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及其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了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操作模式及其选择;引进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中,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激励和绩效、项目委托代理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多阶段项目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对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激励模型进行了研究,分别构建了对称和非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下政府对运营企业的激励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地得出了政府对运营企业的最优激励合同以及运营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最后,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电子政务外包项目中政府与运营企业间的激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何有世  黄钦炎  熊强 《情报杂志》2012,31(5):128-133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包模式的正确选择与潜在风险的有效掌控,研究其潜在风险对外包模式的影响对外包模式选择、风险防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分析总结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主要模式(BOT、BOO、BT、ASP)的关键成功因素和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潜在风险影响外包模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决策与合同管理风险"、"开发与运营管理风险"、"资金与成本管理风险"、"知识与战略管理风险"四类潜在风险对各外包模式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并依此提出外包模式选择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入外包机制发展电子政务是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分析了电子政务外包的三种模式,讨论了政府信息化外包与企业信息化外包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实施电子政务外包的障碍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第三方物流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物流外包方和物流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于是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为了防范物流公司因自利行为而损害物流外包方的利益。本文将在经典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监控信息变量,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对数学模型分析和讨论得到,委托方应选择风险规避的物流公司,并且通过信息监控能有效约束和激励物流公司努力水平,对实际中第三方物流激励契约的制定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对称信息下软件服务外包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建立发包方参与的委托代理模型,求解发包方参与水平、报酬激励系数和承包方努力水平最优解,进一步剖析发包方参与成本系数、承包方能力系数、努力成本系数、风险规避程度、外生随机变量影响系数和不确定性对这三个变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与发包方参与相匹配的报酬激励机制,为发包方在软件服务外包中的参与决策和激励机制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承接国视角,在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对一国就业规模影响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劳动需求的基本模型和引入服务外包变量后的扩展模型,并采用2004—2011年我国9个行业的静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劳动生产率要素的影响为负以外,工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包规模等变量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就业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研发投入的影响十分微弱。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制造外包,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和大量的重复建设.也是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外包服务,电子政务的主要运行模式.也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是电子政务产业的服务点——  相似文献   

9.
研发外包中,服务商参与技术成果转化能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成功率。针对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服务商道德风险与激励问题,在奖励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监督激励。首先,构建奖励与监督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奖励与监督激励的可行空间;随后,研究监督成本对客户激励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监督成本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客户引入监督激励时的收益更高,反之则奖励激励更有效,且临界监督成本与服务商努力成本、服务商"偷懒"下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的概率正相关。最后,通过算例对研究结论进行演示说明。  相似文献   

10.
刘征驰  易学文  周堂 《软科学》2012,(3):78-81,85
通过引入公众评价建立公共服务外包质量控制模型,促使政府和接包方企业投入更多的监督成本和预防成本,在此基础上得出最优的价格扣除系数作为对接包方企业的激励措施,为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契约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股份制公司中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基于股东为风险中性,高级管理层为风险规避的假设,通过构建股权激励模型,探究了股权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级管理层的努力水平与公司给予的股权激励比例以及公司内部投资结构中的风险投资比例正相关,与自身的努力成本负相关。同时,公司的股权激励比例与内部投资结构中的风险投资比例正相关,并且进一步得出股权激励比例的有效分布区间为[1/3,1/2]。  相似文献   

12.
在非核心企业加入供应链运行后,如何预防与应对供应链风险,是非核心企业风险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平衡计分卡与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设计出风险平衡积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分析了非核心企业因加入供应链后而产生的特有风险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让非核心企业更好地实行供应链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下,提出激励池概念,确定激励池最优规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熵值法对IPD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感知因素和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构建激励池分配模型,量化各参与方以何种比例来分配激励池中的共享收益,提供激励池分配的合理决策方案,以期推进IPD模式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信贷风险控制中的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鹏  吴冲峰  李为冰 《预测》2001,20(1):58-60
信贷过程中存在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信贷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银行实际操作中,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减少信贷风险。本文通过建立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和企业声誉模型,分析了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耿 《软科学》2012,26(9):44-49
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从理论上研究了固定费率与业绩报酬激励机制对基金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四种情况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基金承担风险的大小,发现费率参数的设计对基金承担风险的激励有着重要的作用。受限于中国基金市场中的数据,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四种情况中的一种,即固定费率相同的情况下业绩报酬激励机制具有更大的风险承担激励,经验数据支持这个理论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对中国基金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海波  赵西萍 《预测》2004,23(3):41-44
目前对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股票期权以及利润分享等报酬制度的设计上,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采用这些激励手段的同时还依赖于相对完善外部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给予的外部激励。那么在我国外部治理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风险抵押金和任免机制的设计将能形成一定程度对外部治理的替代,与报酬制度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完善的经理人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7.
油晓峰 《中国软科学》2007,3(10):143-148
结合资本结构理论,本文提出了财务激励的过程再造的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如果债务没有风险,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将会以一定比例共同去影响激励过程;如果债务存在风险,本文提出了债权人直接参与财务激励的过程,这与传统的激励过程可能有所区别,但显然这种方式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斌  鞠晓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5-136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完全信息特征,构建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多阶段激励机制模型。通过最优化一阶条件分别求解员工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时的最优激励机制,并分析最优激励机制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当员工为风险中性时,企业无需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会承担全部风险实际充当委托人角色;当员工为风险规避时,企业应采用固定报酬加利润分成方式设计激励合同,使得员工承担一定风险,此时帕累托最优合同无法实现。最后,以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应用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激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技悬赏是指针对特定难题,设奖征集具有创新性科技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奖励制度安排。激励对参与者行为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悬赏成果的质量,特别是在不同风险约束条件下,参与者会相应调整自己的参赛行为。本文考虑了参与风险与激励因素双重作用下参与者的行为选择问题:即考察在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组织风险约束条件下,货币激励、技术激励、荣誉激励、社会资本/社交激励对科技悬赏参与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行为与货币激励、技术激励、社交激励正相关,而荣誉激励对参与行为影响不显著,参与行为与参与风险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应强化货币激励,开通社会资助渠道;制定配套措施,降低参与风险;以及激励方式应根据参与者类型以及科技悬赏项目类别而有所区别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认知偏好理论,提出企业绩效负向反馈、股权激励和企业风险战略行为之间的关系假设。在对621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面对绩效的负向反馈,企业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战略行为;股权激励促使高管认知偏好从风险规避变为风险爱好,当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时,面对绩效的负向反馈,企业会积极采取风险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