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雾凇》一课可抓住"镀"字,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词,让词语意思清晰化;分层品词,让词语意思内涵化;对比悟词,让词语意思准确化;语境用词,让词语意思实用化。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行之有效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见解。一、理解词语,从"乐"中"说"来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扶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一、二年级是学生积累词语和初步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学段的词语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媒介,是"词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要避免出现"就词解词"的孤立化现象。词语教学的孤立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词语教学方法缺乏生动多元、词语理解过程偏离文本内容、词语内涵挖掘缺失文化韵味这三个方面。要基于生活情境、课文语境、活动环境为小学生创设词语学习的"语境",通过"语境式"词语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5.
黄淑琴 《考试周刊》2013,(78):46-46
<正>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站稳"基础性",让词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笔者认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住"词眼"这一关键,让关键词语如一条根,深深扎进课文的泥土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第9条指出:"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在汲取了大量文本营养后,破土而出,开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给学生讲解"纷纷扬扬"这个词语,是结合课文的解读进行的。这样做,通过对这个词语的解释,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反之,通过课文,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词语。这样讲解词语,使词语的教学和课文的解读相得益彰。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个词语,在解读课文之后,安排学生用"纷纷扬扬"作口头造句。具体要求是:第一,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想哪些事物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字、词、句、段、篇的纽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是短小精悍,用词精准,独具匠心。在教学中,带着学生感受词语的本义、含意、真谛,切切实实让学生体会到词语的魅力,让词语教学"活"起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  相似文献   

8.
正在词语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运用的。所以,在引领学生理解字词时,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桂花雨》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字词教学"感性化"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设计理念:本设计力图从学情出发,依据低段的教学目标"读通读顺课文"和"识字学词、积累词语"展开教学。1.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童话时首先要关注的是童话故事的情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和句的训练应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是有许多中高年级教师则过分偏重于篇章结构的分析,把词语教学仅视为“扫除障碍”而已,训练力度不够,不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语言训练的要求。我在研究阅读写作教学的同时,也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中的词语教学,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现已初见成效,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又方便学生学习,节省时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下面是我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做法。一、分类处理,把握重难点在教学词语之前,我根据词语的难易程度和是否重要及课文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词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这三顶中,让学生懂得_词语的意思(词义)是关键。在阅读教学中。词义教学要注竟三个“出发”。一、确定教学哪些词,要从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出发一篇课文有许多词语,是否都要教,这要从课文实际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出发,一般来说,如下这些词语需要教学:1带生字的词语。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一般都要教。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震憾”…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语文课中,有些教师仍把词语教学单纯当作为讲读课文扫除障碍的一种手段,常常在讲读课文前摘出生词单独解释。解释时又往往是依照字典、词典的定义,领着学生在概念上兜圈子。这种以词解词的死板方法,既不具体、生动,又不便于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词义,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那么,词语教学怎样搞效果会好一些呢?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讲解词语,不但要注意生词,还必须同时注意熟词。这里所说的熟词,是指学生虽然略解词义,但运用起来容易出错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用法或起关键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课文中介绍的北京的景物不够了解,因而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中有关词句是教学的难点。低年级词语训练,包括建立词的概念、词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词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一篇课文中应教学的“名物词”、重点词、关联词等 ,教学不能简单地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一个环节中集中教学 ,稀里糊涂的“一锅煮” ,可以选如下三个有利时机来教 ,实现词语教学的目的。一、选择感知课文心求通而不能时初步学习课文是感知课文语意 ,而一些“名物词”(如事物名称、科学术语、方言名词等 )的感知 ,学生因年龄、知识等因素的限制而受阻。于是 ,学生产生一种“愤悱”心理 ,即“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选择这个时机预先把“名物词”教了 ,既能满足学…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的比例不断加大。笔者认为,增加略读课文篇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进行有效的略读教学呢?一、略读课文,紧抓重点提实效(一)选难词精读课文的生字要求会读、会写,要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手段理解词语的意思,而略读课文的字词教学只要求会认读,对词语的意  相似文献   

16.
正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更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打开课文学习的金钥匙。所以词语的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2012年新版《新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更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定位。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  相似文献   

17.
孙蒸芳 《广西教育》2014,(33):73-73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意思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但是,到了小学中年级阶段,词语教学被架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认为词语教学在课堂上很难出彩。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内涵,从而使词语教学更高效。一、随文学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是新课标对词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带着"词句教学的时机与方法"这样一个观察点走进祁莲老师的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她词语教学的方法策略。一篇三年级课文《会摇尾巴的狼》,几个关键词语,祁莲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词语呈现的时机也把握恰当。现选几例谈谈体会。一、情境教学法祁老师先创设情境引出"陷阱"这个词语,通过选择词义解释,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然后在音乐背景中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陷阱所处的位置和形状;之后又配上背景音乐打开狼掉入陷阱的画面,将"陷阱"一词送回课文句子中反复品读,想象狼掉入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文的注释文字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正确有效地解读课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词语注释藏玄机在长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词语注释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词语解释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弄清楚词语的基本义,进行字词意思的记忆,完成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归纳掌握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语的解释方法。如:在多音字的辨识中,要知道"以义辨音";在合成词的解释中,可以将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可以分清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归纳出修饰性词语的解词  相似文献   

20.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