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会发现陌生人和亲人之间的不同点是很小的。有一个在越南打仗的小兵 ,有一天打电话给他的父母 ,告诉父母他快退伍 ,可以回家了 ,父母当然非常高兴 ,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越快回家越好。小兵告诉父母 ,他有一个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 ,父母当然表示欢迎。孩子告诉他父母 ,这位战友在战争中失掉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 ,而且说这位战友要和他们一起住。孩子的爸爸一听就告诉孩子 ,这绝不可以。他说只剩下一条腿和一只手臂的人 ,将造成家人的沉重负担 ,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们长住 ,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  相似文献   

2.
参加战争那一年,他只有18岁,年轻的脸庞流光溢彩,就那样远离父母和家园。漫长的征战后,他拖着劫后余生的肢体和一颗受伤的心回到故土。在离家不远的A市给父母打了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当然可以。”欣喜若狂的父母回答道。“你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儿子顿了一顿。“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他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4.
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是邻居,在一个学校里读书,学习成绩也一样。几十年后,他们一个被关进监狱,一个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工程师。一天,工程师来看望监狱里的童伴。见面后,他们回忆起童年在一起的日子,共同产生了一个疑问:以前是那样得一致,怎么今天如此不同?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件事,那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一次考试中,他们一个是倒数第一,一个是倒数第二,他们都不敢回家告诉父母这个结果。于是,他们准备先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探听一下父母的态度。电话接通了,第一个对父母说:“爸爸,妈妈!学习成绩很重要吗?”“当然,学习成绩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5.
14岁的小兵低着头站在我的面前。他的双脚紧紧并在一起,双臂垂直贴在身体的两侧。我温和地对他说:“坐下吧。”他响亮地回答:“是!”然后规规矩矩地坐在我对面的一把椅子上。劳教民警告诉我,别看小兵现在这么“听话”,他从前可不是这样。他非但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还总想让同学  相似文献   

6.
“非典”警报解除后,母亲让哥哥打来电话,说想孩子了,方便的时候让我带着女儿回家住一天。车子驶进村口,看见继父正跟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便让司机停了车子。女儿下车后甜甜地叫了一声“姥爷”。继父有些吃惊,磕磕绊绊地迎过来。七十多岁的人了,加上一场脑血栓,他的一条腿很不灵便。我们扶他上了车,一起回家。  相似文献   

7.
宽大     
碧野 《现代语文》2005,(7):20-20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  相似文献   

8.
过年的味道     
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年一个味,每年过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可是在王小林看来,每年的味道却都是一样的. 王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有八年之久了,而这八年来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家陪他过过一次年.打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他的内心,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陪在自己身边,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就越加渴望父母能回家过年,哪怕他们只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相似文献   

9.
9岁的洛亚和父母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洛亚的一条腿有先天残疾,他常常站在路边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从身边跑过,他却只能一步步吃力地挪回家。有时那些男孩会故意绊倒他,或者呼喊洛亚的外号“蜗牛脚”,嘲笑他比蜗牛还慢。  相似文献   

10.
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无意之中,我了解到杨欢欠了亚男和聪聪的钱。经仔细追问得知,在他们回家的路上,杨欢跟他俩借了钱买瓜子吃,说以后向家长要了钱还给他们。可是回家要钱时,杨欢的家长不给。因为我送孩子们到村口时,总叮嘱他们听杨欢的话,让杨欢看着他们回家,久而久之他们都听他的话,有时不听,杨欢就打他们,因此欠了钱不还,他们也不敢要。于是我把杨欢叫到跟前,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要敢于向父母承认错误,不还钱是不对的。两天以后,杨欢高兴地对我说,他已经还钱了。看着他那兴奋的模样,我如释重负。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儿子今年10岁,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朋友,甚至为了有朋友和他一起玩,有时都没有了自我,别的孩子想怎么样都行,哪怕人家根本不尊重他,就只为了可以在一起玩耍。要就此对孩子进行干预吗?马紫月:这位家长在问题中给出的信息不多,"没有了自我"的表现是什么?父母又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当然,我们知道,孩子乐群,爱和朋友一起玩是件好事,这说明他乐于交流,与人合  相似文献   

