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标题不像报纸标题那么严谨,开始时,仅同广播一样作个提要,后来逐渐演变为制作标题,但也不像报纸那样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并被认为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尖端。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新闻从采访、制作到播出,时间都比较紧迫,要像报纸标题那样反复推敲实在难以做到,大多采用“浓缩”的技巧,把新闻导语中包含的事实“浓缩”为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2.
谢薏 《新闻传播》2009,(7):21-21
广播是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这就是广播的特性,因此记者采写稿件时应注意广播稿是“为听而写”。根据多年从事广播与电视记者工作的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写作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广播新闻写作的独特要求。一、导语部分要有吸引听众的魅力导语是新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广播新闻尤其重要。端午节龙舟赛是龙岩市的传统习惯,每年广播电视都要进行报道。我们知道电视观众能一下子从画面上看到龙舟在你追我赶的场面,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4.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5.
一篇消息,按其内部结构一般地应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六个部分,其中的关键部分是标题和导语。精心地设计标题和导语,是改进消息写作、提高消息写作质量的突破口。应该说,对于标题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那种再视标题为“雕虫小技”,已被人们当作愚昧无知的表现了。范敬宜同志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还讲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无神,内容再好也吸引不了读者,何况内容本身就差,加上眼睛无神,就无吸引力了。”“我想抓精品首要从标题抓起,这是一项实实在在、又能立竿见影的工…  相似文献   

6.
在消息写作中,存在着一种比较普遍而又被人忽视的现象——标题同导语的重复。仅据今年2月份《保定市报》第一版的统计,全月共载消息114则,其中标题同导语重复的91则,约占总数的79%。标题同导语重复,有一些可视为正常现象。但大量地出现就容易产生一些弊病,为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重复的原因一、标题、导语来源及作用的相同性。标题是消息主题思想和内容的概括、提示,导语则是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两者都来源于新闻本身;标题、导语作用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以揭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为“己任”。标题、导语来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应具有自己的特点。近几年来,广播新闻进一步强调要“自己走路”,努力开拓广播新闻写作的路子,广播新闻的面貌正在逐年变化,有不少广播新闻佳作出现。但是,从总的方面看,广播新闻改革的步子迈得还不算快。人们还在议论:现在不少广播新闻,在导语写作、语言运用、体裁、形式等方面,与报纸新闻的区别不大。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编采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使用报纸文体和书面语言写广播新闻。“习焉不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在采访场所,我们见到的  相似文献   

8.
常见病之六:导语与标题、主体重复导语要求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一个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思想及意义。新闻的标题,也要求突出新闻的主旨。这样,在新闻写作中是容易出现导语与标题相互重复的现象。新华社去年4月22日播发的一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章钟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工业过热、农业过冷的局面开始改变。”这条消息的引题是:一季度国民经济整治初见成效。主题是:工业热农业冷开始改变。请看,这条消息的导语与标题用语几乎完全一样。我国汉语词汇丰富,且同义词很多,只要多在  相似文献   

