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钱国宏 《声屏世界》2009,(10):68-68
各地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绝密1950》,在荧屏上为亿万观众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红色史诗。《绝密1950》讲述的是建国初期,我军一支七人小分队为保卫国家安全,护送一份绝密文件进京而与敌特斗智斗勇、英勇奋战的故事,是近年来荧屏上谍战剧中比较成功的一部。其一,全剧剧情严谨。小分队面对敌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忽而山林、忽而客栈、忽而乡村、忽而城市,  相似文献   

2.
4月1日。塞外承德农村。 一辆吉普车载着记者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他们忽而进村入户,忽而到田间地头,不知疲倦的四处奔波着。 这是承德日报社开展新闻扶贫活动——“百户访贫话攻坚”扶  相似文献   

3.
在大家欢送自己的战友奔赴农业前綫的鑼鼓声中,我们读到了登载在《人民日报》第八版戈松写的十六篇送行的杂文。这十六篇杂文,每篇不过千字上下,然而却表达了极其诚挚的感情,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语短心长,热情洋溢,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十六篇作为一个整体,从结构上看,虽然忽而谈幸福、谈美;忽而谈心情、谈希望;忽而出主意、讲政策:地北天南、不拘一格,表露出临行匆匆、万语千言说不尽的惜别深情。但从内容上看,却是组织得很严谨的。贯穿这一组杂文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到农业生产第一綫的同志应该全心全意地战斗在第一线,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首行  相似文献   

4.
陈宏 《北京档案》2006,(5):38-39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一书, 首度解秘了深圳20年命运的六大关键时刻,深圳十大风波的真相与隐衷,解读、分析、还原了深圳为我们国家、民族的改革浴血探路的那段“忽而风光绝顶,忽而覆巢危卵”的历史。本文摘自该书。——编者  相似文献   

5.
在时下流行的各种新名词中,纳米以其无与伦比的神奇忽而热遍神州——各种纳米产品纷至沓来,充斥柜台;忽而又被专家学者们怒斥为“伪纳米”——一些贴着纳米标签的产品躺在柜台里如同一个个锁在深宫无人问津的弃妇。作为当今国际前沿学科的新材料,纳米技术到底怎么了?高科技越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纳米的冷热际遇留给人们的思索越显得珍贵。  相似文献   

6.
在时下流行的各种新名词中,纳米以其无与伦比的神奇忽而热遍神州--各种纳米产品纷至沓来,充斥柜台;忽而又被专家学者们怒斥为"伪纳米"--一些贴着纳米标签的产品躺在柜台里如同一个个锁在深宫无人问津的弃妇.作为当今国际前沿学科的新材料,纳米技术到底怎么了?高科技越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纳米的冷热际遇留给人们的思索越显得珍贵.  相似文献   

7.
葛昌永 《传媒》2002,(2):50
乌苏里江,好美!我看到她,心里只冒出这两个字。人间的香格里拉,天堂被遗忘的角落。 那是一个乍雨乍晴的下午,风忽高忽低,云儿任卷任舒,在聚散不定的感觉中,眼前的景物忽而暗霾又忽而丽亮,我们从859农场出发,去乌苏里,据说在江的那边,可以看到外域的村庄。一路上,我感觉好像是在欧洲的旷野上行驶,驰过无垠的庄稼地和绿草原,钻出郁郁葱葱的白桦林,便看到了在那首“乌苏里江水起波浪”的歌里早已熟悉了的大江。 乌苏里江,被称为中国惟一的没有受到污染的江。她真的好美。  相似文献   

8.
王倩 《大观周刊》2012,(44):285-285
舞蹈是“艺术之母”不仅久远,而且渊深,令人敬而远之。今天,她忽而高踞“象牙之塔”,云山雾罩;忽而扭在歌厅广场或十字街头,眼花缭乱,令人不知其以然。在看看周围世界,是一片生动的身体舞蹈动作的画面:教师、交通警察、马路上的小贩、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游乐场上的儿童兴高采烈的紧紧拥抱,紧握双拳和振臂击掌的运动员们。全世界的人们都用手、头和身体传达他们深沉的意思。如果没有身体动作,世界会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只有通过舞蹈身体语言的解读。才能把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还原到它们的原生态意义上。  相似文献   

9.
宋庆龄的画     
十二年前的春节即临的时候。北京后海沿46号一个大院厅里,花工为女主人布置红梅、腊梅、水仙,花香沁人。女主人轻步下楼,静坐微笑,她忽而注视红梅,观察颜色、树干、树枝与花瓣,忽而转移目光,仔细地端详腊梅与水仙。她爱花,爱四季盛开的花。女主人不但爱花,也爱小动物。每天上午,她下楼去喂鸽子。她坐在走廊里看鸽子飞来飞去,端详它们啄食的姿态,还蹲下身子静静地看着,许久  相似文献   

10.
110有多么神勇?110有多么神速?受众想知道,媒体也想知道。然而,要想亲眼见到110从接警到出警的过程,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于是便有记者动脑筋策划起来,以身试警,于是便有这种由记者制造出来的“新闻”出现在媒体上边。 某报载文,称记者于深夜忽而城东,忽而城西,多次接通110,谎称有人打劫或有人斗殴,搞得值班警察东奔西跑,记者详细记录下来警察们每次出警的时间,然后发出一声感叹:110,真乃神兵天将也!不几日,又有电视台播出了类似的片子,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只见警察紧张地赶到报警地点,记者手持话筒迎上前去,告知实情,原来是想检验一  相似文献   