12.
Csugino趣事     
在意大利语中,Cugino一词的意思是“表兄弟、堂兄弟”。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我这个“出身纯正”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留学意大利的收获之一就是有了一个意大利Cugino。 那时我刚来到天主教大学医学院,系主任和我谈话之后告诉我,以后我的上司是Vinci教授,我应该立即去找他。我找到了门牌上有Prof.F.Vinci标志的办公室,秘书告诉我,Vinci正在里屋接电话,我只好耐心等待。只听见里边一个浑厚的大嗓门正用飞快的速度嚷嚷,如果不知道他正在打电话,还会以为他是面对数千人演讲呢。只听他接了一个电话又一个,我心想:看样子我这位新上司还挺忙,大概我也不会轻闲。这位教授大人是什么样子呢?听这大嗓  相似文献   

13.
矫友田 《成长》2007,(1):8-9
那年春天,通过一位朋友引荐,我来到省城一家电脑售后服。务公司工作。当时,老家还没有装电话,平时只能写信与父母联系。中秋节前夕,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回家过节。结果,因为公司安排加班而让回家的计划泡汤了。将近半年没见我,母亲有些不安,多次催促父亲到省城探望我。经不住母亲的唠叨,父亲便写信告诉我,他准备来省城一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父亲,我也非常想念他,也想借机会陪父亲在省城转转。于是,就回信将公司地址和电话告诉了父亲,让他下车之后给我打电话,我再去接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有人曾经对一些家长做过一个调查,看他们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孩子念故事书听。他发现,在孩子3岁之前,有20%左右的父母每个星期只给孩子念一次书,另外25%的父母呢,每周给孩子念两三次书,只有不到50%的父母在孩子两岁以后才每天给孩子念一次故事书。人们通常以为,孩子看书识字是上学以后要学的东西,可以等孩子长大后再教。所以,很多年轻父母不太重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念书听。平常在家里,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玩具,很少接触图书。这些家长大概没有意识到,虽然孩子可能要等到上学以后才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很多基本功却是在他出生后就开始打基础了。比如看书吧,对我们成人来说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认识字就会看书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看书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曾读过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士兵打完仗准备回国,从旧金山给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把我的一位朋友带回来。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  相似文献   

16.
在我所接触的案件中,14岁到16岁的孩子特别容易犯罪。这其中有孩子自身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因此,我总是告诉教师和父母要多关注这个时期的孩子。魏建国是江西省的一个15岁的孩子,他的个头很高,还不到16岁就有1.89米了,体格健壮。听魏建国的妈妈讲述说,他10岁的时候,就长得比别人高出很多。一次,省体校到他们学校选拔,魏建国被选中到了省篮球队去。父母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这件事成了魏家的大事。因为魏建国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孩子能够这样“有出息”,他们怎么能不高兴呢?但是,到体校去的…  相似文献   

17.
每天念书给孩子听不论孩子多大,他都可以和您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几个月大的孩子虽然还听不懂您念的是什么,可是他能从您柔和的读书声里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安慰。除了父母之外,家里的亲友和孩子的保姆也都可以念书给孩子听。孩子上小学以后,虽然可以自己读书了,但是如果每天仍能有一段时间和父母一起读书,这种温馨的体验对孩子来讲还是很难忘的。让孩子及早接触和熟悉文字平时不妨将路牌和食品包装上的文字指给孩子看,然后大声念给孩子听,让孩子逐渐了解到这些弯弯曲曲的符号是有一定意义的。除此之外,将报纸上的大标题念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8.
每年9 月都有一批孩子成为小学生孩子准备好了吗孩子的父母准备好了吗下面这篇文章将会帮助小学新生的父母告诉他们怎样与孩子一起适应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我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让我很为难.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这位朋友把他的电话告诉我的时候,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给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我说这不是相信谁不相信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花季少年为何想死据报载,福州某中学的一位初一学生,父母都是商人。由于商务繁忙,他们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寄养,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才将他接回家。长期与父母隔离,孩子自小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对他而言,“父母”只是个陌生的概念。今年上初一的这位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再加上父母的生意近来不太顺,心情十分不好,所以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在各种压力无法释放时,他竟然选择了割腕自杀。幸好父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