,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 ,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 ,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行”题歌诗与七言歌行体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七言歌行的成熟正是全面吸收和发展了汉乐府“行”题歌诗的精神和特质,因而汉乐府“行”题歌诗作为一种诗歌范式对七言歌行的定型起到了奠基作用。“歌行体”所受汉乐府“行”题歌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叙事功能向抒情转化;沿用一些句式及铺排手法;由外向内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与艺术特征,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七言歌行,亦称七言古诗。它以七言为主,中间杂以长短句,是一种亦诗亦歌、节奏感很强的具有格式而又不拘格式的古代自由体诗歌。这种诗体,篇幅长短皆宜。语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