11.
作家林达在读过本书后说,这几代人,他们的生活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转变,人际关系忽而变成了人与政治力量的关系。你的面前似乎还是人,可是他们是代表一种力量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面前,个人被挤压甚至踩扁了。  相似文献   

12.
草龙,又称稻草龙或香龙。舞草龙是开化县农民庆丰收兆吉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流传甚广,在县城西乡、北乡为多见,其中以苏庄草龙为最讲究,最壮美。马金、何田、菖蒲等乡镇又称迎香龙,因草龙捆扎是以稻草搓扎粗大绳索,再扎成龙首龙尾,形同长龙,绳索上插上点燃的香枝而得名。舞草龙总是选在每年的中秋之夜,当团圆饭吃罢,皓月当空,舞龙队便高擎香火草龙,“狂奔狂舞,穿梭于村中大道,起舞于晒场田野”。夜空中的香火龙飞舞腾跃,吞云吐雾,忽而“龙头戏珠”,忽而又“龙身打串”,一时“龙头咬尾”若即若离,一时又“龙尾圈头”缠缠绵绵,伴随欢快的打击乐声,给人带人亘古的文化畅想之中。  相似文献   

13.
看板     
这次孟京辉的新作终于演员抢了导演的风头,比"孟京辉"更具票房号召力的是饰演男1号的刘烨,这是他中戏毕业后第一次排演话剧,他在这出多媒体音乐剧中既演且歌。这是孟京辉和廖一梅这对夫妻档的又一次合作,之前廖因《恋爱中的犀牛》为人所知。资深音乐人姚谦出任该剧音乐总监,舞蹈家金星则担任该剧舞蹈设计。曾为林忆连写出《至少还有你》、李玟的《DiDaDi》、辛晓琪的《味道》、王菲的《我愿意》等歌曲而享誉音乐圈的词人姚谦,此次为男女主角刘烨、袁泉度身创作主题歌。公演之前,导演孟京辉表示他要通过此剧"寻找先锋与普罗戏剧间的桥梁",于是我们在香港的首演中看到这样一出音乐剧:台词跳跃诙谐,演出形式则是话剧、舞蹈、武术、摇滚、西洋乐杂糅,舞美忽而写实忽而虚幻,甚至拉起了与幕布同宽的银幕,播放DV片段。  相似文献   

14.
为汉字争坐位张中行颜鲁公有《争坐位帖》,那是为人,我,如题目所示,是为汉字。与什么字争?曰,与阿拉伯数字。何以忽而不能心平气和?有远因。比如我诌文,有时说到一甲子之前,我朱颜绿鬓之时,习惯写“三十年代”,文寄出,幸而变成铅字或激光照排,自己也得意,摊...  相似文献   

15.
听说湖南日报创刊60周年,我记忆忽而被拉到29年前陪同饶长根记者在浏阳的一次采访。正是那次采访写下的报道,不仅让一度绝迹的浏阳豆豉重新飘香起来,与浏阳花炮一同走向世界,同时使我这个中学时作文经常不及格的乡下孩子却与湖南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读武复兴先生的《古今诗林漫步》,如同先生偕你漫步在国家级的诗歌森林公园:身旁似有傲挺苍穹的参天古柏。脚下伴有娇艳诱人的仙蕊奇葩;眼前则是瀑布长流、淙淙溪水,耳侧忽而有高士狂啸、仙鹤长鸣;青青的垂杨,用它富有生命力的枝条传递着友人的情谊,安抚着即将背井离乡、离亲别友的游子情怀;柔美的歌舞,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2012,(7):62
1992年5月,在阔别老家数十年后,范敬宜先生回苏州考察工作十余天。随后撰文《苏州人的性格变了》,指出新苏州人的特点一个是"实",一个是"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句),既有远见、有魄力、有办法,又不乏江南人的细腻、致密。二十年悠忽而去,在《中国记者》杂志记者本次采访的十余位苏州日报人身上,这种新苏州人的性格特质依然明显,并且成为他们在当前全媒体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谈文场     
电有电场,磁有磁场,军事上有战场,政治上有官场。文人写文章有没有文场?不用说,是应该有的。写文章的文房,以及文房中的纸墨笔砚四宝,都是文场的基本构件。不过,这些构件都是工具。工具是要人使用的。只有人与工具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因此,构成文场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国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文场呢?实在是一言难尽。我好久找不出一个简明的答案。最近不知是什么契机的触发,我忽而信口哼出一段“文革”中常唱的语录歌:  相似文献   

19.
客厅里悬着吴小如先生书赠的条幅,来客是编辑,由此知道我和吴老先生的师生之谊,便托我向老先生组稿,请他写一写魏建功。这位编辑编的是魏建功家乡的文史杂志。吴老先生回函说,近时正忙,待明年魏老文集出版再写吧。正欲复命编辑,忽而想,我也见过魏老的,不如先凑一篇,暂作缓兵之计。我在大学读书六七年,见魏老则不超过六七次,而交谈一次也说不上。应该说,我从来没有走近过魏老,只好远眺了。  相似文献   

20.
秋天在瑞士     
2010年10月23日:我和在瑞士和平妇女组织工作的朋友马恩一起到了她认为是自己的根的地方。 秋天在瑞士,阿尔卑斯雪山、丘陵中的田野和山坡上的牛羊,白得雪绒绒、黄得金灿灿、绿得翠莹莹。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在这里得以彰显并加以调色后柔情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难怪有人说,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就在瑞士。奇石累累的少女峰长年白雪皑皑。山中,一间间小农舍,忽而隐露在山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