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写作品梗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写梗概,既需要学生能深入文本,准确感知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连贯地表达出来.不同于学生平日在课堂中对单篇文章的概括练习,写作品梗概需要学生能将一部十几万字的"大部头",提炼...  相似文献   

2.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外国名著"和语文要素——"了解梗概和写作梗概"展开教学设计,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读、议、写,从而使学生读懂故事,掌握写作方法,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人物形象,受到人文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正>同学们,这次习作要求你们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来写梗概。那么,什么是梗概,写梗概有什么好处,应该怎样写梗概呢?一、什么是梗概所谓梗概,就是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作品梗概是对原书内容的浓缩,是对原书的高度概括。写作品梗概,就是简要地把故事讲出来,尽量长话短说。讲述时不能掐头去尾,不能遗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都要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4.
《生活万花筒》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这一习作是前面课文教学、"习作例文"教学的成果显化。教学时,教师通过"思维发散寻素材—披文入境探写法—真情实感表心声"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让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家的杏熟了》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习作例文,教师根据单元教学要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的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并将学法提炼、内化、运用作为教学重点,并通过"导学—启学—研学—践学"几个环节,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把事件写清楚的方法,提高了习作技能,为后面的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地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写、乐写.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习作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不失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是名著节选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走进外国名著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作品的梗概并学习写作品梗概。教学中,教师要对整个单元的导航系统、内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单元的内容特质,并采取远近相应、读写相连等策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和能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好的作品里面全部标明着‘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好的作品在哪里?小学语文课文即是.它体裁多样,内容生动形象.如果我们能挖掘出它的潜力因素,课文即可成为学生学习习作最好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学生常常苦恼没有内容写或不知道怎样写。针对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和习作的实际困难,我在习作教学中抓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相似文献   

11.
李庆霞 《学子》2013,(3):40-41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写作(低年级为‘写话’,中、高年级为‘习作’)教学却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水平不高、写作能力不强的现象极为普遍,而这种现象在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家长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外来务工子女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内容单一,见识少,读书也少,造成了这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体验单调。同时,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也存在一些自卑心  相似文献   

12.
不少活动类习作教学,学生对于“写什么”都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怎样写”上。即学生都知道写什么,但在动笔时却不知道怎样写。基于此,应调整活动习作教学目标,将教学重心转移到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如此,从“内容”走向“方法”,方可有效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六下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特邀审题、点评老师:朱兴华(高级教师,温岭市方城小学)审题要点分析写作品梗概,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学写作品梗概,既能锤炼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又能让这部作品得到推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怎样写好作品梗概呢?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整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非常复杂。同学们要综观全局,把握脉络。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把作文定位于"写话"与"习作",这就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练笔。教学中,教师应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按照"观察积累—指导试写—评改完善—习作欣赏"的流程来开展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王时忠 《学语文》2009,(6):55-55
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简而言之:学生作文就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两个问题。而对小学生启蒙作文来说,‘写什么’则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要就具体的习作话题做文体区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习作知识,设计不同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习作难点。具体策略有:写人类习作,以程序支架“写出‘人’的特点”;记事类习作,以元认知支架“把‘事’写具体”;状物类习作,以例文支架“把事物写生动”;写景类习作,以策略支架“把景象写有序”;想象类习作,以问题支架“让想象有创意”。  相似文献   

17.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一般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盼》作为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直指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掌握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走进事例、揣摩表达和迁移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达策略,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因此,阅读教学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习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相似文献   

19.
阎晶晶 《福建教育》2024,(14):26-30
“依‘素’写话”“依法观察”“依意习作”小学习作教学范式,以素养本位的习作课程价值、内容与工具为突破口与切入点,对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改进与重构,旨在实现价值育人、需求育人、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习作要求‘能写简单地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我感觉很多学生是知道写什么,但却不知道怎么写,最大的毛病也就是内容空洞。那么应如何克服这个病症,使作文内容具体、丰富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个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在积累了写作素材后,要善于"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