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新知     
蔬菜水果预防食道癌;润肤霜增加皮肤癌风险?;“适龄”婚外情;人类灭绝史前动物;拉拉队员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摆脱原始的动物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 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直到今天已经在人类交流中获得极广泛应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新媒介,媒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陈少华 《新闻实践》2014,(8):102-104
43年前,金华老火车站票房厕所边一名弃婴凄厉的哭声,引起了正在附近拾破烂的张洪斌的注意,后他与妻子楼小英商量,决定收养这一弃婴。其弃婴就是今天的张美仙。此后,两位老人先后收养了20多名弃婴。这对靠拾破烂维持生机的善良老人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将这对以捡破烂为生的爱心夫妇称为"中国希望工程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摆脱原始的动物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直到今天已经在人类交流中获得极广泛应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新媒介,媒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上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已进入电子文化时代。电视机的迅速普及,不仅引出了家庭文化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而且对传统的新闻媒介形成尖锐挑战,引致文化生活和媒介环境的急剧改观。之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的建立与广泛使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动物们在想什么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人类总以为动物是因人类的高兴而存在的,它们不会遭遇到像人类那样的痛苦,不会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思考。但人类自认为的和动物之间的各种差异正在一个个消失。各种最新实验都迫使人类以全新角度来看待动物,了解它们头脑中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4月1日开始,公民捡拾弃婴(儿)的,一律由公安部门送交当地社会福利机构或民政部门指定的抚养机构抚养。任何公民不得私自收养弃婴(儿)或将弃婴(儿)转送他人。”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婚姻收养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一、档案馆网络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回顾历史,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走过了史前社会刻石为号、以呐喊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阶段和文字发明后到20世纪末的文字文化阶段。今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人类跨入网络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6):11-11
79名 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广州市设立的首个“弃婴安全岛”,15天内接收弃婴79句。  相似文献   

9.
人与动物的关系在经历共生阶段、狩猎阶段、驯化阶段、养殖阶段后,已经进入更高一级的救助阶段。以往我写的动物小说,多以“动物世界反观人类”为核心理念,而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主题下,我想,动物小说的创作理念也可以进一步升华为“人类与动物相互关照”。我写《野生动物救助站》,正是想传达人类在救助动物过程中的积极理念,展现人类和动物休戚相关、共生共赢的生存大局。  相似文献   

10.
《大观周刊》2006,(18):18-19
19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从欧洲到非洲的广大区域,遍布了西方探险家的足迹。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史前世界仍然是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遭受大自然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开始反思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健康权与动物生存权是并行不悖的,并且纷纷推出各种主张,本文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利益至上"两个极端化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即"以人类和动物为价值主体",随后又提出笔者对未来动物保护立法的见解,希望能对动物保护能做出一点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即文化古迹,它包括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纪念地等.辽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古到今,在这块上地上留下了大量人类的史前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遗址和各种纪念地.据统计,辽宁现已发现的古遗址有1 100)多处,这其中,最著名的十大遗址是:一、辽宁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庙后山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距县城小市10公里,距本溪水洞15公里,是 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3.
漫长的史前文明以及之后五千多年的文化演进,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争斗与战争.各类书写战争母题的作品,成为时代的经典,久演不衰.  相似文献   

14.
辽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断有重大的考古发现。这里仅选10处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以表明辽宁自古就是一片物产丰厚、环境秀美的土地,是一片充满生机、适合人类生存繁衍的土地,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充满了创造力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韩晓时 《兰台世界》2015,(1):144-145
辽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断有重大的考古发现。这里仅选10处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以表明辽宁自古就是一片物产丰厚、环境秀美的土地,是一片充满生机、适合人类生存繁衍的土地,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充满了创造力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人类学家和艺术学家们,在谈论人类文化和艺术现象时,少有不追溯到遥远的史前艺术的。这种“遥远”,不仅指年代的久远,而且是指文明的陌生。现代的印第安人、布须曼人和波利尼西亚入带给今天的研究者们的,是与考古发现一样的远古时代的回声,它使人们陷入深深的困惑和好奇,不由自主地要去探讨史前艺术和文化的奥秘。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是因资料的贫乏,现代则是因方法的陈旧——这一奥秘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易中天先生的近著《艺术人类学》,在当今国内外众多的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作者首次表明,史前艺术的奥秘并不只是包藏在那早已不留痕迹地消失了的史前人类的一闪念中,也不只是封闭在那重见天日而沉默不语的石斧、陶罐和洞穴壁画中,而且还沉睡在我们自己心里,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奥秘、一般“艺术”的奥秘,即“人”的奥秘。对史前艺术的陌生感,无非是对我们自己的潜伏着的、已被遗忘了的本质力量的陌生感而已。  相似文献   

17.
张绍银  王平 《湖北档案》2009,(11):17-18
当文明的曙光穿越史前的长夜 人类告别了结绳记事的蛮荒 于是哦 将祭祀和卜辞刻进了龟壳、兽骨 把战事和礼规镌刻在铜鼎和玉石。  相似文献   

18.
一个精益求精的医生在给病人处方时,总是思考再三,担心某种药在治好病的同时会产生副作用.办报如行医,要正确引导舆论,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也要防止副作用.鉴于新闻的负面效应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本文专门就此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为何好心办出坏事?手头有两则资料.湖北省某报1995年报道一篇新闻,说的是宜昌市住在某街多少号的两位退休工人夫妇,热心收养弃婴,几年来收养了五名女弃婴,精心照料,使弃婴长得白胖白胖,还配发了两张照片.岂料报道发出一个月,这对夫妇在家门口又拾到了13个弃婴.本来夫妇二人退休工资就不多,加上已养育五个弃婴,生活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没有办法,他们只得求助民政局和公安局、方才疏散了这13个弃婴.两位老人为此伤了脑筋.在门外贴上“本户不见记者”字条,这种效果是编辑始料未及的.更有甚者.北京市某报曾经刊登了一篇心理医生医治心理疾病的新闻,文中举例说,一个男孩发生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态度。民族文化不同,对动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民间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社会习惯的反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是人类对动物最直接的认知。通过对日本民间故事中猴形象的考察,分析日本人对猴的认知特点,探讨其与猴相关的民俗信仰,可以研究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及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娜 《青年记者》2006,(16):39-40
服饰--古老的媒介 史前服饰,基本上只是为了御寒、避害,是人类适应地理环境和自然时序转换的手段.与此同时,古代原始部落,还有文身的习惯,用文身来表达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