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打包学问1:打包的食物需凉透后再放入冰箱冰箱内部温度应该维持在4℃左右,这样,冰箱里储藏的食物才能放得久。当您把热的东西放进冰箱里时,冰箱内温度就会升高,因此,就  相似文献   

2.
办报纸,一天都离不开编辑。有人问:怎样才能当一个称职的、有所作为的报纸编辑呢?我认为,重要的在于摸索、认识和掌握规律性的东西。40年新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规律性的东西不仅超越现象性的东西,而且超越经验性的东西。报纸编辑一旦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就会变得聪明、能干,就会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更有成果。敢于大刀阔斧善于精雕细刻对一篇稿件作点文字修改或略作压缩,是不难的,难的是琢磨整篇稿件的主题思想,既敢于大刀阔斧,又善于精雕细刻。在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我觉得,我们编辑是琢“璞”者。我们手中的许多稿件,也像璞那样,是玉和石  相似文献   

3.
正象评论离不开事实,离不开关于事实的报道一样,评论也离不开理论。说评论离不开事实是因为,离开了事实,就失去了评论的针对性;说评论离不开理论,是因为离开了理论,评论就失去了穿透力,而没有穿透力的评论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一)评论首先需要超前思维 消息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评论则是关于报道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指向是将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到现象的背后寻觅本质;对具体的东西进行抽象;把片面的、局部的结论延伸到全局和整体……所有这一切,唯超越思维方可承担完  相似文献   

4.
抵制跳窗     
毕淑敏 《网络传播》2007,(12):90-90
上网时间久了,最烦那个东西:跳窗。 早年的跳窗很简单打开网页时忽然会跳出来个小窗口。这窗口不同于普通的浏览窗口,多半没有菜单栏。内容五花八门,从卖药到卖电视再到网上赌钱。有时候想关掉它,不小心就会点错。然后就会再出跳窗,不停地跳出十几二十个来,好像妖孽。去请教专家,专家告诉我:中毒了,杀毒吧。  相似文献   

5.
印刷离不开油墨,而印刷工人为了洗掉手上常沾的油墨,需用木屑擦、肥皂加刷子刷,年长日久,手上沾了不少洗不掉的黑色斑痕,双手十分粗糙,成了印刷工人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6.
谧亚 《档案与史学》2005,(12):39-42
1960年9月11日 明天--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应以什么态度来迎接这学年呢? 当初想得好好的,想得非常周到,但日子久了,健忘性也一天一天地大了.当初想到的东西也一天一天地忘记了.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谢顾问:在基层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素材可以写成新闻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了,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了,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86604部队林杰林杰同志:在初学新闻的同志中,这种“身在宝山不识宝”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原因。其客观原因是: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久了,开始的新鲜容易丧失,代之而起的则是政治嗅觉的迟钝。正如一位通讯员所说:“当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东西都似曾相识时,就对什么事情也感到‘无所谓’了,即使…  相似文献   

8.
一位留学国外的朋友回国休假时向笔者感慨道:“国内很多地方公然兜售假名牌商品,有些地方甚至因之闻名,太肆无忌惮了。”他说,在中国买到假名牌如此容易,可是如果带到国外,是会被重罚的。朋友所感慨的假名牌是一些服装、饰品类的东西,其实在国内也多有喊打之声,只可惜久打不死。究其原因,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但再究下去呢?不妨想想遍布于中国社会角角落落里的制假、造假、  相似文献   

9.
康乐 《新闻传播》2006,(12):56-57
她给同行的印象总是风风火火的,不论是采访或是做其他事情,都是如此。刚开始接触她也只是看成一种性格,时间久了,我越发觉得这种风风火火的背后却透露着一种东西,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爱上一样东西之后,最初的感觉就是很想天天看得见,摸得着.与它一起,然后才会真正的了解。可是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最初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它那年久的味道,和看起来很怪异的外形.无论如何喝完一次之后是决不会再想起来的。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初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比较劣质的那种,很不卫生,那种味道不是普洱茶真正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脱“套”     
大凡可以定型化、规格化、标准化的东西,都可以有“套”;大凡积渐成习、日久成俗的东西,也可以有“套”。两人见面,照例地握手寒喧,彼此恭维,是客套;未开言,先递烟,是俗套;被熟练地掌握了的一定语言、行为的程式,叫熟套。有“套”并不一定就不好。一般说来,物质产品的生产如果有了“套”,就有了规矩,有了标准,有了统一的规格,有了质量的保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好东西”完全凭各人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在你看来毫不起眼的,人家可能认为就是好东西;你觉得是好东西,换了他人会认为一钱不值。  相似文献   

13.
人的精神生活离不开娱乐,但媒体提供的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东西。近日关于一些媒体低级媚俗的议论、批评甚多,本刊也聚焦相关报道,组织几篇文章从新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像打开圣诞礼物,拆开包装,豁然发现一些过去收集的美好的东西,或,有时是很多年前写的东西。我可以想起来打开一本1960年代早些时候,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选修的一门晚间的MBA课程时,使用的一本宏观经济学的书,找出央插在里面的曾经写过的一篇论,这篇章任课教授曾给了我一个“A”的评价。我必须承认:20年或更久以后,当我读到这篇论,发现当年写的东西如今一个字都不能理解了。这就证明:不是所有的你学过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和用得上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 写稿、发邮件、与朋友在QQ上聊天……等等,这些需要在电脑上做的事,都离不开中文输入。到底采用那种输入法好呢?你也许困惑过。用五笔字型,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拆分字时,还会影响思考;用全拼输入,可以边打边思考,但击键次数多,重码率高,速度太慢了。通过对几种输入法的使用和比较,我觉得,如果你不是从事专业录入的话,建议你选择智能ABC输入法。智能ABC  相似文献   

16.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江总书记在这里倡导的“用最好的东西”,也就是新闻传媒上的“优质品”、“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新闻媒体吸引受众、感染受众的手段,是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的手段。一个有志气的新闻工作者绝不满足于写大路货,合格的新闻作品,而是孜孜追求写出振聋发聩于当代,又逾久弥香于未来的  相似文献   

17.
通讯可以写事件但离不开写人。通讯除了要写好人物外在的东西,最主要的是写出人的灵魂.让人的心灵之窗向读敞开。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18.
从事体力劳动久了,会感到肌体的疲倦,长期的伏案,也会带来神经的紧张。作为坐在话筒前的播音工作,假若超出了一定的“度”,也会产生一种疲劳感。播音疲劳,是一种不大为播音工作者所重视的播音困乏现象。所谓播音疲劳,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会简单地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因此,成功的采访取决于掌握应用恰当、有效的提问技巧和风格。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是提问的目的。美国《密尔沃基杂志》的记者罗伯特·韦尔斯说:"事  相似文献   

20.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如果报纸版面天天老面孔、老选题,时间久了,读者肯定会感到"审美疲劳",会厌烦.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者的,却是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