9.
读报,常发现新闻(又称消息)导语的写作总拘泥于一种形式,尤其是地方性报纸和专业报,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读来令人乏味。 出现这种现象,是记者和通讯员忽视了新闻导语的写作,不愿在新闻导语上下真功夫的结果。 有人认为,新闻导语是牵动新闻事实各部分的“中枢神经”,主宰着各部分的运动。因此,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前,是很重视导语的写作,他们往往自行设计出一二十条导语,这是既不算多,也不为奇的新闻写作现象。尤其是今天,电视向报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的报纸新闻更要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导语的写作更应该引起重视,更应该是多样化,才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宣传的。它以听觉取胜,有传播快的一面。但是,它没有报纸新闻字形、画面、位置等特长。所以广播新闻必须注意从听觉上区别字意、词意和文意,不能让听众因看不到字迹、画面而引起误解和费解。怎样在一听而过的、稍纵即逝的瞬间抓住听众,这是我们广播战线上一个需要研究的、经常摆在议事日程上的课题。从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编写广播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制作标题上要简明扼要。报纸上的新闻标题有眉题、主题和副题,可以在字型大小、他置主次和题图上表现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电视引言,是电视新闻画面播出前主持人说的那段话,它很像报纸上消息的导语。导语是导读,引言是导视,都是引导读者或是观众阅读和收看正文部分。不同的是报纸导语前面有文章标题,而电视新闻标题是在画面出来之后打上字幕,因为电视节目每条消息中间必须有主持人串场,以使观众把每条新闻区别开来。所以,主持人串场的引言既是每条新闻的标识,又兼有导语和标题的作用。写好、写新、写巧引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勾起人们收看的欲望,吸引观众对将要播出的新闻予以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引言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13.
新闻(消息)写作体,从它问世的那天起就被客观和主观规定了“倒金字塔”的形式。简明扼要、独具匠心的导语为整个新闻提纲挈领,起到一个很好的“亮相”作用。那么,作为电视新闻这种语言与画面合二为一的信息传播工具来说,电视新闻画面语言是否应该有个文字导语式的精彩亮相呢?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导语。导语在全篇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家们已经早有论述。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西方新闻学者都强调:一个新闻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之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读者阅读新闻,通常只是在打开报纸浏览标题和新闻开头部分的一瞬间才决定取舍的。读者的注意力犹如飞舞在花圃里的蝴蝶。当在报纸栏目上飘忽而过的时候,只有那些醒目的标题、鲜明的导语才能把它抓住。所以,记者写导语不仅要开门见山、中心突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宣传手段,有着对象广泛、时效性强、功能多样和感染力强等独家优势。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广播新闻是诉诸听觉,化形为声,不仅要“宣事达理”,还要求“声入心通”,既要求有可读性,又要求有可听性。与报刊新闻比较,广播新闻修辞应以“声”夺人,以“真”服人,以“亲”感人,以“美”引人。有人认为广播新闻是“大白话”,似乎不需要讲求修辞。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采写广播新闻的同志,要有明确而自觉的修辞意识。篇幅短小而结构完整短,是广播新闻的首要特征。看报纸,读者有主动权,可以凝神结想,也可以“观其大略”,听广播,听众就不能“一目十行”。每秒三四字,思想没有回味和停歇的余地。听就得  相似文献   

16.
新闻书目录     
新闻入门:漫淡社会新闻5.8元,漫淡科技新闻13.8元,漫淡新闻采访9.9元,消息写作例话10.8元,标题一得录12.8元,标题鉴赏录13.8元,新闻导语探胜12.8元,新闻理论趣谈6.6元,小言论写作方法系列谈124元,纪事体新闻技巧五章13.8元,新闻敏感系列谈11元,从通讯员到高级记者14.8元,新闻知识通俗讲座12.8元,新闻背景与写作9.8元,漫淡经济报道12.8元,漫淡新闻写作11.8元,现场短新闻5元,报纸常见文字差错200例12元,实用新闻写作手册16元,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16元,最佳写作要领12元,最佳编辑要领17元。  相似文献   

17.
新闻书目录     
新闻入门:漫谈社会新闻5.8元,漫谈科技新闻13.8元,漫谈新闻采访9.9元,消息写作例话10.8元,标题一得录12.8元,标题鉴赏录13.8元,新闻导语探胜12.8元,新闻理论趣谈6.6元,小言论写作方法系列谈12.4元,纪事体新闻技巧五章13.8元,新闻敏感系列谈11元,从通讯员到高级记者14.8元,新闻知识通俗讲座12.8元,新闻背景与写作9.8元,漫谈经济报道12.8元,漫谈新闻写作11.8元,现场短新闻5元,报纸常见文字差错200例12元,实用新闻写作手册16元,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16元,最佳写作要领12元,最佳编辑要领17元。  相似文献   

18.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闻标题不能照搬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新闻记者》2000,(4):34-35
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以 文字传播为主,制作标题特别注意词句的修饰,讲究 语言的“鲜活”,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广播的新闻标题以声音传播,因此讲究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电视兼具声像和文字传播,互补性强,其新闻标题追求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网络传真具有将文字、数据、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色彩等各种技术手段整合为一体的特点,那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目前,我国网络版报纸的新闻标题与纸质报纸的相应标题比较,有如下几种情况: 1.网上新闻标题大多是报纸新闻标题的…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稿件的复印件,其开头三个字是“本报讯”,显然作者的初衷是为报纸写新闻。报纸上的新闻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接收的,而广播新闻则诉诸人们的听觉。由于接收新闻的器官不同,广播新闻必须顺应人们的听觉习惯。在漏听之后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又如,看报纸时可以边看边查字典,而听广播就不能这样,听广播不像看报纸,必须识字.而广播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受众面比较广。这就向广播新闻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