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正"日积月累"是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润在浓浓的文化之旅中。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却成了一个无足重轻的教学环节。大多数老师认为"日积月累"只要学生会背、会写,能做得出相应习题就可以了。教学形式单一,以机械背诵为主,因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日积月累"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提高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语文课上"捡贝壳"———给学生一只语言自我积累的小背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融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于一体,堪称语言之典范。语文课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文中规范性的语言,并日积月累。我尝试用"捡贝壳"的方法鼓励学生养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语言积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合理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梳理统编教材"日积月累"板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通过变"日积月累"教学为"日积月累"行为,变"整齐划一"作业为"日刷月赛"评选,变"抽背默写"考试为"分级过关"考核,将"日积月累"教学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树立积累意识,学习积累方法,养成积累习惯,提高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2):36-37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每组"语文园地"中都有一个栏目"日积月累",它采撷了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内容顺应学段的递增,由字词的积累逐渐向句段发展。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还是中高年级的"谚语、格言"等都渗透了记忆的规律,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教学实践却不容乐观,普遍重知识的机械运用,轻积累方法的指导。教师教的方式单一,学生学得乏味。本文以"乐积农谚,巧积歇后语,妙积名言警句"为例,阐述"日积月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浅谈小学生的词语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好作文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块园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除了积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外,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还总结了一点小小的经验,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内化是形成学生语文素质的心理机制,一切语文教学的外因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这唯一的内因来实现。1.积累。积累是内化的前提和基础。素质是日积月累的结果。(1)强化诵读。朗读、复述、背诵是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帮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本单元课程与"日积月累"板块有机结合,发挥其最大教学价值。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相关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语文,本质上就是教写作;所有的阅读课,骨子里都必须是写作课。为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既开阔思路,又丰富了词汇,日积月累,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时把作品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知不觉地涌上笔端,为作文教学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3.
内化是形成学生语文素质的心理机制,一切语文教学的外因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这唯一的内因来实现。 1.积累。积累是内化的前提和基础。素质是日积月累的结果。(1)强化诵读。朗读、复述、背诵是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经常朗读、复述、背诵教材中规范精美的语言,就能在记忆中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的语言,促使个性化的语言日趋规范、成熟,达到“久熏幽兰人自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考试周刊》2013,(7):29-30
<正>"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语文学习的生命才由稚嫩走向成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所谓"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没有积累的奠基,语文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积累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是经验的杂然相陈,而  相似文献   

15.
<正>"日积月累"是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的一个板块,旨在通过精彩的语言材料,如古诗、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熏陶。一、课堂扫描——难出新招,高耗低效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今天请大家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部分同桌互相背诵,然后默写!""哎,怎么又是这个……"这样的对话,曾很多次出现在我的耳畔!纵观我们的课堂,对于"日积月累"的教学,现状堪忧。笔者认  相似文献   

16.
王聪 《学苑教育》2012,(18):92-92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朗读,入意境;品词句,悟内涵;体验感恬,积累运用语言。要有意识地进行生动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学生习作语言平淡,词汇贫乏,缺乏美感,从积累词语开始,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做个细心的人,学生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收获大量的词汇,写出美文。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本质在于语言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明确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等一系列建议,也就是突出语文教学"习言"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我们早就把写作能力看作了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并在语文课堂上借助编者精心遴选的课文材料,指导学生学习常见的表达方法,抒写心中的真情实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日积月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具体教学中,容易出现简单化、复杂化、机械化等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的"度",实现学生知识的有效积累。  相似文献   

20.
高中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因此,要对语文素养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的培养诸多方面入手,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些对于学生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