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吴昌硕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是清末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篆刻、绘画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吴昌硕的作品常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他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特色,而篆刻则自成风格。虽然吴昌硕在四十岁左右才开始拜名师学画,然而由于其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再加上对前人绘画的深刻理解,吴昌硕将金石入画,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成为一代绘画大师。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绘画创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昌硕是晚清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素有诗、书、画、印四绝的美誉.尽管他四十岁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但在绘画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因此研究吴昌硕篆刻与绘画的联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原籍浙江海盐,近代迁居苏州。祖父名守谦,精于书法,与当时的文士吴昌硕、朱孝臧等均有往来。沈祖棻自幼耳濡目染,酷爱文艺。1931年入南京中大本部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学习,一面从事新诗和短篇小说的创作,一面又潜心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后,她随即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于1936年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与程千帆结婚。1942至  相似文献   

4.
卜可 《兰台世界》2013,(22):124-125
<正>清朝末年出现了众多的雕刻艺术大家,使得篆刻艺术成为了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时期。吴昌硕先生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的篆刻艺术家之一。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大量参考了石鼓、砖瓦、封泥等文字的特点,在布局上凸显书法的意蕴,其虚实相生,蕴含深厚的功力,最终形成近代史上的吴派画风。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发端于金石篆刻,他曾说:  相似文献   

5.
1945年生人,工艺美术师。自幼喜好中国画花鸟人物,30年兼攻书法篆刻,没有停歇。人生一半时间在西北甘肃,一半时间在华中湖北。虽苦心攻读齐白石、吴昌硕,但在大师颜佛鲁老先生的指教下,金石风格自成一体,具有个人风  相似文献   

6.
胡适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适除了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文化名人外,在图书馆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图书馆协作、图书馆中心问题的讨论和收书法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姚莹 《大观周刊》2012,(5):66-66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前启后、有开创性成就的一位艺术大师,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出发,论述昊昌硕国画中书法艺术的融入,重点最讨论书法艺术在国画中的融入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胡适与近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大师,他热心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化,大力倡导发展图书馆事业,提出"杂货店的收书法",身体力行图书馆工作,积极投身目录学实践,大力推广四角号码法,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吴昌硕的花鸟画在用笔方面的成就、吴昌硕的花鸟画在构图方面的成就、吴昌硕的花鸟画在风骨方面的成就三个方面对吴昌硕的花鸟画成就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了张之洞一通手书信札,通过试读信札内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的贡献,也从中展示了张之洞书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张充和的《仕女图》 张充和是四姊妹中多才多艺,最具才华和传奇的一位,她用书画、昆曲、诗词和旗袍书写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一生. 充和自幼在合肥叔祖母(李鸿章侄女)家接受传统教育,九岁时师从吴昌硕弟子、考古学家朱谟钦先生学习古文和书法.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抗战期间,她随沈从文、张兆和一家流寓昆明,供职于教育部,编纂教科书.朱自清选散文,沈从文选小说,张充和选散曲.为研习书法,她做了沈尹默的入室弟子.充和长于昆曲,通音律,能度曲,工诗词.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一个开满美丽的樱花的国度,一个将日常生活高度艺术化的国度.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曾经是中国文化最热烈的崇拜者和学习者.在日本,最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精髓部分,如服装、建筑、书法、围棋和禅宗思想.可就是这个东亚边陲的一个群岛之国,近代以来却用武力将中国逼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张宝婧 《兰台世界》2013,(13):122-123
<正>李叔同(1880—1942),原名李岸,叔同是他的号,浙江平湖人,是我国近代音乐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中国近代话剧的先行者之一,在各艺术领域皆有高深造诣。1905年他东渡日本求学,1910年回国从事音乐教学和文艺工作。1918年8月李叔同在杭州的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于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李叔同才艺满腹,诗歌、书法、绘画、篆刻、话剧、词曲几乎无所不能,特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陕西三原人。是中国近代书坛上的一颗巨星,精书法,尤擅行草,被誉为“当代草圣”。书法雄浑、冲淡、潇洒,进入了写意、抒情的高度艺术境界。创出“于体”流派书法。曾书早期同盟会员高又明(泾阳人)“自由之战经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人间遍,呼唤中华运转”。还给画家叶访樵题写“读书开万卷,持斧冠三军”。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传播     
作者简介张沧字濯之,1971年出生于新疆呼图壁,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新疆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其书法作品先后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首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五星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新疆名家作品展,中、韩、日国际书艺展,全国七省区书法名家作品联展,西北四省区书法名家作品交流展,中国西北五省区书法家作品赴新加坡交流展等。并获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全国正书大奖,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新秀奖等。并在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大展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六次。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书法普及教育以后,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一大批原来初等水平的书法爱好者逐步跨进了高水平的“门槛”,他们把购买视角投向了书法精品。其购买方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求全。这类读者对于单行本、书法选之类不感兴趣,认为不能“止渴”。他们需要的是《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标准草书字汇》、《清代篆隶》等等,这些书内容众多,反映了  相似文献   

17.
书法艺术生命的自然律动──《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评介黄书权中国书法,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极富模糊特色的意象艺术。然而,无论中国书法是怎样的异彩纷呈、变幻莫测,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毫无疑义,没有线条就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就没有书法美的结体变...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中国书法史》出版工程竣工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江苏教育出版社精心打造的7卷本《中国书法史》出版工程竣工,书法的故乡迎来目前最完备的中国古代书法通史著作。在3月25日于北京举行的首发式上,与会专家盛赞其划时代贡献。江苏教育出版社历  相似文献   

19.
王林 《大观周刊》2013,(5):36-36,45
中国书法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线条美的艺术,书法线条之气质美的构成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方圆、粗细轻重、中侧藏露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把具有生命的活体注入单纯的线条中,从而体现中国书法线条富有生命之气质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在这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迭次变化、发展,至今已成为包括有真、行、草、隶、篆诸体在内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其间,书论之作也洋洋可观,然而,系统论述几千年书法史者,却是凤毛麟角。这在拥有十亿人的国度掀起空前书法热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好在这一缺憾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陈云君的《中国书法史论》(以下简称《书史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