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必珏 《时代教育》2012,(10):82-83
体校学生面临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双重任务,而厌学成了绝大多数体育生的通病。本文提倡教师从了解体育生特点、"对症下药"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找到一个适合体校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担负着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培养学校体育骨干和向国家输送体育运动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教练员是业余体校的主要师资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业余运动员的成长。当前,业余体校教练员主要来自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和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这些教练员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由于运动员的早期专业化,他们在青少年时期难以进行系统的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体教融合教育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竞技体校(以下简称体校)对青少年体校生运动员(以下简称体校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建设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的重大诉求,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体校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推动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应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中学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强化的重要时期。从教育改革、终身学习而言,中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意识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6.
体育生一入学就具有双重身份。在教练的眼里,他们是为学校、国家争荣誉的"运动员",而在教师眼里,他们是需要接受文化知识的"学生"。体育专项特长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环境及成长过程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体育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各类基层体校及中学的体  相似文献   

7.
体育院校向来以体育教学为重点,在追求体育成绩的同时,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薄弱的问题一直存在。目前体校教学难度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逐渐成为制约体育院校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英语教学是这些学科中难度最大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是当前体校英语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学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培养大批的体育运动员,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因此也必须从素质教育人手.1、狠抓教师(教练员)的观念转变工作转变教师(教练员)的教育思想.观念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前提.因此,必须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从中吸取精髓,尽快摆脱体校重视体育术科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教育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9.
所谓"素质教育",它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紊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体育对学生思想的渗透作用、时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美育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蒋艳 《考试周刊》2009,(6):157-157
体校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都是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他们的主课就是体育。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一半用来上课.一半用来训练。因此,学好文化课.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体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重体育而轻文化的思想。学习历史更是如此.历史在体校的教学中是最让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一门课。长期以来,教师都在积极地寻找一种比较适合体校学生的历史教学方法。作为文化课的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是一个迫切思考的问题。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行不通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适合现代学生的求学需求。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得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部分体校的体育生对数学的态度是害怕、讨厌,甚至恐惧的.如何激发体校的体育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注意在各方面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体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1.体校学生心理特点体校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人生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个阶段一方面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的时期。体校学生除了青少年共有的这些心理特点外,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原因,还形成了以下特有的心理特点:①自信心严重不足。部分体校生原本就认定自己是“文化学习的失败者”,“再努力也是白搭”,加上训练任务重,成绩提高难度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②缺乏奋斗目标。体校生源中,部分学生凭借体育专长被教练…  相似文献   

13.
体校既是培育运动员的地方,也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因此要重视体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坚定地走体育与教育相融合的道路,让体校学生既搞好体育训练,又抓好文化学习。但目前体校人才培育过程中往往"避重就轻",教育管理工作过于松散,运动难度降低,以至于小运动员们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文章提出将体育与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在人才培育过程中遵循"三从一大"原则,对小运动员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有重点地提高道德及意志品质的教育训练比重,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达到提高人才培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论证在市场经济下,以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己任的体校,其思想政治课在运动员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和顽强拼搏意志培养方面,乃至在社会转型时期体校生存困境的化解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冯小芳 《考试周刊》2014,(57):111-112
业余体校是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主阵地,根据目前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的状况,绝大多数运动员体育成绩与文化成绩不成正比,为认真贯彻落实各文件精神,为培养出文武双全的运动员,教师必须引领,教练必须督促合作。  相似文献   

16.
彭宏加 《教师》2019,(5):68-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且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不仅是因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高,更是因为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意志。受到举国体制和为国而战的荣誉感的影响,我国体育运动员具有非常坚定的意志,这和体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体育的发展,体育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体校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能力,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文化融合进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接受技校教育的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技校生的体育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身心健康,而且对终身体育基础的奠定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培养技校生体育能力是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对技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三年技校阶段的学习,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技校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从教育改革还是从终身体育而言,此阶段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我国现行的中学阶段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改革之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体育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中作者通过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体育骨干"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体育带来的教育和成长,为促进学生社会化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的体育学习阶段,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对体育感兴趣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让学生从根本上对体育感兴趣的基本手段。对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入手,深刻分析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学生在体育中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中自我锻炼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