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片段: 师: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的重点段是什么. 师:这段课文写出了唐僧、沙僧、孙悟空、猪八戒的哪些特点?请大家分组讨论怎样才能演出他们的这些特点?(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表演?(两个小组表演) 师:你认为哪个小组演得好?谁演得最好? 生:第一组的××演出了猪八戒"吃惊"的表情,很好!  相似文献   

2.
放飞生命     
【案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表演课文第2~6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小组精彩的表演,现在请小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演得都很认真,特别是一组的小男孩动作很大方。生: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小组在表演时所倾注的情感还不够充分。师:能说说具体在哪里吗? 生:我认为第6自然段中的6个“这”都该读重些,其原因在于小男孩一直在救小鱼。生:老师,我还发觉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不一样。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呢?生:我发现第一小组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鱼扔出…  相似文献   

3.
[教例] 《鸟的天堂》教学片断 师:起初大榕树周围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情不自禁地把手拍起来,这一下可好了,榕树上变得热闹了,怎样热闹呢?请大家自由轻声读第12节课文。 师:请×××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4.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读了课文有哪些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生开始自由读文,教师同时播放轻音乐;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思考得也很专心,老师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说给自己听听,一边说说,一边改改,组织好语言。 (生自言自语,说、思、改相结合)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课文的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生开始讨论交流,协作学习,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给全班同学听?想说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贝多芬真了不起,无意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今天清晨老师特意在自家院子里摘了束月季,并把它带来了。喜欢吗?生:喜欢!(高声齐答)师:好好欣赏一番。谁来描述一下?生: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真美,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呢!师:是啊,美好的事物总那么吸引人!有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这美丽的花儿!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花瓣飘香”(板书课题)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想像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谁来演一演?”许多学生兴致高涨,想一演为快。“不急,要演好,得先把这段内容读好。请大家找找重点词语,好好体会小女孩的内心。”学生圈画重点词…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师:听说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哑剧表演得特别好。谁来表演一个?师:大家边看表演边想想,他们的表演说明什么?(教师先请一学生表演之后,再请另一个学生表演。)师:谁来说说他们表演的哑剧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7.
王冠 《作文大王》2010,(10):15-17
读故事,演戏剧,这一期的“我来秀秀”同时带给你阅读与表演的双重乐趣。看完故事后,你也和小伙伴们把这个童话剧演给大家看一看吧!看谁演得好。  相似文献   

8.
<正>师: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特殊的葬礼上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段概括地讲了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内容?生:第八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八自然段)师:谁来读?(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激动,谁能读得流利一点?(指名学生读)你读得很流畅,谁能读得比他声音还响亮?(又一位学生朗读)她读得饱含深情。让我们一起读。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你们谁想当小老师?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起小手) 师:那好,我们运用赏读法来学习《燕子》这一课。你们小组最喜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就学习研究哪个自然段。哪个小组合作默契,学习投入,就让哪个小组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学习你们研究的那个自然段,好吗?  相似文献   

10.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11.
师:关于地球上的水,你们知道些什么?谁说给大家听听?课前很多同学都找了关于地球上的水的资料,现在大家先小组内交流一下,彼此取长补短,一会儿把你们知道的告诉大家。看哪个组说得最多、最准确?(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找到的  相似文献   

12.
[片段]师:现在我们先看看在2、3、4自然段中,兔妈妈、小黑兔和小白兔都说了什么。从它们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先读一读,再分学习小组讲一讲。(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先看妈妈的话(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最出色”和“最大”下面加点)。大家听,“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多亲切呀!妈妈是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啊!大家读一读,读得亲切点。(生自由试读。)师:小黑兔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说的?生:小黑兔得意地说:“得了第一名。”(生做得意的动作。)师:(出示插图2,说图意)大家看画面,想像一下当时小黑兔和乌龟赛跑的情…  相似文献   

13.
放眼现在的公开课,几乎每节课都能看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但仔细推敲,其中形式主义成分较多,客观上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高。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观看了于永正老师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我颇受启发。现摘其精彩片段,谈几点体会。师:现在我们来一次比赛,请小朋友读2、3、4自然段,全班四组各选一人进行比赛,选谁呢?我现在不说,大家先做准备。请中队长到我这儿来。(学生练习朗读,准备比赛。教师跟中队长讲了几句悄悄话,中队长点点头。等大家读好了,中队长在四个小组分别挑选一名朗读能力最差的学生。)师:参赛选手已经选定…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识字教学“人、大、天、夫”(第一册第四主题家》)师:谁能用动作把“人”字表演给大家看?(学生在讲台前面向大家两腿分开站立,并用手顺体态划了个“人”字。班上响起掌声。)师:还有不同的表演方法吗?生:有。(学生在讲台前侧身向着大家,向前迈开一步,手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个“人”字。全班同学又报以热烈掌声。)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谁能把“大”字也用动作表演出呢?(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要上台表演。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其他同学翘首以待。上台的同学面向大家,一边进行形体演:两腿分开,两臂侧平举,一边兴致勃勃地解说:伸直两代表一横,…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师:听说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哑剧表演得特别好。谁来表演一个?师:大家边看表演边想想,他们的表演说明什么?(教师先请一学生表演之后,再请另一个学生表演。)师:谁来说说他们表演的哑剧是什么意思呢?生:生1好像挖到了金子,很高兴。生:生2可能在表演偷东西,我看  相似文献   

16.
一、链接生活,让词语在想象中丰满起来低年级学生不能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词语,需要把解词与其熟悉的生活相联系,进行感性触摸,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自言自语"一词的教学片段:师:谁知道"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生: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师:你能把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给大家表演一下吗?(生表演读句子)师:知道这个同学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吗?生:因为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用不着大声说。师:那你们像他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双簧戏师:昨天的课后作业是同学们找对子,演课文里的片段,大家准备好了吧?生:准备好了。师:谁有勇气先上来?生:我。(一位平时比较活泼的同学先站了起来)师:掌声鼓励。(掌声)(只见那位同学大大方方地走到黑板前,面对着黑板,搔首弄姿,最后还把屁股扭了几下,然后跑了下去)(笑声)师:我们能猜出他演的是哪一节吗?生:(齐答)皇帝穿新衣。师:演得很好。能把黑板比作镜子,难得的创造。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学生鼓掌,看着那位同学笑)师:还有哪位有信心更胜一筹?生:(自信地说)我们两人。师:好。掌声鼓励。(只见两位同学走到教室后…  相似文献   

19.
案例A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吧。请大家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点一个学生板演:2|6812346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3×4×6=144。师:大家还有不同的结果吗?接着有学生说最小公倍数是72或48,但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继续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下去。师:既然大家求出的最小公倍数都不一样,那么老师通过找倍数的方法求出了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出示投影后。师:为什么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而不是48、72或144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把这…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