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中国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产业发达,在华语流行乐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对台湾地区文化的研究,流行音乐是重要的落脚点。本文把对台湾流行音乐的研究置于新媒介背景下,通过总结音乐传播媒介中的手机音乐软件、短视频社群软件以及线上演唱会等对流行音乐传播所带来的影响,试图勾勒出新媒介影响下台湾文化传媒生态在流行音乐方面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晓然 《新闻记者》2007,(11):67-69
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娱市场迅速扩容。包括出版、戏剧、音乐、美术在内的文化产业,和影视、流行音乐为主的演艺娱乐业,都成为文娱市场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飚 《声屏世界》2000,(12):26-27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办的音乐台,尽管名称各异,本质上多为流行音乐台。在广播音乐的播出种类上,流行音乐无一例外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极具信息化、多元化、高效化的世界,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时尚、快节奏的音乐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流行音乐成为当今音乐文化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传媒应该怎样为大众宣传高雅音乐?如何让更多的听众喜欢高雅音乐?  相似文献   

5.
流行音乐不是一种音乐类型,只是运动和潮流。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但流行音乐不是其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其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是各民族民歌,或外来英语民歌,或美国黑人音乐……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都有悠久的、千百年的传统。音乐创作者必须明了自己的音乐主体和音乐类型,唯有清晰认识自己的音乐主体和体裁,才可能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创造未来。音乐欣赏者类似,否则只能停留于浅层审美,无历史无未来,只余眼前片刻。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娱乐行业的逐步产业化,网络文化传媒的兴起及国际流行音乐的空降,流行音乐呈现双雄争霸局面,这锋芒相当的两大音乐主体便是中国内地音乐和港台音乐组成的华语音乐、韩流带来的韩系电子舞曲音乐。两类流行  相似文献   

7.
刘冠宏  项菲 《新闻界》2020,(2):96-96
在为数众多的音乐类型中,流行音乐是音乐符号表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音乐符号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乐音、表演甚至图像结合构成的传播系统,其表意活动遵从音乐生产、传播、消费、认同等逻辑原则。陆正兰教授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从传播符号学角度探讨音乐,也就是围绕音乐展开的各种符号表意方式所进行的意义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亨利·梅哲68岁由美国赴台湾定居,献身台湾音乐事业达16年之久,很多乐迷对他的生平充满永恒的怀念。大师的乐迷朱致贤最近出版的《指挥大师亨利·梅哲——把生命献给台湾的音乐传教师》,记录了大师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受消费主义的驱动,公民赋权、粉丝供养,流行音乐以选秀节目为平台,利用节目前台的建构,掩盖其被利益操控的后台本质。通过不断的制造音乐明星,娱乐与麻痹受众,对受众进行收编与整合,实质是垄断音乐话语权,使大众失去批判性心理,成为流行音乐神话忠实的信徒或附属品。由此通过对流行音乐神话具有欺骗性的本质解构,思考如何让流行音乐回归本位,让受众回归理性的音乐消费,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林总总的台湾音乐杂志 台湾《出版情报》1995年7月号刊登颜霆的文章,介绍了台湾目前音乐杂志的市场概况。据该文介绍,目前台湾市面上发行的音乐杂志林林总总,有近20种之多,其中包括本土的、国际中文版的、附CD的、音响为主的、免费赠阅的等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音乐杂志: 《音乐与音响》 它对刊物品质的要求很高,文字要隽永、内容要丰富。刊物的专题都经过用心筹划,数年之后,依然有可看性。将来还计划随杂志赠送经过精选的CD。  相似文献   

12.
李江容 《大观周刊》2011,(18):130-13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音乐教学要想生动,必须将最新潮的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流行音乐服务予课堂。这样才能让音乐课具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她一直被视为女性知性音乐的一缕幽光。她是胡德夫的师妹、周杰伦的师姐,同样来自淡江中学。从1985年创作第一首歌到2007年.唱作人雷光夏一共才出版了5张专辑。在流行音乐高速运行的今天,这样的不合时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诗,可以兴,观、群,怨.也就是说,诗歌(古代的流行歌曲)具有现在大众传播学所强调的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调节身心的功能.流行音乐广播节目是以传播流行音乐为主,并由专业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操作的音乐广播节目,成为千千万万固守音乐的歌迷乃至爱乐者关注和聆听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多娇 《记者摇篮》2004,(11):51-51,53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16.
王偲 《新闻爱好者》2011,(22):136-137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开放和发展的形式之一,原创流行音乐开始风靡两岸三地。时至今日我们发现,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文学和文化背景,但原创流行音乐各具特色,在歌词的古典文学内涵方面,台湾的创作力量显然更胜一筹。本文从两岸社会的意识形态差异、人文氛围、教育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差距,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发掘和思考对我国传统文化维护和传承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用音乐社会学的方法,分析流行音乐与社会观念变革的双向关系,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行音乐商品化的本质和利弊.其中着重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阿多诺的音乐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8.
流行音乐及其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成就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兼具极大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流行音乐,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州作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策源地、发祥地,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流行乐坛开创过无数个"第一";为中国流行音乐贡献了数以百计的优秀音乐人才、数以万计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催生了大量引导音乐发展潮流的新鲜理念.可以说,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正是中国地域性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基于此,笔者就广播电视媒体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形塑力及其体现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当前由网络新媒体引发的新一轮媒介转型对流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推断与预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偲 《新闻爱好者》2011,(11):136-137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开放和发展的形式之一,原创流行音乐开始风靡两岸三地。时至今日我们发现,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文学和文化背景,但原创流行音乐各具特色,在歌词的古典文学内涵方面,台湾的创作力量显然更胜一筹。本文从两岸社会的意识形态差异、人文氛围、教育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差距,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发掘和思考对我国传统文化维护和传承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工作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怎么那么喜欢流行音乐?没品味”;“只有严肃音乐才能代表真正的音乐,才是经典的”。……为什么要把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对立起来呢?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音乐,好的和坏的。而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你能说哪一种是坏的呢?通俗音乐的某些流派接近严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